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國:中國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化史簡說

2020-12-21 歷史奇事

文\金岷彬 圖\金岷彬

金岷氏認為,在中國文字的發展和字形演變史上,有三次性質明顯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

(一)

第一次,在商周時代,這是從現在能見到的上古時代的文字字形而得出的觀點,或許真正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還要早於商代,但這需要以後的考古證據來證實。

第一次的文字符號職能分工,就是從符號裡分離出了專門用於藝術裝飾和欣賞的符號種類。使文字出現了用於普通書寫紀錄和閱讀的(姑且稱為)第一類符號,以及用於裝飾和藝術欣賞的第二類符號。甲骨文上的契刻文字,是對佔卜事件的記錄,以備事後的查驗,屬於第一類;春秋戰國時代兵器上的鳥蟲書銘文,記載了該兵器的使用主人(如「越王勾踐劍」),表示了兵器的專人使用性質,同時鳥蟲書銘文成了裝飾和美化兵器外觀的一種文飾符號,這是上古時代的第二類性質的文字符號。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指出,「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其中的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五種,就是職能已經專化了的字體類型,它們組成的「文章」塊都很短小,文字的內容簡單,而字形的主要職能就在於裝飾、美化與觀賞。

藝術化了的金文字形,比起「普通手寫」的字形,如《越王勾踐劍銘》鳥書 與《大盂鼎銘》的比較,藝術字的筆形變化多端,字形結構變異,因而不象普通書寫字形那樣好認讀。再加上藝術化字形要裝飾的區域,其幅面的面積相對要狹小些,所以藝術字形的文塊,都很短小。

在商周金文裡,還有一類「特異」的 字形,那就是 徽號,可能最早是用作族徽,後來陸續擴展到更多應用 。顯然,一個家族要用文字來作為 徽號,是竭盡了當時代所能 設想和表達的功力。家族徽記 的形象,更不能按照普通記錄語言的通用文字那樣去讀,去認。徽號是 特化了的 專門 文字形式。綜觀現在所能匯集起來的徽號 圖形,可以看到歷史年代越早的徽號,圖畫成分的比重越厲害。徽號「文字」的組合構成,沒有通用的「章法」,沒有 公認的「讀音」(是指,現時代的古文字學研究,還未能 破譯出 得到公認的 徽號字符讀音)。還得有更多的學人去 專題研究徽號的 表達規則形而下,以及 徽符號 在它的歷史階段 所蘊含的 意義形而上。

(二)

第二次分化,應該說是發生在秦漢之際,產生了真正的書法藝術。

現在能看到的秦代的幾通刻石文字,都是嚴謹整齊漂亮的小篆字體,相傳為李斯書寫。小篆,是朝廷規定的正規文字,用在官方文書裡。但是,從各地出土的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銘文銅板來看,工匠們鐫刻的小篆極為粗陋,李斯的小篆字形成為了後世書法的範本。

戰國後期,在文字的社會實際應用與流通裡,出現了隸書。雲夢睡虎地秦簡,使人看到了早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前,就流通了比小篆書寫更方便,字形結構更簡化的秦隸。秦國的官吏已經把這種便於書寫的簡便字形用到了官府文書裡。如,文革之後出土的湖南裡耶秦簡。

據傳說,是程邈身困獄中時對隸書的字形作了整理和規範,促進了文字在漢代發生社會性的根本性的隸變,成為了今天稱呼的漢字。漢字隸變之後,便於書寫也便於閱讀,今天認識楷書的人,基本上都能直接識讀隸書;但許多人不能識讀小篆。所以把隸書、楷書成為「今文字」,而把隸書之前的古字形稱為「古文字」。隸書的出現,加速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先前用於官方正式文書上的小篆,轉化成為一種專供觀賞的古字形。比如歷代的重要刻碑,在碑石的頂部都有碑額,用小篆書體來寫刻碑額,成為了碑石領域裡的規則。書法藝術的成熟,使得社會流通的字體裡也產生出優美的字形,於書寫紀錄和閱讀之外,還增加了美學觀賞的作用。如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有名的隸書碑《曹全碑》、《史晨碑》等,都是以精美的隸書字形而著稱於後世。

在中國文字發生隸變,隸書成為了通用文字之後,山東曲阜孔府舊宅發現了有名的「壁中書」。孔府壁中書所採用的書寫紀錄字形,是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的古字形。於是,在漢代形成了「古文經學派」與「今文經學派」的學術論爭。學術論爭歷經了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時還相當激烈。

