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成拳的發力

2021-02-26 大成拳站樁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運動。運動是力的作用,力是產生運動的根本原因。那麼,工作中使用的力與大成拳發的力是否為同一種力呢?本人認為,大成拳的發力與其它運動的力在生理結構上有很大區別。工作生活中的力是由一伸一屈的形式產生,而大成拳發力則是與之不同的運動體系。

古人們受到道家的影響總是把事物分成陰陽兩種方式,這種哲學觀也影響到武術的發展。古人很早就發現,肢體的伸屈也是陰陽關係,同時受到植物從外表上看不動,卻每天都在克服地心的引力而向上生長的啟發,悟出了一種我們民族所獨有的運動方式——站樁。初學站樁的人要求四肢彎曲成一定的鈍角,長時間站立不動。同時放鬆多餘的肌肉,這樣做是在充分鍛鍊屈肌的力量,使它們更加強壯,更重要的是為以後用意識來區分屈肌和伸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人體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從功能上可分為屈肌和伸肌。身體彎曲是由屈肌收縮帶動兩端的肌腱拉動骨骼使肢體產生以關節為中心的向內收縮造成的,伸肌則相反。以腿為例,腿由直立狀態向下彎曲時,屈肌收縮,伸肌放鬆。向上伸直時,伸肌收縮,屈肌放鬆。在站樁過程中,屈肌始終處於持久收縮的工作狀態,對其要求要有較高的耐力,這就是為什麼僅有於門要求站樁往下深蹲的原因,也是於門獨特的地方。在屈肌持久收縮的同時,要求伸肌放鬆,這是為了讓伸肌做試力前的蓄力。

試力前,屈肌保持角度不變,伸肌放鬆,用意識指揮伸肌工作,具體地說就是,四肢所有的伸肌均向著一個方向,即手的前端推進,身體可能產生小的位移。前面說過,屈肌彎曲成一定的角度不變,它的作用就是不讓伸肌產生的力讓自己改變身體的形狀,此時,一個要向上向前拉伸,另一個要向內向下保持身體的形狀,身體內部就產生了一個應力,意念越大,應力也就越大。達到平衡時,身體不發生運動,這就是「整」。也就是王薌齋先生說的「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身型如鑄」、「體若灌鉛」。獲得此整力只是有了一些發力的資本而已,距離真正大成拳的發力還有很大距離。

上述過程有了一定功夫之後,就要繼續做發力前的試力。再下一步,就要做移動中的試力,即練習磨擦步。人們走路是兩條腿交替著地,但不同時著地,與雞走路相似,所以也叫雞步。此時,就要提到陰陽與鬆緊的概念,有松就有緊,有休息肌就有工作肌。意念把人體分為左右交叉的呈X型的兩部分,左下肢和右上肢為一方,右下肢與左下肢為一方,在腰部交叉互為陰陽,一方放另一方緊,相互交換,身體在處於移動狀態時,伸肌產生的力量始終指向被打擊的目標;反覆去做,做到隨心所欲,為下一步在運動中發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運動中的發力也就是大成拳發力,它已經不是前面所說的整體力和應力,而是大成拳的精髓——爆發力。首先,需要說明一點爆發力不是力而是功率,功率是在一定時間內做功的能力。在力一定的情況下時間越短,爆發力越大,反之,時間越長,爆發力就越小。發力之前,屈肌始終處於彎曲狀態來維持軀幹的中正與行走,四肢所有的伸肌完全處於放鬆狀態。當身體運行到被打擊物體之前,在似接非接之時,前足及小腿的伸肌突然點地,給地面一個向下的力,地面給腳和小腿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這個力不是很大,卻起到一個點火或發動的作用,之後幾乎同時大腿上的四頭肌,臀大肌,腰肌,背闊肌,三角肌與上肢的伸肌一起向手指的前端衝擊,破體而出,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次發力,一觸即發一發即止。當這組發力還未完全達到指端時,另一組力又在快速移動中孕育產生並與第一組力交替發出,先後打擊目標,不打則已,打則不停。

