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突然腹痛吐血,竟是膽囊結石卡在腸道導致

2020-12-15 瀟湘名醫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為了減肥長期不過早,後來查出膽囊結石也沒當回事,36歲的陳女士最近因為突發腹痛、吐血就醫,沒想到竟是結石掉入了十二指腸,引起腸梗阻,險些危及生命。最後,消化內科專家在內鏡下巧用鈥雷射微創方法,成功將結石擊碎並排出。

家住後湖的市民陳女士今年36歲,她高中時身材偏胖,當時為了減肥經常只吃兩餐,不吃早餐。參加工作以後,她每天加班加點,為了多睡一會,每天更是賴床不吃早餐。雖然身材變苗條了,但她的身體卻出了狀況。7年前,她在體檢時查出有膽囊結石,平時偶爾有腹痛症狀,一直沒當回事。直到上周,陳女士吃不下也喝不下,還出現腹痛、嘔血症狀,趕緊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就診。經急診胃鏡檢查,醫生在她的十二指腸發現了一個直徑為4釐米左右的結石,腸道黏膜已經被這塊石頭磨得潰瘍、糜爛。結合患者之前有膽囊結石病史,醫生診斷他是因為結石引起的腸梗阻,這塊石頭正是膽囊結石漏到十二指腸,卡在此處,導致十二指腸嵌頓。

由於陳女士的病情嚴重,身體虛弱,無法耐受開刀手術,經過多科綜合會診後,該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廖宇聖提議,利用泌尿外科常用的鈥雷射碎石,最後在內鏡下成功將陳女士的結石逐漸粉碎,然後排出體外。

該院消化內科張姮主任介紹,如今患有膽結石的患者越來越多,很多都是因為長期不吃早餐等不健康生活習慣導致,特別是進入冬季,天氣變冷,許多人寧願多睡一會兒也不願意早點起來吃早餐。殊不知不吃早餐是非常壞的習慣,膽結石最愛找這樣的人。睡了一晚上,人體的膽囊內積蓄了一夜的膽汁,吃東西後膽囊才會收縮,把膽汁「擠」進腸道參與消化。如果不吃早飯,膽汁就會淤積在膽囊中,形成結石。

患者患了膽結石,也不可輕視,如果不及時治療,還可能會引起其他併發症,造成膽囊十二指腸或膽囊結腸瘻。大的結石,會通過瘻管進入腸道引起腸梗阻。此外,結石及長期的炎症刺激,還可能誘發膽囊癌。

