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2020-12-12 曾祥耙

地球的存在距今已有46億年,人類的出現大約是在450萬年前,人和猿開始分化,產生臘瑪古猴。隨著遠古人類的進化,人腦越來越發達,發音器官也越來越完善。人類社會之初,生產力極其低下,出於生存的需要,人們不得不聯合起來,採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同大自然作鬥爭。在人類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便於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語言誕生了。但語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無法傳到遠方,而某些需要保留和傳播到遠方的信息,單靠人類大腦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文字,於是,創造文字的工作就開始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應運而生。

古印第安人結繩記事

一、結繩記事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採用過各式各樣的記事方法,其中使用較多的是結繩和契刻。中國古籍文獻中,關於結繩記事的記載較多。漢朝人鄭玄,在其《周易注》中說:「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我國境內的一些少數民族現在還有結繩這樣的事,哈尼族借債時用同樣長的兩根繩子打同樣的結,各執一根做憑證。納西族和普米族都用羊毛繩來傳遞信息。魯迅先生在《門外文談》中說:「我們那裡的鄉下人,碰到每天要做一件緊要事,怕會忘記時,也常常在褲帶上打一個結」。秘魯印第安人也有結繩的情形,繩子上打許多結頭,結頭離棒越近事情越緊急,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黑結代表死亡,白結代表和平,紅結代表戰爭,單結代表十,雙結代表百,三結代表千。

結繩記事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字或方位的一些簡單概念,是一種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字產生前的一個孕育階段,但它不能演變成文字。它只能幫助人們記憶某些事情,而不能進行思想交流,不具備語言交流和記錄的屬性。因此,結繩記事不可能發展為文字。許慎《說文解字序》云:「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就是說繩子上的結多了,就不知道哪個結記的是哪件事。《周易·繫辭下傳》中說:「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於是,契刻符號便產生了。

結繩法記帳

二、八卦中能佔卜出文字嗎

許慎《說文解字序》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伏羲是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他教民結網,從事漁業畜牧。「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伏羲依據天象,創製八卦,並製作出太極圖,繼而創造周易。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用「一」代表陽,用「- -」代表陰。用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組合成八種不同形式,叫作八卦。有專家認為八卦是最早的文字表達符號,比如「坎」卦,中間一橫,上下各兩小橫,表示水的象形,與甲骨文的水字象形相似。也有專家認為,漢字中確有個別漢字或部首起源於八卦,但不能說漢字起源於八卦。

八卦與漢字應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直接或間接的會影響著漢字的孕育、誕生。

八卦圖

三、契刻記事

契刻的初始目的主要是用來記錄數目。漢朝劉熙在《釋名·釋書契》中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 清楚地說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幫助記憶數目。因為人們訂立契約關係時,數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因素。於是,人們就用契刻的方法,將數目用一定的線條作符號,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這就是古時的「契」。後來人們把契從中間分開,分作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以二者吻合為憑。關於古代契刻的情況,《列子·說符》裡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宋國人,在路上拾到一個別人遺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來,並偷偷地數契上刻的齒數,以為這些齒代表的錢數不少,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地對鄰居說:「我很快就要發財了」。這段故事說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數目,主要用來作債務的憑證。

隨著木刻的日趨成熟,古人把目光從木板投向更堅硬耐腐蝕的懸崖、峭壁、洞窟。

刻字

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畢竟是原始的、非常簡陋、粗略的記事方法,記事範圍小,準確性差。人們不得不採用一些其它的、譬如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繪畫導致了文字的產生。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中說:「文字的產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 然而圖畫發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較普通、較廣泛的語言之後才有可能。譬如,只有在這時,有人畫了一隻虎,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虎」;畫了一頭象,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象」。久而久之,大家約定俗成,類似於上面說的「虎」和「象」這樣的圖畫,就介於圖畫和文字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圖畫越來越多,畫得也就不那麼逼真了。這樣的圖畫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終導致從圖畫中分離出來。這樣,圖畫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圖畫和變成為文字符號的圖畫文字。圖畫文字進一步發展為象形文字。

正如《中國文字學》所說:「文字本於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圖畫,但圖畫卻不一 定都能讀。後來,文字跟圖畫漸漸分歧,差別逐漸顯著,文字不再是圖畫的,而是書寫的。而書寫的技術不需要逼真的描繪,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大致不錯,使人能認識就夠了」,這種圖畫文字就是原始的文字。

象形文字

四:原始文字雛形

1:賈湖刻符

1987年,在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考古專家從新石器時代墓穴中發現了8000多年前的龜殼、骨器上的契刻痕跡,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賈湖刻符至少有十七個,其特點是契刻而成,後被統稱為「賈湖刻符」。挖出的這些甲骨契刻文字符號,部分文字與甲骨文極為相似。有專家認為賈湖契刻符號應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雛形,理由是:

