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書店,曾幾何時是香港一家二樓書店的名字,這次過港走訪時才得知其在幾年前已關門大吉。其實不止「尋書店」,由於租金瘋漲,加上電子書市場蠶食,香港著名的二樓書店其實家家都是舉步維艱。挺得住的多是和時尚、設計、文藝沾邊的風光大店。
提起誠品書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皆因其是亞太區第一間將複合式經營意識注入書店的創始者。其在臺灣復興南路敦化路的24小時店儼然成為臺灣文藝青年的駐紮點。那麼,進駐香港的誠品書店是什麼模樣呢?
誠品香港店位於寸土寸金的銅鑼灣,光是這無敵的地理位置就已經讓許多書店望塵莫及,在希慎廣場內特設的直達扶手穿梭電梯更讓人驚嘆於這家書店的氣派。
都說香港人不愛讀書,周末來到誠品書店,雖然不至於人滿為患,至少每個角落都能見到人影。
一家民營書店能開到吸引遊客、增加外匯收入、刺激經濟、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臺灣的誠品書店,無出其右。誠品成為臺灣文化提升的指標,還一度引起藝文界探討「誠品現象」。
誠品店內,書的種類繁多,區域也劃分明確,裝潢也極為講究,幾乎每個角落都有亮點。
香港的誠品也延續臺灣的優良傳統,設有「年度書籍推薦」區域,好書不容錯過!
香港誠品依舊以販賣臺版書為主,臺版書以裝幀精美著稱,輔以同樣堪稱精品的文具館,給讀者營造一種雅致的書香氛圍。
香港的書本身就貴,而設計類的書籍更是當中翹楚,除了因為全彩印刷外,很多都是進口書籍,動輒千元以上的書不在話下,Page one裡這類書應有盡有。
以設計、建築、旅遊為主,深得文藝青年的青睞。此外它還有全香港最齊全的外文雜誌,如日本、美國、德國的雜誌都能在這兒找到,真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這兒找不到。
對兒童們也特別厚愛,特闢兒童閱讀區,搭配其特色的柔和燈光,周末攜子同行至此,做一次親子閱讀是不錯的選擇。
誠品書店1989年由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附近的白領中午其實不必伏案午休,在誠品徜徉一番,保你心緒寧靜,神清氣爽。
像直達扶手電梯,軸帶轉動位是老式電影放映機的軸輪裝飾;誠品還專門開闢一個區域,專作藝術展覽用,每期展覽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每個區位除了圖書擺設外,各類書籤、明信片等精品的售賣也穿插其中。
名氣響亮的誠品書店、穿過逼仄樓道走進各家二樓書店,細嗅那一絲絲的書香氣息。
非常不幸,2017年7月18日,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18日晚間在位於臺北市的辦公室突然昏厥,經員工報案,救護員趕往現場,發現他已無呼吸心跳,現場施以心臟電擊等急救,仍回天乏術,享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