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蜂界中,我們常見的養殖方式可以分為傳統養殖與活框養殖。傳統養殖技術由於管理困難,並且產量過低,所以很多愛好者都普遍使用活框蜂箱養殖。活框蜂箱靈活性更強,更便於蜂群管理,而且在產量上也是佔盡優勢。傳統蜂箱養殖的蜜蜂造的巢脾往往都是五花八門形狀各異,唯獨規整的恐怕就是那六邊形蜂房了,而活框蜂箱養殖的蜜蜂就不一樣,由於蜂箱的靈活多變性再加上人工的介入,總是能把巢脾造的規規整整。儘管如此,還是會有很多養蜂人提問,為什麼他的蜜蜂總是把巢脾造的亂七八糟?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經常會有養蜂愛好者問我,為什麼介入如此規整的巢礎還是被蜜蜂造得亂七八糟呢?如何才能讓蜜蜂造出整齊的巢脾呢?其實影響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歸納為三方面。
第一,巢礎質量。很多養蜂人為了節約成本,喜歡在網上購買便宜或者活動價格的巢礎,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往往從價格就能看出質量。對於新手來說由於了解不夠,我們儘量不買便宜巢礎,而是購買品牌巢礎,一般品牌巢礎才有質量保證。如果巢礎質量不好,蜂群往往不願上脾,甚至喜歡咬脾,試問還怎麼能造出整齊的巢脾呢?低質的巢礎往往指的就是含蜂蠟少,很多商家為了謀取利益抓住了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以次充好。那我們該如何選擇巢礎呢?第一,儘量購買品牌巢脾,品牌才有保障,第二,看巢礎顏色,含蜂蠟高的巢礎顏色更黃,偏白的巢礎往往含蜂蠟少,第三,聞氣味,純蜂蠟往往香氣撲鼻,氣味較為濃烈,香氣持久。只有使用好的巢礎才能造出好脾。
第二,蜂量。很多人急於求成,往往還沒達到足夠的蜂量就添加巢礎,造成脾多餘蜂。儘管外界蜜源充沛,如果群勢較弱,我們也不能隨意添加巢礎,即使添加進去也是在做無用功。那我們該如何合理添加巢礎呢?第一,蜂多餘脾,當我們發現巢脾外的蜜蜂數量達到一框蜂時,我們就可以添加一張巢礎,這時我們應該將巢礎添加在兩張巢脾中間,這樣蜜蜂就很容易上脾造脾,第二,如果蜂量並沒有達到預期,我們也可以添加巢礎,此時的巢礎就不能添加在兩脾之間,我們應該添加在最邊上,由於蜂量有限,最外邊需用隔板隔上,這樣蜂群就只能先造一邊,等一邊造好後我們再換另一邊,這樣巢脾就能造的較為完整了。如果巢脾太多蜂量太少,蜜蜂就會走到哪造到哪,並且會有咬脾的習慣。
第三,蜜源。正常群勢的蜂群,在外界蜜源充沛時造脾速度飛快,如果沒有蜜源,即使蜂量再大也是無濟於事,畢竟蜜蜂沒有造房的材料。如果我們盲目的添加巢礎,蜜蜂只能採多少粉造多少脾,即使只造一張巢脾可能也得花上十幾二十天,時間久了沒有造好的巢礎蜂群就容易啃咬,甚至遺棄。所以我們必須得在蜜源充沛的情況下添加巢礎,這樣造出來的巢脾才能整齊完整。當我們看到蜜蜂回巢時個個粉足都帶滿了花粉時,說明外界蜜源較為充沛,方可以視群勢添加巢礎。
總結,只有在達到了一定的條件下,巢脾才能造的規規整整,有蜂沒花不行,有花沒蜂也不行,沒有好的基礎更不行。
喜歡就給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