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孔乙己》:孔乙已什麼時候"死"了?其實我們就是孔乙己

2021-01-14 網易

  孔乙已是下層人民的象徵,他的悲慘命運在無形之中代表了大部分的人,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他的思想也全然被同化,儼然成為了封建思想的維護者。最後的悲慘命運是註定了的,因為他始終故步自封,不懂得改變,最終自己也無法堅持下去了。

  對於這本小說,大家爭議最大的就是孔乙已的死,除了魯迅在書中嚴厲批判的周圍普遍存在的麻木的百姓之外,是否孔乙已自身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原因呢?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為了功名利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人數不勝數,畢竟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只有考取功名才是唯一的進入仕途的途徑。參加考試的有很多人,能夠考上的寥寥無幾,為了考上一直讀到白髮蒼蒼的也大有人在,沒有考中的人從此就跌落社會底層,再無出頭之日。但是,像孔乙已這樣成天被人嘲笑,把他當做一個「戲子」來調笑的,恐怕就不多了

  

  一、封建社會思想對孔乙已是一種荼毒

  科舉制度的弊端是非常明顯的,孔乙已都潦倒到這種地步了,還一直堅持穿著那身長衫。在這裡,長衫作為一種文化思想符號體現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孔乙已的長衫就是他讀書人的象徵

  孔乙已是個讀書人,但是沒有考取到功名,是個失敗的讀書人。在文中,他既不願像短衣幫那樣,也自認為不能像長衫客那樣坐著一點一點地喝。所以他就獨創了站著喝酒且穿長衫的形式,這是只屬於孔乙已的特點。

  再者說,孔乙已的長衫又破又舊,好像很長時間沒有修補和清洗過了。魯迅先生在這裡的寓意是,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已經落後過時了,需要接納新的事物,學習先進的文化了。而孔乙已不願意脫下長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封建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不可分割了。

  

  除此之外,孔乙已內心迂腐且麻木不仁,給人家抄書,沒過幾天,竟然人和筆墨紙硯都消失了,承認「竊」而否認「偷」,最後被人打斷了腿,以手代腳去喝酒,而能做到這樣的人也就孔乙已這一個,這一系列的行為讓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所以孔乙已到底是遭受封建思想的荼毒更多呢?還是因為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更多多呢?

  孔乙已的這些行為徹底淪為看客們的笑柄,甚至連小夥計都把他當做尋開心的笑料,只要一看見孔乙已就把他之前的笑料翻出來說一遍,這些笑別人的人,自己未嘗就沒有類似的笑料,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思想麻木是一方面,沒有接受到先進的思想也是一方面,他們的生活呆板無趣,孔乙已的出現給他們補充上了這個空缺。

  孔乙已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笑柄,別人嘲笑他也還口,甚至在觸及他的私密信息時,還會大發脾氣。可後來總是吃虧就不再反駁了,爭辯幾句,然後懇求別人不要繼續說了。他對自身的放棄,慢慢的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一旦吃虧便也不管對錯都不去理會了。

  

  二、孔乙已的死跟他自身有沒有關係?

  孔乙已作為讀書人沒有如願的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他識文斷字,並且寫的一手好字,這樣的人在封建社會中也是屬於稀缺人物,如果他好好抄字,怎麼也不會淪落到最後凍死餓死的悽慘地步。

  孔乙已內心裡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做自己的信條,他看不起苦力勞動者,即使窮困潦倒也不去用勞動掙錢。事實上,在眾多普通百姓的眼裡,讀書人總是比旁人要高一級的,甚至千方百計的讓自己的孩子讀書。畢竟萬一考中了,那就是魚躍龍門,光宗耀祖。

  陳獨秀還曾經描寫過趕赴南京進行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在附近出租房子的房東,就算是丟了東西不敢把這頂帽子扣在讀書人身上,讀書人在世人的眼裡,可是「體面人」,簡直成了護身符

  孔乙已儘管沒有繼續學習 ,但是如果能老老實實的抄書過活,不至於淪落到那種地步,普通百姓們對這種肚子裡有墨水,卻好吃懶做,甚至小偷小摸的人自然沒什麼好臉色,動不動就對他挖苦和嘲弄也就容易理解了。曾經有一個好機會放在孔乙已的面前,他沒有珍惜,周圍對讀書人懷著敬畏心理的民眾當然由羨而妒而恨了。

  

  三、孔乙已充其量只不過是酒鬼罷了

  相比起孔乙已「竊書」,他的嗜酒似乎更能滿足人們對文人墨客的想像。中國歷史上的詩人墨客數不勝數,以李白為代表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等。

  似乎,喝酒的人才是有文化的人。即便如此,孔乙已的嗜酒卻跟斯文扯不上關係,他越是想要保持自己的雅士風度,便越是出醜。滿嘴的之乎者也,都窮到要飯了,還是不願脫下長衫,把自己的姿態放低。