1)賈湖刻符已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徵,是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記錄了當時的主人一定的寓義,而寓義是要用語言來解讀的,因之也應有對應的語言。若如此,這些刻符就具備了文字的形、音、義的基本條件

2)賈湖刻符與甲骨文在書寫載體、書寫工具、書寫內容上有一定的共性。

3)甲骨文是由賈湖刻符慢慢演變而成熟。

如果以上結論成立並得到國內外專家肯首,八千多年前賈湖刻符就是漢字的起源了,那中華文明歷史又要往前推進3000多年了,漢字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了。

賈湖刻符

相關焦點

  • 探尋人類最早的記憶工具,文字起源說
    在勞動生活實踐中,又勢必相互交往,於是逐漸產生了相互交流的語言,並逐步發展豐富。由於交往及事物的日趨繁多,單憑頭腦的記憶力是不行的因而又創造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但結繩容易混亂,故又發展為簡單的圖畫符號和象形文字,以刻記諸事於甲骨、竹木片、陶器等物體上,幫助記事。從而逐漸形成了文字。
  • 文字的起源與演變2
    但是史官並不會用文字用來建立天文曆法系統。也就是說,在倉頡之前,也存在圖畫,但是這種圖畫是給百姓看的,而不是史官用來把握天道的的最高道術,結繩記事才是最高的道術。 因為結繩記事和中表的失傳,文墨記事這才成為了建立天文曆法體系的主流方案。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文字的起源。
  • 文字的起源:記事文明的雛形:結繩記事出現的意義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早已用實物、圖畫、符號記事表意了,他們在原始的繩上結下大小不等的疙瘩幫助記憶;用古樸的刻契記錄下的抽象的符號表達借貸、帳目等數字信息;用不同種類和數目的樹葉、樹根等物品表達青年男女之間固定的言語和情話;用粗繪的線條在陡峭的崖壁上刻畫上不同的動物,以及狩獵、祭祀等生活場景;這些先民們使用的原始物品和簡單的線條、符號,記錄了少數民族先民當時的生存狀況、情感和智慧。
  • 我國出土最早的文字,比埃及還要早3000年,西方專家:impossible
    在古巴比倫文明中,西方學者認為,在5200年前,位於兩河流域的蘇美爾部落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並且還發明了用於書寫文字的「泥板書」,所以在古巴比倫出現的文字,被西方學者稱為「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文字」,隨後就是古埃及出現的文字,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根據圖畫和花紋衍生了文字,也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一、文字的類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
  • 嘉興考古發現特殊文字符號,比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驚動考古界
    尤其是在這裡發掘的大量刻畫的符號以及一些原始文字,豐富了文字起源的資料,對相關專家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在出土的器物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這些器物上面都刻畫著非常特殊的符號。比如在發掘的陶器、玉石和鹿角上面刻畫的符號,代表了一定的意義,經古文字專家鑑定確認是良渚時期的原始文字。
  • 書寫的起源:文字生來便是政治統治的工具嗎?
    一方面,據我們所知,在書寫文字最早出現的四個源頭國家中,它最初並不具有完善的記錄功能,而是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樣子——也就是說,書寫文字來源自某種原始文字,而這種原始文字又來源於之前的原始文字,所以,我認為,書寫文字是一層又一層的發明所累積形成的產物。最初人類發明了一些圖畫:在表面上畫一個可以持久保留的標記,用以指代某種含義。
  • 羅塞塔石碑的意義:古埃及文字的起源,聖書體文字是如何被破解的
    主要原因就是羅塞塔石碑上的文字。1羅塞塔石碑是怎麼被發現的?故事要從古埃及聖書體文字開始講起。在古埃及的壁畫裡,經常會看到類似這樣奇怪的文字。當然,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是圖畫,而這些蛇啊、鳥啊、人啊等圖畫,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聖書體。如果能夠破譯這些圖畫的意思,就能知道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到底發生了什麼。
  • 有沒有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符號
    文字是人類用表意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在很多古籍中都介紹過文字的起源。比如《周易》中記載,上古的時候結繩記事。就是找一根繩子,遇到大事就打一個大的結,遇到小事就打一個小的結。事情如果太多了,很容易忘記哪一個結代表著哪件事。於是有聖人現世,把文字傳授給大家。
  •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功能,文字的秘密