筆者不知道,當年的古文經學派學者堅持以古文本書籍作為經籍的正宗時,是否也指責今文經學派用後世隸書字形寫錄的書籍是「割斷了歷史」、「毀滅了傳統」——就像今天的主張全面恢復繁體字者,對簡化漢字的攻擊一樣——想來當年少不了這樣一些話語。

但是,由隸書和更後世的楷書所轉寫的古代典籍,完善地繼承了古代中華傳統文化,而沒有出現因為字體的演變,造成了「中華文化的斷層」,則是不爭的事實。用古字形來記錄的古籍,為了方便後世的使用而按後世的通用字形轉錄為新本的書籍,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經進行過不止一次兩次;甚至在英國,也用現代英語來轉寫古英語寫成的文獻;這是書籍隨語言文字的演化、進展而更新版本的尋常事。

中國大陸實施了常用漢字簡化後,把古籍轉印為規範的簡化字版本,也同歷史上的書籍轉寫並無二致。——關於繁簡漢字的討論,在本文裡算題外之話;筆者認為也可以把自己從印刷工程角度主張用簡化字的觀點理直氣壯地貼出來。並願意與不同意見的網友作認真的、心平氣和的學術討論與溝通,雙方擺出各自認為的道理,並且求同存異取得儘可能多的共識。

兩漢時代古文經學派和今文經學派的學術論爭,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誕生。許慎是古文經學派的著名學者,他對古文經學的貢獻,早在《後漢書·許慎傳》裡就得到了前人的肯定,明載青史。而他的巨著《說文解字》更成為中國文字史、中國學術史上一座光輝的裡程碑。

《說文解字》的歷史作用,是讓使用新型字體的後人能夠識讀和繼承小篆古文字;而不是恢復古文字來讓已經通行了的新文字開倒車。

書法藝術的成熟,使得漢字裡提煉出來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了社會普遍可以努力追求的字形——任何願意學習書法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把字寫得優美漂亮一些。而古代的鳥蟲書,摹印等專用字體,則只是某一專業領域裡使用的藝術字形,普通人不會去學習它。歷史上著名書法家的字形通過刻勒碑石和拓碑複製的技術方式,成為碑帖,供世世代代的後人習用。漢字的楷書字形就是經過書法藝術的傳承作用而固定了下來,一千多年來沒有再演變出新的通用書寫字體來取代楷書。這是因為,書法藝術的入門訓練起始,就是臨習先人留下來的字樣資料,後輩的書法愛好者總是接受先輩的楷書字形。

(三)

漢字字形職能的第三次分化,是出現了漢字印刷體。

這種字體最初出現在明朝的雕版印刷書上,字形筆畫方便雕版工匠刻字,印出的字極為工整,利於閱讀,是適應於閱讀的專用字體,然而這種字體並不適合手寫。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是看書多於寫字,印刷字體的使用,比手寫字體的使用量大得多。近代機器印刷技術在中國的引入與傳播,增強了印刷體的應用,成為了現代漢字裡的主流字體。

經過這次分化,漢字有三類職能不同的字體:

①社會供普通書寫紀錄與閱讀的手寫字體,也就是在手工技術時代社會的主流字體;

②美術字體。表現漢字字形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就是書法字體和以書法藝術為基礎的美術字體;

③印刷字體。專門用於閱讀,並且適應了手工業技術生產方式,雕版印刷、手工活字印刷,以後的機器工業技術印刷,不再適合手寫的印刷字體。隨著漢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以印刷字體為代表的一類字體,發展成為用機器來生成和表示的龐大的機器漢字族群。

漢字的工程技術,特別是從1990年代發軔的電腦漢字技術,為漢字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也形成了漢字工程技術專用的,有別於手寫手繪字體的工程漢字字體。

(四)

漢字語音標記符號的誕生。

能為漢字準確標音的符號,即漢語拼音字母體系,不像前三次的漢字符號分化,它不是從漢字裡自然分離出來的另一種專用漢字,而是借用漢字體系以外的符號來為漢字表音。它們不是漢字,但是已經成為了漢字的有力輔助工具,成為了漢語的血肉部分。

漢語拼音方案的實施,有四方面的主要作用:

①為漢字準確地標註讀音。這種作用進而成為初學者認識漢字的輔助工具,特別是對幼兒學字、中國的少數民族及外國人學漢字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漢語拼音方案對漢字的標音準確性和明了性,以及在通用字母鍵盤上表示的方便性,都超過了歷史上曾用過的同音字表音法,反切表音法,注音字母表音法。