  科舉考試的落榜已經把他作為文人的信心打擊消磨光了,他又怎麼可能有放蕩不羈的姿態呢?跟別說他做的偷竊之事了,那更是文人雅士都鄙棄的行為,孔乙已充其量也就是個酒鬼罷了。

  孔乙已最後的描寫特別深入人心,此時的他已經落魄到了極點,為了喝到酒手腳並用的走很遠的路去買酒,而周圍還是依舊,眼裡除了錢看不見其他的掌柜,已經取笑孔乙已成為習慣了的麻木不仁的看客們。

  

  總結:

  除了封建思想的荼毒,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加速了他的死亡。也可以說生活是他自己作沒的,數千年來人們對偷盜的態度以及對文人的態度截然相反,而這兩者竟然同時出現在了孔乙已身上,讓人感到無比的諷刺。

  很多人在看到丁舉人對孔乙已的毒打和周圍百姓對孔乙已的嘲弄時,確實對孔乙已產生了同情的心理。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死了,活在世上的只是一副行屍走肉了,孔乙已鮮活的靈魂和思想早在科舉落榜之時就死了。

  參考文獻:

  《孔乙已》

  《孔乙已形象典型意義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孔乙己」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學過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小時候總覺得孔乙己只不過是普通的一個名字而已,跟張三李四沒什麼區別,長大之後,總覺得這個名字有點怪怪的,又用為標題,肯定沒那麼簡單。為什麼不用他慣用的寫作技巧,稱之為某生呢? 魯迅先生為啥要給主角取「孔乙己」為名呢?
  • 小說《孔乙己》中的「上大人,孔乙己」有什麼來歷?怎麼解釋?
    我們在中學課文中學過魯迅的短篇小說《孔乙己》。主人公孔乙己,一個舊社會低層知識公子,受封建科舉制度影響,雖然也讀過「四書」、「五經」,但因為連一個秀才也沒考上,人又懶,又不會經營,自認為是「讀書人」,說起話來「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不屑於體力勞動,窮困潦倒,迂腐窮酸,常受人嘲笑戲弄。又有偷的毛病,經常挨打,最後被打斷腿,淪為乞丐,因窮而死。
  • 魯迅沒有嘲諷孔乙己,作者是在自嘲,還拉上孔子
    最悲劇的是,人人都是孔乙己,孔子和魯迅何嘗不是孔乙己?大千世界的你和我何嘗不是孔乙己?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何為「孔乙己」?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
  • 重讀魯迅最愛的《孔乙己》:從一個人、一群人的「笑」解析孔乙己
    《孔乙己》是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短篇白話文小說,也是他所創作的小說中,最喜歡的一篇,理由是:「在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寫出來,諷刺又不顯露,有一種大家風範。」孔乙己是一個不願意甚至不屑透露姓名的落魄書生,因為他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酒館就是彼時社會的縮影,映射出社會百態。
  • 孔乙已,你又偷了東西了
    中學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叫《孔乙已》,非常形象地描寫了一個讀書人的落魄生活,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留下,在課文裡,作者原話是: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
  • 中國最好的短篇小說——《孔乙己》
    只有三十七個字,孔乙己的特殊性就明明白白地表現了出來。先來解釋一下孔乙己這個名字,原文有言,孔乙己一直之乎者也說些讓人半懂不懂的話語,因為性孔,所以根據上大人孔乙己給他取名孔乙己。沒有一個作家會給自己小說主人公隨意起名字,有時候可能很簡單的名字但作家一定有所寄託。這個人姓孔,這就是直接追溯到了中國的儒家源頭。而「乙己」,即第二個自己。每每想到孔乙己,總不免反觀自身,突然打個冷戰。
  • 再讀《孔乙己》:年少看不懂孔乙己,看懂已近中年活成了孔乙己
    「唯一的人」則說明了孔乙己既不是長衫這個群體,也不是短衣幫這個群體,是兩邊都不被接納的人,也是社會的邊緣人。鹹亨酒店就是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有三個階層存在:一是魯鎮的「上等人」,就是那些穿著長衫坐下來要酒要菜坐下來慢慢喝酒吃菜的人,他們屬於廣義上的上層社會。
  • 從《孔乙己》到《阿Q正傳》,看孤獨零餘者的生存與毀滅
    他雖然沒有弄懂什麼是革命,看到別人都害怕的他就要去,還沒革別人的命,反倒先革了自己的。唯一的遺憾竟然是畫押時候的圓圈並不圓。魯迅描寫了阿Q國民性弱點的集中表現,通過「精神勝利法」的刻畫,來表現封建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劣根性。魯迅文字多犀利,少年不懂魯迅,懂時已是書中人。
  • 多少人活成了孔乙己?大約孔乙己的確還活著,我就是其中一個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每當讀《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說的時候,有一種錯覺,老覺得自己就是孔乙己,靜下心來一想,還真有些像,思考了一夜之後,覺得又像阿Q,甚是糊塗,今天想寫寫孔乙己,且無從落筆,就從一句孔乙己和魯先生的對話開始吧!孔乙己:魯先生,要不要來喝一杯?考你一下,茴香豆的茴你會寫嗎?魯先生:大概孔乙己的確還活著。