發力需要用發聲來配合。發聲是大成拳的另一個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它被蒙上了很多色彩。聲音也是五花八門,單說發聲的過程也就是和吞咽食物的過程差不多,都是先關閉聲門再向下使勁,所不同的唯有速度不一樣;發聲的瞬間要關閉聲門,停止呼吸令原本用於呼吸的肋間肌、腹直肌、前鋸齒肌暫時與伸肌的作用一樣,來增加發力的肌群數量以提高發力的力度,產生更大的打擊力,同時還起到與發力同一性的作用。

大成拳的爆發力說起來很容易,實則很難,必須要經過很漫長的訓練過程,其中站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深蹲是人人都要經過的一關,只有通過深蹲加強屈肌的耐勞性和持久性才有資格繼續往下練習。在這過程中,屈肌要承受巨大的疼痛與隨之而來的心理上的壓力,只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就一定能闖過這一關,達到身體強壯和練成大成拳發力的目的。不經三九徹骨寒,哪得雪後放清香!功夫都是苦練出來的!於永年老師九十高齡功夫深厚,卻從不用大成拳爆發力與人發生肢體上的較量,這種境界讓我等晚輩望塵莫及。在於門弟子和學生中,很多人都並非為了發力而練功。大部分都是為了治病而流汗,數十年如一日,潛心苦練。他們當中有的功夫很深,還把站樁放在首位,每天站樁不輟。他們不但懂得于氏風格的大成拳發力,更懂得通過刻苦練習站樁使身體健康才是大成拳的真諦所在。寫到此時,仿佛王薌齋先生那句「拳道微末技」的名言又一次浮現在眼前。發力是很誘人,但它也是雙刃劍,發多了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有損健康。練拳的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個好的身體,健康長壽,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原載於《武魂》雜誌)