專家提醒,預防膽結石要注意一日三餐按時規律進餐,特別是每天要堅持吃早餐,不要暴飲暴食。在飲食上,要避免攝入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和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參加體育鍛鍊,促進膽汁的排出。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女白領連續2個月喝通便養顏茶 腸道變黑呈「豹紋」
    日前,廣東惠州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女白領因腸道不適到醫院就診,通過詢問病史醫生了解到,這位患者曾連續兩個月服用一種可通便養顏的茶飲。醫生隨即為該患者做腸鏡檢查,看到患者腸道情況那刻,在場的醫護人員甚感驚訝——患者整條大腸內壁都是黑色的,並泛著「豹紋」花紋。消化內科醫生介紹,醫學上將這種病症叫做大腸黑變病,由於患者的腸黏膜肉眼看上去像豹紋,所以也叫「豹紋症」,臨床上並不罕見,他們醫院一年就能碰上好幾十例。
  • 膽囊結石切除不及時,會引發3種病變,醫生建議做ERCP治療
    其病因有三種:一是體內膽固醇過多導致膽汁成分發生異常;二是膽汁中的膽色素含量過高,膽汁濃度發生異常;三是膽囊不能完全排空,總會有膽汁瀦留在膽囊內形成結晶。這些病因均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所以,膽固醇過高、飲食不規律、饑飽差異過大的人,往往容易得膽結石。目前臨床上治療膽囊結石多以切除膽囊為主,有些患者不想切掉膽囊,誤認為吃藥就能幫助排石,這種先發不正確的。
  • 你知道膽囊結石發作的症狀都有些什麼嗎?這四種症狀分別是什麼?
    你知道膽囊結石發作的症狀都有些什麼嗎?今天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膽囊結石發作的症狀。一般情況有四種症狀,這四種症狀分別是什麼呢? 突然,位於腹部中心的腸子疼痛加劇也可能是膽結石的徵兆。
  • 27歲女白領每天放屁數十次,一查竟是腸癌中晚期!
    27歲的曉敏(化名)是一名公司白領,最近不管她吃什麼,總是屁特別多,尤其是在電梯裡面,弄得自己非常的尷尬。最近,曉敏發現自己除了平均每天放屁超過10多次,還經常腹瀉腹痛,但她以為是自己吃的太辣,導致腸胃不適,就沒有在乎。父母發現了曉敏的異常後,馬上讓她去醫院看看,但是曉敏卻覺得不好意思,父母只好強行拉著她去醫院就診!
  • 30年從不吃葷,每天青菜加白米飯,竟患膽囊結石遺憾切膽
    本以為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食習慣,可沒想到竟因此患上膽囊結石。因忽視病情而耽誤了多年,近期趕到長沙京石結石醫院就診,卻發現膽囊已萎縮,只能遺憾切膽。小蔡從小就有素食習慣,在生活中執行得很徹底,平時一點葷腥都不沾。在讀書時,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因為學習緊張,沒有吃過早餐。
  • 出現右上腹痛,有哪些病因?該怎麼辦?醫生詳細告訴您
    而如果腫瘤出現破裂出血,常常還可能出現突然的劇烈右上腹痛和壓痛,出現腹膜刺激症等急腹症的表現。肝臟腫瘤的疼痛常常不是特別典型,所以及時篩查非常重要,對於肝癌,主要的篩查方法包括:查血清甲胎蛋白(AFP),超聲檢查,CT檢查和MRI檢查。
  • 得了膽囊結石 四招可防膽絞痛發作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外一科趙振獻副主任醫師指出,膽囊結石患者可通過四種方法來避免膽絞痛的發生,待疫情過後再做手術治療。但他強調,如果疼痛劇烈,伴有或不伴有黃疸或者發熱者,建議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立即到醫院就診。
  • 用這種方法治膽囊結石,女子不僅膽囊沒了、還差點引發性命危機
    劉女士體內取出的結石女子陷入診療誤區,再三拖延引發結石危機劉女士今年35歲,2018年她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到附近診所艾灸後好轉。2019年6月再次出現腹痛,劉女士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患有膽囊結石,開了些藥便回家了。
  • 男子因害怕手朮忽視膽囊結石給的「信號」 結果結石掉入膽總管
    紅網時刻10月14日訊(通訊員 鍾靚)長沙的吳先生早在2017年便查出膽囊結石,但卻因害怕手術一直沒處理。今年7月份開始,結石反覆疼痛,每次吳先生都輸液處理。直到9月腹痛劇烈嘔吐不止,檢查才知結石已掉至膽總管。仍害怕手術的他,在家人的多番勸說下來到長沙京石結石醫院就診,經微創手術順利取出了膽總管中的多髮結石,但膽囊卻已失去功能,最終遺憾切膽。
  • 無症狀膽囊結石,到底要不要手術?
    當一個人得了膽囊結石卻說他沒有相關症狀時,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他是真沒症狀?還是假沒症狀?還是假裝沒症狀?日常門診中,好多膽囊結石患者來看病的時候,手裡都會拿著一堆彩超單。你問他為啥只做檢查不做手術?十之八九都會講,我這個膽囊結石沒有症狀呀,為什麼要做手術呢?
  • 膽囊結石和息肉會癌變嗎?哪些情況需要手術?醫生終於講實話了
    導致他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他上網查了,網上說膽囊息肉和結石都有可能癌變,所以非常的害怕和擔心,想諮詢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做手術有什麼風險。今天我們來科普一下,膽囊結石和息肉的一些知識。膽囊息肉和結石確實會癌變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都是有可能癌變的,但是不用怕,癌變機率都很低,絕大部分的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都不會癌變。
  • 發現膽囊結石怎麼辦?
    膽囊結石是一種普外科常見疾病,需要找普外科或者肝膽外科大夫就診。但是並非所有膽囊結石都必須手術切除。膽囊結石以下幾種情形的膽囊結石需要手術。1、有明顯臨床症狀的膽囊結石,主要表現為右上腹疼痛,伴有右肩部、右背部疼痛。
  • 患膽囊結石不能吃什麼呢
    一、膽固醇高的食物 常見的膽固醇高的食物,包括動物的內臟,蛋黃,魚子,豬腦等,膽囊結石患者不可以吃這樣的食物,因為這樣的食物進入身體中會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升高
  • 膽囊結石可誘發癌症,不痛也危險!改變飲食壞習慣,降低結石風險
    這種「隱形殺手」的疾病叫做——膽囊結石。病例:一位70多歲的女性,平時身體挺好,突然有一天覺得肚子不舒服,但是因為疫情原因未及時就醫。之後病情加重,出現全身黃疸,小便顏色深,大便泛白,最後發現已經是膽囊癌晚期。
  • 廈門9歲女孩腸梗阻腹痛難忍,醫生竟從她腸道裡揪出了一團……
    9歲的夢夢(化名)最近肚子痛家長帶著她去醫院看急診手術中醫生竟從她腸道裡取出一團頭髮這是怎麼回事呢?9歲女孩腸梗阻 竟是因為一團頭髮前不久,夢夢因腹痛求診於廈門市兒童醫院,剛被推進普外科病區的時候,夢夢彎著腰,手按著肚子,神情疲倦,無法下地行走。看著她痛苦的表情,護士們立即給她安排床位躺下。普外科鄒加良主任醫師為夢夢檢查後考慮是腸梗阻。
  • 女性左側腹痛真的是腸道不好嗎?你的理解真的正確?看專家的理解
    女性左側腹痛真的是腸道不好嗎?你的理解真的正確?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我們要知道自己腹痛可能是什麼原因從而導致的?
  • 飯後做這件事,可能導致腸道壞死!
    乙狀結腸扭轉典型的三聯徵表現,即腹脹、腹痛和便秘,也常常伴有噁心、嘔吐。多發生於具有長期便秘史的老年人,易出現腸壞死、穿孔等危急併發症。2為啥腸扭轉又叫 " 腸道殺手 "?這種封閉以及壓迫使腸管供血嚴重受阻,從而導致此段腸壁發生瘀血、水腫以及壞死,變得非常脆弱,一旦腸腔壓力增大,發生膨脹,腸壁則極易發生腸穿孔。一旦懷疑發生腸扭轉,應立即送診,腸扭轉患者的死因多數是由於治療不及時導致的。
  • 醫療糾紛:患者因膽囊結石就醫,醫方對併發症診斷延遲致患者死亡
    【摘要】患者李某某因反覆出現右上腹疼痛到被告處住院治療,初步診斷為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行手術治療,後患者因膽源性胰腺炎死亡。患者在2019年1月18日至1月21日期間出現反覆腹痛,給予止痛治療。2019年1月21日8時38時病程記錄中記載,患者訴腹痛,止痛對症治療後無緩解,程度較前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