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春逝夏至
荷葉青青,櫻桃紅熟,青梅玲瓏,蛙叫蟬鳴
萬物肆意生長
人應如植物一般使勁生長
好好孕育、長養自己體內的能量
本文細讀大約需要5分鐘
♪ 打開音樂再開始閱讀吧
立夏,生命最熱烈的時刻立夏,在白居易的詩中,又稱「春盡日」,意味著春日已盡,綿長又炎熱的夏日到來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瘋狂地長大了。
夏天總是這樣風風火火地就來了,還沒等春暖透,就趕著將積攢一個季節的精氣神兒都獻了出來,給予萬物肆意生長的力量,目光所及都是熱烈的生命氣息。
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 螻蟈鳴 〕 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溼的環境中,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 蚯蚓出 〕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 王瓜生 〕 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在古人眼中,每個季節,都是有自己的顏色的,夏季的顏色叫「朱明」。大概是這夏日實在是火辣辣的,讓人真的又愛又恨。
也許是因為這熱騰騰的氣息,夏天總給人一種,做什麼事都想往前衝的感覺。或許也應了四季的特性,春生夏長。
如果說春天是生出夢想、生出豪情的時候,到了夏天,大概就是要用這最熱烈的氣力,來讓夢想長養成現實吧。
所以,夏天,千萬別懶洋洋的,想做的事,就卯足勁去做,一定會像自然的萬物一樣,成長壯大哦~
夏三月,養生總論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一「立」代表著一個季節的開始,是重要的轉折點。每到交「四立」節氣的那一天,我們的生活起居一定要順時而變。
《黃帝內經》中早已給出了我們一份夏天的「養長之道」:順夏長,無厭日,使志無怒。
在夏天的三個月,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
夏季的炎熱是天地氣交的動力,夏日天長(cháng),炎熱則長(zhǎng)。炎熱使清氣上升為雲,雲下落為雨,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了,長勢旺盛,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
人亦如此。我們講春天生發陽氣,夏天就要把這生發的陽氣合理地用起來,激發身體的陽氣。而且既要用,也要收。
怎麼用呢?古人講要「夜臥早起」,就是說在夏天,我們要根據天地變化的情況來調整作息時間,可以晚點睡,早點起。古人會順應「夏長」的大勢,趁著好天時,盡情耕作。
我們也要多動起來。可以在清晨,最涼爽的時間段,在附近的林蔭花間處散散步,15分鐘即可,能頤養心神,有助於人體氣血流通,可促進陽氣的運行和宣達氣機。
那怎麼收呢?一個很簡單的辦法:睡午覺,半個小時即可。
中醫強調要中正平和,不走極端。夏季五臟轉「心」,正午(中午11點到1點)是屬於氣血循行心經最為旺盛的時候,陰陽各自發展到極限。
這時候如果你能安靜休息,就能讓人的氣血順利地度過這個坎,否則,長期處於過勞、過累的狀態,特別勞心、勞神、耗損心陽。
冬天的時候,大家都是喜歡冬日暖陽,可到了夏天,太陽反而不招人喜歡了,大家都躲在室內吹空調。
夏天,人的陽氣蒸騰在表,人體腠理疏鬆,汗孔開洩,人會出汗,來適應暑熱的氣候。我們應該順應人體陽氣走向體表的趨勢,出幾場透汗,趁機把體內一些濁的東西排出體外。
如果藏著、捂著、掖著,一味貪涼,呆在室內吹空調,寒主收引,該宣洩的時候不宣洩,身體本身的衛陽會被鬱滯,這樣就會導致我們內熱,人會更加容易煩躁、上火。
而且困在體內的溼氣,也無去路,人的內環境就更溼了,一到夏天長溼疹的人就特別多。
所以《內經》講要「無厭於日」,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反感外面的炎炎烈日,更不能貪涼,大自然派來一個炎熱的夏天,自有它的道理。萬物只有充分接受太陽的照耀,才有足夠的熱量去迎接將來的寒冷。