相關焦點

  • 【大成拳】肩撐肘橫到底有什麼好處
    www.dcq8.cn【大成拳.com】  別跟我扯什麼樁功練氣不練肉,我上面說的刺激肌肉跟練氣無關,所以不能證明肩撐肘橫比沉肩墜肘高明之類的話。大部分人都認可形意拳來自心意拳,而心意拳是以槍化拳,所以形意拳的槍架子比較明顯。那麼咱們拿槍架子說事兒,上平槍(高吊四平槍勢/指南針勢)的功架是什麼樣的?您沉肩墜肘試試!www.dcq8.cn【大成拳.com】  為什麼說肩撐肘橫是對沉肩墜肘的揚棄呢?腋下容球和吊肘或者肘如橫置於欄杆上,或者肩膀上坐著一個人之類的,實際上就是有向下的意念假借。
  • 【大成拳】王薌齋拳學遺著:大成拳譜[語音版]
    奸字一字,可以概括了大成拳的實搏風格,其所以能手奸,即在於大成拳用的是整勁。其它拳術,也不是不想手奸,但是,奸不起來。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整勁,整勁是奸的先決條件,其次大成拳,把起手後,落手先,給統一起來了。起手和落手,是一,不是二,落手是打,起手也是打,這兩個條件,又決定了另一個條件,即兩臂運行動作小,即大不過尺,技擊射程短,即長不過尺。
  • 大成拳實戰技擊肘打法和腕打法
    大成拳腕打法    (1)腕打法的練法:    下身姿勢與頭撞法的姿勢相同。上身姿勢是兩臂迎面伸出,略有彎曲,兩手心向內,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兩手間的距離約有10公分,右手距離自身腳部約有3拳.兩手十指自然彎曲,兩肘左右外撐。兩手同時往回拉至胸前,身形略往後靠。以兩肩摧動兩手,以兩手腕部向前發力,發力時要空胸緊背,兩手十指回勾,使腕部突出而有力。同時左腳前進半步,右腳緊跟半步,周身力愛均整,兩手腕部似彈簧(如圖2-18, 2-19. 2-20)。
  • 大成拳傳人著書獲大師註解 詳解如何練拳立禪
    作者於鴻坤(阿龍),大成拳傳人、大成立禪法脈傳人,被譽為「文化行者」,自幼拜師學武,誦讀經典,曾隨路文瑞大師習南極派通臂拳法;隨馬賢達大師系統學練八極、翻子、劈掛、鞭杆等法門。上世紀80年代,跟隨大成拳大師王選傑先生習練大成拳之功、技、理、法,王師賜名「鴻坤」,並題贈「鴻坤弟子,斷手第一,大成正宗,衣缽傳人」以寄厚望。王師辭世後繼續追隨常志朗大師研習大成拳。其後數十年,遍訪佛學、國學、拳學大家,希冀融匯儒釋道三家思想,以求貫通拳理精髓,突破拳法局限,從而通達人生真諦。重要著作有《大成拳學真諦》《大成拳》十卷本(前三卷已正式出版)和《大成傳習錄》。
  • 左勾拳的發力
    (有些人習慣使用「斜勾拳」,擊打的角度在普通平勾拳與上鉤拳之間。)陀螺式 - 這種招式讓你的身體向右轉。拳手以左腳為軸,出勾拳的同時身體轉動,加重勾拳力道的同時,亦可避開對手的攻擊射程範圍,以免被反攻。這種招式也可以用於反擊,讓你可以迂迴在對手的外圍尋機而進。
  • 內家拳之周身發力訓練
    手腕發力使手掌左右抖動,速度由慢到快到極快。4、抖關節:鬼拳功夫中有很大一部分發力是身體各關節的抖彈,例如橫踢這個腿法,主要是*髖關節的抖彈,看見過鞭子嗎?7、髖關節:主要控制腿部及膝關節的發力。8、膝關節:主要在鬼拳暗腿中常用。如刺腿就是以膝關節抖彈發力進行的,這樣可以提高出腿速度。一腿屈膝上抬,大腿水平,自然放鬆,尤其是膝關節以下部位,然後按上面的呼吸相配合,進行膝關節的向上抖彈,迫使小腿抖彈踢擊。以上所有抖關節訓練都要注意一點:力要脆,抖要快,其餘部位要放鬆。剛開始肯定做不到或做不好,但是功夫是練的,只有不斷的體會不斷的訓練才會取得成績。
  • 大成拳發勁技巧,科學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大成拳發勁大成拳發勁大成拳的發勁修煉是「形、神、意、氣、力」並重的系統訓練,練的是筋、骨、氣、血、肉、精、神諸類人體要素,周遍百骸。筋骨鍛鍊充分集中的體現在「形」的鍛鍊之中。王薌齋先生在《拳論》中曾有論述。
  • 內家拳基礎——建立氣生大於耗的生命系統
    這裡的武,是指內家拳,又或者說是內家拳的基礎,內家拳的基本功。 內家拳是以修煉內氣為主要驅動力的格鬥術的統稱,人們熟知的太極、八卦、形意、通背拳、意拳、大成拳、綿拳等都屬於內家拳的範疇。
  • 六種功力上身,即內功大成
    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經過上一步的訓練,我們的攻擊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殺傷力,但這只是初步功夫,所發之力缺乏變化,發力前還需要預留空間加速。發力時以丹田(骶骨)為中心(力量的源泉),脊椎為傳動軸,左右兩背(肩胛骨)上下相錯(其功力來源於「周身整體拉抻量〈即周身關節的伸縮量〉」帶動雙臂自由揮舞勢如浪翻,即太極拳經雲"牽動往來氣貼背",此時在格鬥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揮灑!     第四步:身法力(軀幹力):只有真正具備了身法力,內家拳才能稱得上登堂入室。那麼身法力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六藝」上身後,所具備的功力!
