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發明創造,有了語言文字人類社會才能以標準化的工具總結並記述社會生產、生活實踐;有了語言文字人類才能實現跨族群、跨地域、跨時空標準無誤的信息傳承;有了語言文字人類才得以運用群體道德與律法標準約束自身言行。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賦予每個人準確、高效使用語言文字工具實現幸福生活目標的能力,簡單的說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標就是以語言文字工具為信息載體教人合群、向善。但是,今天越來越多教育實踐正將孩子們引向的合群、向善反面,譬如:
「優、獨」教育阻礙我成為我們
考100分的為好孩子
上清華、北大的為好學生
一個人專心按照導師教導做事的孩子為好孩子
......
教育正在偏離"承賢啟智"、為人生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的正道。如今,高學歷、高學分、高壓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三高,校園封閉、校內鐵窗、課間或午休不許出教室,怕什麼?【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題】
教育所傳遞的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能夠促進人際交流才有意義,因為每個人都願意且珍惜與同伴兒分享美食的機會。有人把知識比作海洋,試想把一個不會遊泳的人獨自放在海灘他能夠自己學會遊泳嗎?不會,他會被淹死。因為,智慧技能只能通過模仿、借鑑、實踐獲得,幾乎沒有人能夠在一個偌大的海灘、在沒有夥伴兒協同的情況下學會遊泳。
輸出促進社會安定、團結、協作的標準文化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就是說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輔助孩子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群體生活,幫助孩子們完成從小我到群體我們的轉變。所以,教育活動應該更加開放、包容,讓每個孩子都有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和與同伴兒進行成長交流的平臺,而不是把他們關起來一個人獨自學習、追求學習「三高」。
很多家長抱怨給孩子選了最好的學校、報了最好的輔導班、買了最好的教輔資料和網課,可為啥孩子就是學習上沒有長進呢?其實,打贏對孩子學習成長這場攻堅戰不再裝備在人,在孩子向誰學、和誰一起學、學完之後是否能夠被實踐檢驗。因為,成長第一要義是環境薰陶、其次是被他律或自律、最後才是依靠輔助工具,就如同裝備差但是群眾基礎牢固的共產黨解放了全中國一樣。
「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學習成長是獲取智慧能量的無終點「馬拉松」,每個人只有在前行途中找到自己的同伴兒,根據自身成長節奏不斷融入適宜的團隊才能倍感輕鬆、獲得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信息如流水,流動起來才有實用價值、流動起來才能滋養更多生命、流動起來才不會形成「堰塞湖」、流動起來才能形成更強大的勢能。所以,教育需要追求群體協作、群體向上,成長道路上要鼓勵孩子們齊心協力、有福同享有難同擔。
劣質文娛誤導孩子行惡
人們都知道誤食有毒食品會致人死亡。但是,有誰反思過有毒文娛產品也會害人性命呢?今天,無論是兒童動畫影視、還是成人文娛內容都存在大量暴力情節,虛擬電子遊戲更是以暴力打鬥為吸粉核心。然而,人類之所以能夠在出生之後不斷強化自身能力,根本就在每個人都天生擁有強大的模仿借鑑能力,自然孩子見到會飛的哪吒、孫悟空、蜘蛛俠、奧特曼......他們是不是也會不自覺的模仿呢?
近年,由於《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動畫片熱播,有不少孩子善於模仿的孩子也學到了許多「另類新本領」。比如:
2歲小男孩模仿《熊出沒》光頭強 用斧頭砍傷自己手指
2014年3月20日下午,類似一幕在宿遷上演,一個兩歲半的男孩,模仿動畫片《熊出沒》裡的光頭強,結果用斧頭把自己的兩根手指砍傷……
7歲男孩模仿「光頭強」改造風扇 左手絞進高速扇葉
《熊出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光頭強為了對付兩隻狗熊,改裝了風扇。2014年7月2日,徐州7歲的男孩琪琪(化名)看了這一情節後,趁著家人睡覺的時候,用工具拆下家裡的電扇外罩,接通電源,沒想到整隻手被絞進了高速旋轉的扇葉……
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玩「烤羊」 兩男童全身被燒傷
2013年,就有兩個連雲港的小孩模仿動畫片中的情節造成了嚴重的後果。被嚴重燒傷的8歲冉冉和5歲浩浩兄弟倆,在當地愛心志願者和天使媽媽基金的幫助下,乘救護車從江蘇連雲港送抵北京入院治療。據了解,導致兩兄弟受傷的原因,竟是他們在玩耍中模仿動畫片裡灰太狼烤羊肉的情節,被同村另一名9歲男孩綁在樹上點火所致。
文娛豐富了人們日常精神生活,但是劣質文娛正在孩子學習成長前方埋雷,暴力虛擬遊戲、節奏勁爆的音樂、校園或社會暴力影視.....或許正在某個陰暗角落準備伏擊您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學習成長向善早已非單個家庭、單個學校能夠獨立支撐的了,教育需要舉全社會之力、祛掉商業的邪惡與貪婪、喚醒人們的奉獻慈愛之心才能真正引導孩子們「從善如流」。
小學一年級課文:「二人從,三人眾。雙木林,三木森。一人不成眾,獨木不成林。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人生成長需要物質營養和精神營養,飢餓的本能會促使每個人自覺尋找食物,只要在孩子周圍放滿食物他們總會挑選適合口味的吃個不停、最終實現身體成長;但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自主、自覺學習文化知識。所以,教育就必須營造出適宜孩子們學習成長的環境、完成對孩子們學習成長過程的監督、供給孩子們檢驗學習成效實踐的物質基礎。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