②漢字的音序排列。傳統的漢字字典在音序排列方面,一直是一個弱點,漢語拼音為這方面奠定了基礎。這為漢文資料的檢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③漢字輸入計算機的音碼基礎。

④中國人名、地名向外語轉寫的形式標準。中國人名地名漢語拼音拼式轉寫法,現在已成為聯合國採用的國際標準。採用漢語拼音方案轉寫中國人名地名之前,國際上採用威妥瑪拼音式、郵政拼音式等不同的漢語語音轉寫法,混亂而不統一,並且不能準確地拼寫出漢語漢字的發音。國際上對不同國家/語言之間人名地名的轉寫採用「名從主人」的原則,漢語拼音方案讓中國的人名地名有了中國自己的拉丁字母拼寫形示。

一些學人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漢字將來能否發展成為拼音文字。就筆者個人的學術觀點來說,筆者認為所謂的「漢語拼音文字」不可能代替漢字,但是可以成為漢字的輔助工具,在某些漢字表達不方便的場合,能使用漢語拼音來表示和傳達有限的漢語信息。

(五)

本文的主旨,是談論漢字符號在職能方面的分化與特化。但是涉及了目前爭論較大的兩個話題(在《這才是中國》公眾號上發表時,作了刪節),並給了較多的筆墨,似有喧賓奪主之嫌。筆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意在表明,筆者對這兩個爭論話題的個人看法,也是從嚴肅的學術討論角度去討論,而不是憑一時意氣的爭吵之言。

金岷彬 2007-09-24 美國 SECAUCUS 小鎮

2020-05-25 西安

問學研討團近期部分主話題預告:

一、天下與中國、文明與中華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類主題。

話題1:僅以國家看中國,夠不夠?僅以「國家」論,原來大量的蕃屬國、朝貢國該怎麼說?

話題2:「國」字,要不要打破或超越圍繞四邊的那個框?

話題3:中國與中華文明究竟是什麼關係?二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合為一體、共講一套話語?

話題4:如果以文明論,該將國家意義上的「中國」擺在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的怎樣位置上?

……

二、海外華人問題類主題。

話題1:海外華人問題,會不會是今後中國突破國家邊界的「第一份考卷」?

話題2:大道中華,此一階段應不應該包括海外的新老華人?

話題3:可不可以跳出一國國籍、「雙重國籍」的思路,搞一套新的「華夷之辨」認定系統?

……

三、新時代的大中醫改革與建設類主題。

話題1:傳統中醫,是否面臨著一種走向「大中醫」的全面變革?

話題2:新的「大中醫體系」該以怎樣的思路、如何建立?