    文字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許正是因為這個最偉大的發明,而是人類的歷史成為可能。然而,大多數使用文字的人卻將文字視為理所當然之物。我們在學校裡憑藉字母表或者(如果生活在中國或日本的話)依靠方塊字和假名學習文字。成年以後,我們很少駐足思考,我們將思想轉化為紙上、屏幕上的符號,或者是電腦硬碟裡的信息比特時,究竟需要通過什麼樣的腦力以及體力過程。
  • 象形造字——解世界文字起源之謎
    之前我們簡單了解過漢字象形字,從世界文字來看,凡是隨著人類發展正常形成的原始文字,最初都是從象形文字開始的。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其他幾種,用象形法創造的文字。1.古埃及文字古埃及最早產生了圖畫文字,第一王朝時期發展為象形的表詞文字和輔音符號相結合的文字。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了象形文字,即埃及文字,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爾的鎧甲關節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記起(公元前3,100年),到現在用在教堂內的古埃及文字。
  • 人類文明的火種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產生是用了近一千年時間逐步演化而來的。 公元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由圖象向文字的演化速度不知由於什麼原因開始大幅提速。在這個時期,蘇美爾人已經可以使用許多規範的簡圖來保留他們的財產和貿易記錄了。儘管這一段時期的楔形文字仍然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徵,但是已經脫離了用圖畫表示具體事物的階段,發展到用圖畫來表示比較抽象的事情,比如,一個人頭再加上已知碗的圖形表示的是吃的意思。
  • 李零:文字大一統和國家大一統是配套的
    裘先生的象物字屬前一類,會意字屬後一類,指示字、象事字是在象物字上加指示符號,或以象物字本身的形狀表達某些抽象概念。變體字只是顛倒左右或上下,不是單獨一類。符號字固然是符號,圖形字也屬於廣義的符號。定義說在文字、符號之間劃線,主要看語音、詞義。這是以成熟文字為標準,衡量原始文字。衡量的結果,當然是不夠格。
  • 這才是中國:中國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化史簡說
    文\金岷彬 圖\金岷彬金岷氏認為,在中國文字的發展和字形演變史上,有三次性質明顯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一)第一次,在商周時代,這是從現在能見到的上古時代的文字字形而得出的觀點,或許真正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還要早於商代,但這需要以後的考古證據來證實。第一次的文字符號職能分工,就是從符號裡分離出了專門用於藝術裝飾和欣賞的符號種類。
  • 5000多年前,人類第一個文字的發明,有一個特殊的目的
    而實際上,早期人類的起源都是從河流沿岸起源的,比如我們早期的中華文明就是從黃河流域開始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生活著人類早期的蘇美爾人,蘇美爾人創造了人類早期的燦爛文明,那裡產生了人類第一批城市,第一種書面語言、第一部法律、第一份合同和最早的高等數學。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就誕生於美索不達米亞。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元音附標文字是一類以輔音字母為主體、元音以附加符號形式標出的表音文字。該書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輔音字母自帶一個默認元音,其它元音字母一般附加在輔音字母的周圍(前後上下均有可能)。這類文字中最典型的是印度的天城文,此外泰米爾文、孟加拉文、泰文、緬甸文、藏文、麥羅埃文也都屬於這類文字,可以說南亞、東南亞梵語文化圈的國家或民族幾乎都使用的是元音附標文字。
  • 文字的故事:一起探索文字的秘密
    語言是表達交流的重要方式,而文字作為媒介將語言可視化,又通過不同載體,將這種交流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增強了思想技能的傳承流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漢字作為古老文字的一種,雖多有改變,但未曾斷代,就如同中華文明,一直在傳承發展,不斷開拓。了解漢字的演變,也是在了解我們的文明,從何處來,又將從何處去。作為一個文字小白,將通過閱讀和撰寫「每日漢字」系列,與大家一同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
  • 象形文字的破譯與埃及考古學的誕生
    古埃及人在神廟和墓室牆壁以及其他載體上刻寫宗教文獻時,始終使用極具圖畫性質的書寫形式,古希臘人稱之為「神聖的文字」,即我們今天所說的「聖書體」;在編寫帳目、契約、書信、文學作品的時候,古埃及人不再以鑿子為刻寫工具,而是把蘆葦稈做成筆,蘸上墨水在紙草、皮革、木板等載體上書寫,象形符號逐漸被簡化,其圖畫性質日益減弱。
  • 博大精深的文字,世界各國文字的起源
    漢語文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在中國從小使用漢語交談的國人也難說能窺起一二,大概很難想像,自己所使用的這種語言的書面形式是多麼的奇怪。  漢字已經成為世界上代表高度發達文明的碩果僅存的一種象形文字(學名「語素文字」)書面文字。除日語還少量使用表音性能很差的漢字以外,世界上的主要語言都已經投向了表音文字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