為什麼說蔡京摧毀大宋王朝的一號奸臣?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0-12-21 騰訊網

梁啓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說道:「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鬥筲,無足比數。」

每個王朝的衰落、滅亡都有其自身的、深層次的原因,不能單單認定一個人為罪魁兇手。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某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確實會出現一些人物,他們的存在和作為為這個王朝的延續做出了積極或是消極的作用。

北宋著名的權相蔡京便是存在於一個重要節點的人物。蔡京先後四次任相,仕途長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的經歷更是堪稱古今第一人。

然而他卻以奸臣的形象聞名後世,被稱為「六賊之首」。功過能否相抵未可知,但稱其為「大宋的一號奸臣」卻是有依有據的。

一、媚上欺下,禍亂朝野

在宋徽宗即位之初,北宋王朝的實力尚且強大,且社會經濟發展良好。以東京汴梁以及全國的多數城市,尤其是大都城,商品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經濟繁榮,可謂是國泰民安。

然而在蔡京上位之後,這一切就開始悄悄有了變化,正如前面所說的「蔡京正是生活在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的人物」。

蔡京的仕途之路一開始也並不順利,元符二年(1100年)時,即是宋徽宗即位後不久,蔡京被貶官為端明、龍圖兩學士,太原知府,不久之後又被貶為江寧知府。甚至後來蔡京又遭彈劾,被奪去官職,貶於杭州。

蔡京為了往上爬,巴結上了宦官童貫,童貫利用向皇帝進獻「名家書畫、各種奇巧之物」的便利條件,順帶捎上些蔡京畫的屏幛、扇帶等物。

因為徽宗是書畫藝術大家,所以,慢慢的對蔡京留意起來。蔡京收買太監的同時也極力討好皇帝寵愛的妃子。

但蔡京之所以能夠四度拜相,並且位極人臣,自然是有他自己的過人之處的。只不過他的過人之處並非在文治武功突出,而是在於他對皇帝心思的把握,以及善於緊跟皇權。

在封建王朝之中,有才華有謀略者絕不在於少數,但能夠一直為皇帝所用的卻是不多。觀漢朝便可看出一二,漢高祖劉邦時,韓信可謂是忠肝義膽的名將,然而卻在建國後不久在呂后所殺。這說明的又是什麼呢?是不是韓信能力不行呢?

自然不是的,韓信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許多重要的功勞,封侯便是對他的肯定。然而韓信卻沒有能夠掌握皇帝意圖,並迎合取悅,於是他成為了皇權政治的犧牲品。

可見在封建王朝中,迎合皇權是為臣子所必須要做的事。能夠被視為奸臣的蔡京自然是深諳此道的,他深知生存於朝廷之中,首要之舉便是「擺平」宋徽宗。

蔡京最擅長的確實是取悅和迷惑皇帝。在宋徽宗為了改革時,蔡京立刻就打出了「變法」的旗號,如此一來,自然就取得了皇帝的好感,得到皇帝的信任乃至重用。

但蔡京表面上是為了變法,實際上卻是趁機大興黨禁,打擊和消滅自己的反對派。

蔡京為宰相,卻不盡對皇帝的規勸之責,反而是聽任皇帝沉迷於各種愛好。諸如徽宗喜歡石頭,他便在蘇州設立「應奉局」,並且專門在東南一帶搜刮奇花異石,甚至還用大船組隊編成了「花石綱」運到開封。而這一路上不斷開挖運河,拆除民房,所耗費的國家稅收,以及給沿岸居民帶來的負擔,可謂是極重的。

以小見大,不難以想蔡京對於宋徽宗的不好習慣是如何的放任、放大,欺上而媚下。

二、製造黨爭、排除異己

此外,蔡京還大力製造黨爭,以排除異己。他依靠宦官童貫,取得宋徽宗的寵信,開始拉攏大批黨羽。

蔡京在拉攏黨羽方面的手段也是令人喟嘆,在向朝廷推薦官員的時候從不避諱這些人與自己的聯繫,並且每次舉薦人數達十人之多,絲毫不考慮所謂的官場平衡。

而蔡京歷來舉薦人也是沒有原則性的,不考慮此人是否有這個能力,但凡是跟著他混的都一概封官許願。如此一來,便導致了無緣無故的人事升遷以及大量的冗官冗員。

隨著朝廷中越來越多的人都是蔡京的人之後,整個朝堂愈發的烏煙瘴氣。對於那些不執行自己命令的人,蔡京歷來都是對其羅織罪名,打擊報復。而這種打擊報復,在蔡京任相期間是常有的,諸如誅殺元祐黨相關的一大批人。