  • 在富氧的茶山站樁和習拳,身輕體健,功感效應極好
    在此站一會兒樁,練一下拳,頓感身輕體健,養生功效極好。此為大成拳的渾元樁,能培養鍛鍊內氣,防治疾病很見成效。2019年3月,李照山應邀參加了河南廣播電視臺的直播節目,主要講述的的就是渾元樁。此為大成拳的矛盾樁。站矛盾樁可培養鍛鍊內勁。站樁者為大成拳名家李照山。女士站矛盾樁別有一番風味。矛盾樁雖為技擊樁,但具有防治痔瘡、強化腸胃功能的效果。
  • 內家拳渾圓力訓練次第
    發力時以丹田(骶骨)為中心(力量的源泉),脊椎為傳動軸,左右兩背(肩胛骨)上下相錯(其功力來源於「周身整體拉抻量〈即周身關節的伸縮量〉」帶動雙臂自由揮舞勢如浪翻,即太極拳經雲"牽動往來氣貼背",此時在格鬥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揮灑!第四步:身法力(軀幹力):只有真正具備了身法力,內家拳才能稱得上登堂入室。那麼身法力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六藝」上身後,所具備的功力!
  • 金庸武俠八大拳法
    張無忌曾用此拳法擊敗了西域少林的大力金剛指高手。 第二 百花錯拳 此拳法將數百種拳法融合在一起,此拳法的要旨在於「似是而非,出其不意」,看似像這種拳,其實後招又是另一種拳,變化無窮,讓敵人猜不到後招。後來天池怪俠將此拳法傳給了陳家洛。 第三 七傷拳
  • 阿宇說拳丨如何打出一擊致命的後手直拳?
    當然,後手直拳因為出拳距離動作大,打不好也很容易被對手迎擊,要麼重擊對手,要麼被對手重擊,如果不能很好掌握後手直拳技術,輕易不要嘗試。 我們先來講一下基本素質訓練: 作為後手直拳的發力,我們提供六個高效的動作: 深蹲: 深蹲號稱力量訓練之王,也是拳擊力量訓練的黃金動作,深蹲能最全面的提高全身力量,對核心力量的作用也是首屈一指; 箭步蹲: 箭步蹲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擬實際重拳的發力
  • 形意拳的「尾閭」
    人體五與中身弓發力為大。我們通常是用上肢打擊對手,從發力過程分析,脊椎下端為發力始端,胸椎上端為發力輸出點,身弓抖動,力達上肢。從受力過程分析,脊椎如同外力分配的樞扭,通過脊椎適應性的調整,會使局部衝擊力在人體整體框架中得以緩衝分解,達到運動中的力平衡。
  • 衝拳爆發力,如何科學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衝拳爆發力如何提升,今日我們就衝拳爆發力這點來深入探討一下科學練法。1、衝拳爆發力:衝拳發力的核心想要提升衝拳爆發力,首要了解衝拳這個動作是如何發力的?衝拳是武術裡相對簡單的一種出拳方法,直來直去,簡答明了。
  • 真正的內家拳,領悟到其中的精髓將大成
    內家拳論講,形如搏兔之鶻,神似捕鼠之貓。
  • 李紫劍先生《拳經解讀》
    拽來送去勢宜園,拽來送去可作兩種解釋,一是出手還原,例如直拳打出後回歸原位;二是相互對位發力,例如順手牽羊(拖拉)接虎撲(雙推)。勢宜園,是說動作應建立在園的基礎上。這個園有多種表現,典型的體現在用力與發力過程中。例如發力的物理模式是1080度渦園,540度發力,540度還原,這就是完整的發力過程。
  • 內勁與發力
    練內家拳可以治好近視眼。   三、內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勁和放鬆:放鬆之後出根勁,有了根勁更放鬆。放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應手的事就會放鬆。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遠,蹦得高,動作快了,別人一拳打來,要躲要打隨心所欲,心情當然不緊張了,一放鬆就解放了腦,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態也變化,內功讓人沉著,思維敏捷,用在打鬥中遠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貴。
  • 湧泉發力
    點擊「太極健身匯」關注我☀做最好的中國太極文化推廣平臺湧泉發力練內家拳,尾椎骨很重要,海底穴也很重要。嚴格地說,是尾椎骨發動,脊柱發力,送於四肢。脊柱此時就可以晃動了,尾椎骨一動,脊柱骨晃動,你想怎麼晃就怎麼晃,就會感覺到力量是從脊柱中來,有時候來點情緒,晃得一厲害就如風魔一般,動作奇快。 給你個自信,這麼快有誰能看得住?其實還只是在中途啊。此是身體浮力盡去,內勁初得的景象。再從頭捋一遍,關鍵就是用意不用力,去掉浮力,度過昏蒙階段,漸入明堂。
  • 內家拳之穿透力
    勁長的感覺就是勁留在對方的時間長,拳重沉但不長,挨上一拳是挺痛,但隨即身體脫開,雖痛但已不覺得有勁在身上起作用了,可挨上勁長一拳,身體在倒退中好象勁還作用在身上。師為我講解穿透力,讓我在他身上試勁,總不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