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過: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如果碌碌無為庸俗的度過的話,又是無比漫長的。
人一生的價值只是在不斷的進步中逐漸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嗎?這當然是正確的,但這只是其一。我認為相比較而言更高的價值便是「被需要」,在給予胸所獲得的快樂永遠比在索取中獲得的更為真實和長久,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會時常渴望被他人所需要,從而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對於當今的年輕人來說,更為如此。
我們時常會經歷這樣的一種情緒,有那麼一段的時間自己獨自度過,不曾與他人交往,剎那間會認為這世間一切美好的繁華與生動,皆屬於世人,但與我無關。甚至內心中會生出一種或許自己已經被這個世界被他人所遺忘了的情緒,這時心中難免會有一些傷感,若此時能有一個家人朋友或者同事打來一通電話或者一個消息,不管是希望尋求一些幫助或者只是一個無聊的問候,都會瞬間在內心激起一層溫度。心中所想,原來這世間還是有人需要我的,不禁為這種「被需要」而沾沾自喜。
基於這些不禁讓我們想到,人們之所以渴求被他人所需要,恐怕是出於自身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擔憂,正如《尋夢環遊記》中所說:真正的死亡,並不是不存在與這個世上,而是被世人所遺忘。
伴隨著科技的飛快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世界的不斷進步,人與人之間逐漸的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缺少了彼此間感情的傳遞,雖說網際網路帶來的溝通交流方式相較於以前更為方便,但這些方式確實缺乏了感情,是冰冷的。尤其想在處於快節奏、高強度工作生活中的人們,更難以去傾訴自己的心情。我們所看到的,是現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知識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自己的觀點,越來越獨立,但相對應的我們也能看到他們也在變得越來越孤獨。
但什麼樣的才是真正的「被需要」呢?真正的「被需要」是基於自身的價值,不是盲目的被別人需要,這種關係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當你從這種關係中收穫快樂及幸福感時,相對應的也可以給對方帶來向上的心情,正如智者所說,愛,從來不是單向的,愛與被愛是要同時存在的。
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找到自己的「被需要」,以此來緩解我們內心的孤獨,或許自認為對於這世間無關緊要的我們,在某個人的眼裡卻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存在。
願你被需要,願你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