這樣無限制的報復直接就動搖了北宋朝廷的人事制度基礎,對北宋王朝造成了極大的摧殘。以至於最後朝廷中的可用之人所剩無幾,全是奸佞小人。

甚至於,就連軍權都被童貫這樣的無能之人所掌控,導致了北宋與金國的前期交鋒中,宋軍實力形同虛設,節節敗退,發生了令人垂淚的「靖康之恥」。

三、危害百姓,動搖國本

蔡京除了腐化北宋朝廷之外,更是腐化了北宋的民風。因蔡京的所作所為,官場乃至民間的奢侈之風漸起,而賣官鬻爵之舉更是愈發頻繁。官員為了貪汙腐敗對百姓層層盤剝,導致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同時,蔡京還打著「變法」的旗號,進行了所謂的幣制、榷制、市舶制等經濟改革。但實際上卻是為了增加稅賦,使得國家的財政收入迅速增加,國庫充盈。

而這些收入並沒有用於正處,一方面用於給皇帝大興土木,同時大小官員也都以皇帝的名義來中飽私囊,也就是說,老百姓的錢最終都進了蔡京和大小官員的口袋。

另一方面,蔡京把錢用於對西夏的戰爭上。彼時大宋的北方威脅主要是遼和金,但北宋卻不解決這個威脅,反而是去攻打西夏。其結果自然只是耗費財力物力,嚴重損耗北宋實力,最後被金國所滅。

蔡京最大的不該便是動了老百姓的錢,如此一來便動了國本。民心歷來都是一個王朝存在的根基,蔡京的所作所為使得百姓怨聲載道,民心盡失,這便是宋朝滅亡的關鍵。

小結

不可否認,蔡京確實是一個聰明的人,蔡京,但是他的聰明卻沒有用在正處,若是他的聰明才智是為了百姓、為了國家,那麼他必然能夠成為一個有用之臣,造福世人。

但他偏偏為的是自己的權力,自己的一己私慾,這樣的聰明才智便成了一把劍,捅向了北宋的百姓、朝廷。最終將這個昔日強大的王朝,逼向了滅亡的道路。

而蔡京的財政改革究其根本,是他作為利己主義者所採取的一種手段罷了,通過財政收入的增加,他取得了皇帝的讚揚和滿意,鞏固了自己的權利地位。同時在皇帝的大興土木過程中,他又將這些錢財收入到自己的囊中,為自己所用。

如此一來,可謂是名利兩收,一手牌打得可謂是漂亮極了。蔡京並非不知道如此做法的後果,但他所關心和追求的不過是自己個人的權勢和私利,只要能夠獲得權勢和私利,他可以不擇手段,也可以不顧一切。

由此來看,北宋的滅亡並非真的因為金人鐵騎是如何的善戰,宋朝能夠建立,並且一統天下,可見其實力非凡。北宋之亡,亡於當權者的極度無能,朝廷官員的貪汙腐敗,而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便是蔡京。他為了自己的私慾,選擇將國家推向滅亡,這就是為何說蔡京是北宋王朝的一號奸臣所在。