  • 再度孔乙己,人窮,矯情就是錯
    於是,想到了魯迅的《孔乙己》,就再來說一說《孔乙己》吧。也因著他的知名度。魯迅畢竟是毛主席點過名的。我們知道文中的孔乙己,最後是很悲慘的。在一個寒冷的時節,應該是病餓而死。我更傾向於認為他凍餓而死。近幾日天很冷,在某地有一位環衛工人,被人發現時,已經被凍死在路邊。
  • 看音樂劇《我,堂吉訶德》,又想起了孔乙己
    但是,去年在看他的獨角戲《一個人的莎士比亞》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孔乙己———並不是他演的那個「我」像,而是也由他扮演的那位介紹莎士比亞的老師讓我想到了孔乙己———要是滿腹學問、張口就「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在魯鎮也有個渴望求學的小孩來做他的學生,這一老一少在舞臺上會多麼好玩!那就會比魯迅本來十分嚴肅的立意「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更多一層趣味了———當然,魯迅本人也許未必會喜歡這種「趣味」。
  • 魯迅《白光》《孔乙己》比較閱讀及答案
    (一)《白光》節選陳士成看過縣考的榜,回到家裡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見榜,便先在這上面尋陳字。陳字也不少,似乎也都爭先恐後的跳進他眼睛裡來,然而接著的卻全不是士成這兩個字。他於是重新再在十二張榜的圓圖裡細細地搜尋,看的人全已散盡了,而陳士成在榜上終於沒有見,單站在試院的照壁的面前。
  • 孔乙己新編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公知。他已是油膩中年,青白臉色,皺紋間夾著一付眼鏡。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自由民主法治的濃鬱家國情懷,曾被評為中國百大公共知識分子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
  • 《孔乙己》:穿「長衣衫」的「短衣幫」,眾人口中的笑料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 《孔乙己》,你不是封建社會腐朽的遺老,你是中華文明精神的根脈
    《孔乙己》是我們小時候讀的一篇課文,但一路讀下來,我們可能不是嫌棄孔乙己又酸又腐的迂老落魄相,更多的可能是心有戚戚然。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是孔乙己,正像張博洋在《吐槽大會》上說的那樣,他上脫口秀節目出了點名,有了一點路人緣,某天在路上被一個大哥叫住,「喂,喂,看過你表演,來,來拍張照。」
  • 《孔乙己》|在涼薄世界裡堅守的孔乙己,不僅是個被嫌棄的邊緣人
    而我們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卻不同,他們骨子都有一種向死而生的傲氣,也可以會說,那是種無緣無故的氣勢。最好的印證便是餘華寫的《活著》,書中的富貴在被生活逼得窮途末路後依然沒有澆滅其心中的火光,還堅持掙扎著想要活出個人樣。
  • 孔乙己能好起來嗎?
    想到了魯迅的《孔乙己》,就再來說一說《孔乙己》吧。則因著他的知名度。我們知道文中的孔乙己,最後是很悲慘的。應該是病餓而死。假如,孔乙己脫下長衫,加入短衣幫。去做一樣的活,去說一樣的話,他會好些嗎?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現在讓他加入短衣幫。也許變得「談笑無鴻儒,往來盡白丁」。我想他應該是苦悶的。
  • 讀懂魯迅或許是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待少年被光陰推著長大,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沒有水晶宮和英雄劍,只有滿地狼藉,而我們,不偏不倚成為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在魯迅創作的眾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外國翻譯者請他推薦自己的作品,他首推這篇《孔乙己》。學生孫伏園曾問及緣由,他說:「在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寫出來,諷刺又不顯露,有一種大家風範。」孔乙己何許人也?
  • 不從批判的角度解讀,單說《孔乙己》的故事趣味
    人物的矛盾故事開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伴隨一段對話,矛盾若隱若現。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開,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 改編版;孔乙己
    雖沒有什麼事,但總覺得單調,有些無聊;便又建了一個QQ群,用作公眾號的朋友們閒聊,順便交流分享點經驗。群裡時常聊得熱火朝天,但大多數時間還是冷冷清清。只有孔乙己到群裡閒聊時,才能笑幾聲。   孔乙己是群裡唯一一個找著兼職渠道賺不到錢的人,每次群裡分享一些最新方法時,他總是第一個找上我的。但每次群裡其他人討論今天賺了多少錢時,他都要默默吐槽兩句;我怎麼沒有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