這時候要走出去戶外,汲取自然界的陽氣,讓自己運動起來,也是一個激發機體陽氣的過程。更何況大家都愛祛溼,這時候多曬曬太陽,出出汗,絕對是祛溼的好機會呀~
立夏後,五行的氣運轉為「火」、五臟轉為「心」。
夏應心屬火,人本來就心火旺。炎熱天氣更容易引起人的「心躁」,所以夏三月一定要戒躁戒怒,要有急事不驚、煩事不爭的心態。
恰如嵇康在《養生論》中所說:夏季「更宜調息淨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要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平穩,不能急,不能躁。遇到不開心的事,可通過靜坐、深呼吸等做法,讓身體和心靈摒除雜念。或者走到外邊去,見見自己喜歡的人,看看喜歡的風景,努力「打掃心地,於靜中養出端倪」。
夏天養生,就是養一個好心境。坦然接受陽光,盡情揮灑汗水,遇事不急不躁,就能讓你安然度夏~
補足腎水,來收收身體的火氣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大便乾結,甚至心慌胸悶、睡眠不佳等症狀。很多平時很溫柔的人,也容易變得煩躁不安,有點脾氣了。
這主要是因為心火過旺所造成的。
很多人這時候就會吃點涼的東西來讓自己舒服一點。比如三餐會吃點苦瓜,像廣東人喝就點涼茶,還有很多人會選擇冷飲、冰淇淋。
其實夏天吃點苦瓜這類食物是沒問題的,但是不建議夏天一上來就吃,或者吃太多。
《傷寒論》中講到,「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夏季陽氣最盛,人體的陽氣跑到體表去了,可是人體伏陰在內啊,人體是外熱內寒的。
加上這時脾胃還在春夏交接的適應期,太快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容易傷及脾陽,導致中焦寒溼凝結,令脾胃運化失職。
另外,現在人的心火旺,多是虛火旺。每天長期呆在空調房,吃冰的喝涼的,汗排不出去,心旺無以瀉之,必然導致旺火劫陰;加上生吞了大量寒邪,寒邪傷陰,兩者結合,就是狠狠地傷了一把腎陰啊。
腎水虛衰,無以制衡心火,心腎不交,心火就往上燒,讓人出現各種上火的不適感。所以,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平和的「下火湯」,可以借腎水,收一收身體的火氣。
· 木瓜玉米鹹骨湯 ·
【材料】豬脊骨300克,玉米2根,木瓜半個,生薑3片,食鹽適量。(3人份)。
【做法】
1、玉米洗淨切段;豬脊骨斬段,焯水後用食鹽醃製1天(放冰箱中),再衝洗乾淨。
2、鍋內加水煮沸,放入醃好的豬脊骨、玉米、生薑,大火燒開轉小火煲40分鐘,再放入木瓜煲20分鐘,調味即可。
豬脊骨有養血健骨的功效,用食鹽醃製後,因鹹味入腎,所以鹹豬骨還能滋養腎水,有降氣下火之功。
而且豬的脊骨中有一條豬骨髓,有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幫我們稍微補一補腎精。
當一個人的腎精充足,也就是腎水充沛的時候,可以收一收上浮的火氣,讓人把那種浮躁、火燒火燎的情緒或者體溫給平復下來。即便是夏天也能夠自動調節自己的溫度,保持一種平衡。
這裡再搭配調中開胃的玉米、健脾消食的木瓜,和溫中和胃的生薑製作此湯,整個湯特別平和。
既能養護好脾胃的運化,還能用生薑驅散一下身體內部的寒涼,又能補充腎水,來平復上浮的火氣,一碗下去,比那些冰涼的飲料,更解渴哦~
夏季飲食要點:
① 夏季飲食須助以辛。辛入肺,辛味的食物可補肺氣,以免夏季心火旺盛而克肺金:
一種是辛溫的,比如蔥、姜、蒜、花椒、胡椒、辣椒、大料等。夏季熱,人體的陽氣都浮在表面,脾胃相對是寒的,這時候吃點辛溫的食物,還可以開胃,促進脾胃的功能。
一種是辛涼的,比如桑葉、薄荷、菊花、金銀花等。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疏散風熱,預防感冒,還能解暑。
② 宜苦而不宜過苦。夏天心火旺,可以吃點苦的降降心火。但像蓮子芯、苦瓜等,不宜常食,最好搭配一點溫性的食材。
③ 宜酸而不宜過酸。夏天出汗多,酸主收斂,可以喝點酸梅湯、烏梅紅糖飲來適度地收斂汗液,補充陰液。出汗少或不出汗的人,則不宜吃酸。
夏天最美好的事,
除了蓋棉被吹空調,
挖去西瓜最中間的甜瓤,
還有什麼是讓你覺得夏天也是值得期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