參考資料:《李文忠公事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奸臣秦檜的一首詩,鏗鏘有力,大氣凜然,顯示了對大宋王朝的忠心
    除這些人之外,還有一個人人熟知、深惡痛絕的大奸臣,他在南宋歷史上兩次拜相,前後執政十九年之久,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陷害忠良,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秦檜。
  • 大奸臣蔡京的本事
    北宋有一首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說明童貫、蔡京都是大奸臣,把持朝政,媚上欺下,甚至連皇帝都敢欺騙,私自做主,把個宋徽宗矇騙得滴溜溜轉。蔡京夥同童貫、高俅、楊戩一起矇騙皇帝,不向宋徽宗報告遼兵犯境的事情,私自募集地方武裝抵抗遼兵,直到抵擋不住,事情敗露。
  • 宋徽宗時期的奸臣蔡京、童貫等六賊最後下場究竟如何了
    但是其作為一個皇帝,一點也不合格,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大肆揮霍,民間起義不斷,朝堂之上奸臣當道,烏煙瘴氣。要說宋徽宗時期的奸臣,非「六賊」不可,分別指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勔,這六個人中蔡京、童貫最為出名。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特別會討好宋徽宗。這六人在朝堂之上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荒淫無度、排除異己,但因為宋徽宗的昏庸而享位日久。
  • 米芾的書法真的不如蔡京嗎?
    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其實米芾是挺狂挺實在的一個人,尤其是對待藝術那絕對的有嘛說嘛,絕不含糊。但上邊這件事評論當朝書法誰最好,恐怕他的藝術見解裡就帶點政治色彩了。蔡京是當朝宰相,弟弟蔡卞也身居要職,而米芾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個小官。
  • 一代奇才,被冤枉近千年:大宋最應該平反的「奸臣」
    雖然最終不能救大宋於危亡,但他的努力,讓北宋有了一次炫目的迴光返照。自始至終,章惇都是變法革新的堅定人物,不改初衷,得失坦然,在北宋搖擺和紛亂的政局中顯得尤其可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章惇為相的7年間,他沒有像司馬光當年對新法趕盡殺絕一樣,對元祐時期的做法進行一刀切的否定。
  • 一把扇兩萬錢,北宋第一書法家蔡京,為何會成為十惡不赦的奸臣?
    蔡京不僅獲得宋徽宗的認同,還因此被拔擢為宰相,說他是當代最強藝術家,一點都不為過。蔡京風頭最盛的時候,隨便寫個字都能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人們一談到蔡京的書法,張口就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話裡話外都透露出"蔡京書法天下第一"。至於一位理應前途光明的書法家,為什麼會在陰錯陽差下,淪為一代奸臣呢?
  • 支持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何會成為古代史家眼中的奸臣
    王安石理所當然,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確等人主持變法,富國強兵,在宋哲宗去世前將大宋帝國的國力推巔峰,為國家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大臣大多被列入奸臣傳,王安石本人的負面評價也非常多。那麼,支持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後世眼中的奸臣呢?這與參與王安石變法的投機者蔡京有關。蔡京與王安石、章惇的合作蔡京是北宋後期的宰相,書法家。
  • 蔡京:蘇黃米蔡!蔡襄:嘿嘿嘿~
    說到蔡京,無論了解北宋的歷史,還是看過水滸傳的,都或多或少會知道蔡太師這個名號,而他作為一朝太師,卻一直是個奸臣形象,這也大大的影響了後人對他藝術造詣的認可,甚至我們都了解的宋四家「蘇、黃、米、蔡」中的蔡,最早也是蔡京,但也正是因為蔡京的風評不好,才導致被他的堂兄蔡襄所替代。
  • 奸相蔡京,到底是怎麼「出道」的?不是政治手腕,只因為這個
    我們看水滸的時候,或多或少對蔡京這個人有些印象。蔡京的奸臣形象在我們的心裡是根深蒂固的。特別是最後看到宋江等梁山好漢被招安後,幾次屢立大功,但是最後的結果確實非常的悽慘。這與蔡京等奸臣是不無關係的。也難怪大宋最後在徽宗趙佶的手上滅亡了。
  • 都說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和坤蔡京的字真的和人品一樣差嗎?
    所以說這個字就像照鏡子樣反映一個人的品行,即書品即人品。先人曾經說一句話,"你有一手一塌糊塗的字,說明你有一顆一塌糊塗的心"孤獨者,字與字之間的距離極小。豪放者,字體形較大,筆畫舒展。虛榮者,筆壓不穩,字形飄忽。放任者,字跡如龍飛鳳舞。謹慎者,字體較小,基本不太會寫潦草的字。有毅力者,筆壓很重。
  • 是誰在風雨飄搖的大宋傷口上撒了最後一把鹽?
    歷史上的奸臣有不少,基本上每一個奸臣的誕生都伴隨著王朝的衰落,奸臣的存在仿佛催命符一般,加速王朝的衰亡過程,今天來分享這位是宋朝有名的奸臣,後世人稱蟋蟀宰相
  • 明白了徽宗的意圖,蔡京沒對何執中下殺手!(宋徽宗時代140)
    不僅如此,徽宗還在皇宮內苑的太清樓,單獨宴請了蔡京。天子設宴,為剛回京城的宰相洗塵,是天大的面子,也是難得的君臣之遇。事後,蔡京特意作《太清樓記》,深情追憶了這頓大餐。徽宗如此行事,何執中自然看在眼裡,心態徹底平復了。他不僅完全恢復了在蔡京面前的恭敬,更事事以蔡京的馬首是瞻。經過來回幾次的折騰,蔡京也明白了他身邊必須得有個人,徽宗才能安心。
  • 史上最該平反的奸臣:一代北宋名相,蒙冤9個世紀
    然而,當我們仔細閱讀《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奸臣傳》就會發現:這《奸臣傳》裡面的大臣有很多和宋神宗時期的變法有關。比如,蔡京、蔡卞、章惇、王安石等人。然而,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和宋神宗變法有關的「大宋奸臣」中,除了禍國殃民的蔡京是名副其實的奸臣,其他的奸臣都是被史書冤枉的。
  • 歷史上十大奸臣及其下場
    禍國殃民的奸臣最終落了個可恥的下場。安祿山——禍國奸雄,死於非命安祿山,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雜胡。「雜胡」是指混合血統的胡族。安祿山的父親是誰,史書沒有記載,只知道他的母親是阿史德氏,所以安祿山很可能是其母與別人的私生子。後來,他母親又嫁給胡將安延偃,所以他姓安。
  • 蔡京被「書法四大家」退群的背後:實則是貫穿北宋的南北之爭
    相信許多人第一次認識蔡京並不是通過學校的歷史老師,而是通過一包零食,以及裡面隨機贈送的一張卡片。如果你的回答是「是」的 話,恭喜!你暴露年齡了!對蔡京的書法,最有名故事應該算米芾拍的那個馬屁:米芾(拱手):「從唐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好奇):「再其次呢?」
  • 蔡京書法境界真高,書法作品讓人稱讚,書法愛好者都在臨摹學習!
    談到蔡京大家可能非常的討厭這個人,因為他是有名的奸臣,特別是看過水滸傳的朋友更是對蔡京非常的痛恨,但是蔡京這個人還是很有才華的,特別是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那更是非常的高,因為擅長書法和繪畫,所以蔡京也得到了當時的皇帝宋徽宗的喜歡,而我們看待事情也一定要理性,並不能因為蔡京是奸臣大家就不喜歡他的書法作品,因為蔡京的書法的確非常的漂亮,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在臨摹蔡京的書法
  • 大宋的靖康之恥,歷經百年才得以雪洗,為何王安石被認作罪魁禍首
    熟悉《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宋徽宗在位期間,蔡京與童貫等奸臣當道,混亂朝政,民不聊生。由此才會出現像宋江以及方臘領導的兩次較大的農民起義,雖然這兩次農民起義都沒有成功,但宋朝的弊端顯露無疑。不過,雖然落寞的遼國打不過金國,但還打不過你宋朝嘛,即便與金國聯盟之後,宋朝攻打遼國時將自己的真正實力暴露在了金國面前。當時完顏阿骨打在位的時候,與宋朝還是呈和好狀態,但他死後繼位皇帝可不管這些,你們這麼弱不欺負你們欺負誰。金國前後有兩次攻打宋朝,第一次是在公元1125年間,以之前發生的「張覺事變」為理由起兵攻宋,反正師出有名就好了。
  • 看宋徽宗瘦金休,再看蔡京書法,才發現有種書法叫帝王之氣!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特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每天都在臨摹學習,為的就是能學到書聖王羲之的書法精髓,而在我國的古代除了王羲之外還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兩位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非常的漂亮,一位是宋朝皇帝宋徽宗的書法,還有一位則是宋朝奸臣蔡京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