……

四、文字、各類文化、中外文明演進史所映射出的大中華類主題。

……

設立一個「國人如何定位中國」的小小民意測驗,誠邀參與投票。結果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定義,及語言文字的作用
    人類社會和人類文化就是藉助於符號才得以形成的。各種符號系統中,語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複雜的符號系統。民族語言在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55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表現得非常複雜。我國60多種民族語言,按語言譜系法分類,分屬5個語系即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亞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和印歐語系。
  • 「重磅好書推薦」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坐標下的中國
    小獅子本人是非常喜歡歷史的,不瞞你們說,我初高中時期最喜歡的課程就是歷史課了。厚重的歷史、璀璨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驕傲!如果你也是一個喜歡看歷史故事的人,那今天這本書應該會很合你的胃口——《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坐標下的中國》,該書是歷史學者張宏傑二十年思考全新力作,掃除歷史認知盲點,拆解歷史大問題,從細節分析,讀懂真正的歷史。
  • 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用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組合成八種不同形式,叫作八卦。有專家認為八卦是最早的文字表達符號,比如「坎」卦,中間一橫,上下各兩小橫,表示水的象形,與甲骨文的水字象形相似。也有專家認為,漢字中確有個別漢字或部首起源於八卦,但不能說漢字起源於八卦。八卦與漢字應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直接或間接的會影響著漢字的孕育、誕生。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2、圖畫與符號的結合是文字發展中的第一次飛躍,是文字萌芽階段的重大進步。當圖畫和刻符單獨不能表達複雜的內容時,先民便把兩者結合起來,產生了文字性的圖畫。4、抽象化、線條化和筆畫化是文字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抽象化、筆畫化和線條化之後,是一維文字和二維文字的分化。作為成熟的文字,無論甲骨文還是聖書體,圖畫因素的比重還是很大的,當然,聖書體的文字要比甲骨文中的圖畫成分多得多,這對於使用者並不方便。
  • 人類文字符號到底有什麼意義
    西方文字的相互交融,取長補短,字符越來越趨於簡化和抽象,並逐步趨於表達的嚴密性。中國古代漢字長期獨立發展,直到近代,阿拉伯數字和西方字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引進,一起融入到中文系統。而且不僅如此,他同時還知道,他看到的這個符號,比它代表的實物的內涵更多:因為它不僅可以代表實物,同時它還是「符號」。而實物就是「實物」,它與「實物」相等。也就是說,你可以改變一個符號的樣式,但不一定改變其含義。如不同的文字,英文和中文,任何概念和任何意思,都寫成不同的「樣子」;而中文簡體,也與相對應的當初的繁體意思相同。但它們的寫法上已經有較大的不同。可是實物我們是不能改的。
  • 清華簡:開啟古史研究新境界
    清華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為中國古代文明探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出土文獻資料,開啟了古史研究的新境界。去偽存真 考而後信孟子曾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告誡人們對傳世文獻要善於鑑別真偽,不可盲從。《漢書·藝文志》所提到的《文子》《伊尹說》《力牧》《風后》等書,班固即以「依託」言之。
  • 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千年文化,「簡」述中國故事
    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千年文化,「簡」述中國故事甘肅簡牘博物館翻開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畫卷,簡牘作為濃墨重彩的一筆躍然於紙上,它帶著兩千多年前的印記鋪陳在我們面前,一幅幅歷史畫面宛若昨日重現。素有「漢簡之鄉」美譽的甘肅,漢簡是其最具特色的文物資源和重要文化標識。為讓這一資源「活」起來,甘肅省簡牘博物館已在蘭州市七裡河區馬灘拔地而起,計劃2021年建成並向社會免費開放。屆時,它將與位於七裡河區西津西路的甘肅省博物館遙相呼應,共同開啟甘肅省文博事業搶佔「一帶一路」文化制高點,邁向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徵程。
  • 中國繪畫史書籍推薦
    在我看的眾多書籍裡面只有陳遠志的《教你中國繪畫史》的圖片嚴謹度可以與之一拼,但是後者花了大量的文字來介紹圖片來自於哪裡,史料陳述對於初學者來說過於枯燥。圖片來源微信讀書《圖說中國繪畫史》這本書的講解特點正如他序言中所說一樣,以圖片為主進行解說,不摻雜過多的歷史事件——在眾多美術史書籍裡面的確是異類。
  • 為什麼說甲骨文是中國真正意義上最早的文字?
    1889年,在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一帶,發現了距今已3000多年的一種刻在獸骨上的文字符號。清朝光緒時期,一位名叫王懿榮的,細心研究了龍骨上的文字,判斷其是殷商時期的文字,且多數是殷商晚期王室佔卜時的記錄,於是將其命名為甲骨文。
  • 世界文字史〔關於漢字為何沒有被表音文字取代的淺顯剖析〕
    嗯,沒圖我一般不亂說 後來西臺人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楔形文字書寫,這一時間不太清楚。但考慮到當時阿卡德語在外交領域的壟斷性地位,這一嘗試也是不足為奇的。當時的照片找不到了,這是網上的最後到了波斯人那裡,楔形文字丟失了所有的意符,簡化成了一套包括36個元音和輔音符號、8個語素符號及5個數字符號的書寫系統,基本上成為了完全的音節文字。
  • 網絡表情符號誕生36年,答對表情符號五題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我相信現如今的網絡聊天中,使用最多的應該就是那些網絡表情符號了吧。只是沒想到的,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的誕生竟然這麼久遠了。更多相關的表情符號被人們發明了出來::)(微笑簡版):((悲傷簡版):p(吐舌頭);-)(眨眼微笑):D(張嘴大笑):=)(更大的鼻子)8-)(戴眼鏡的)#:-)(頭髮亂蓬蓬的)^_^(彎眉毛) ^o^(張著嘴笑)^_~(半睜著眼)>_< (氣惱的)O_O (目瞪口呆的)
  • 圖書館舉辦「中國書史系列講座」第2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
    2020年12月8日,圖書館在北配樓科學報告廳舉辦「中國書史系列講座李致忠界定正規書籍是以傳播知識、介紹經驗、闡釋思想、宣揚主張等為目的,經過編纂而用文字書寫、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為衡量尺度,他引用《隋書·經籍志》《尚書》《史記•孔子世家》《漢書》等傳世文獻中的記載,將中國典籍產生的時代鎖定在距今2500至4000年前這段時期。李致忠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書寫載體的發展過程:春秋之前,竹簡、木牘以及帛書皆有使用。
  • 中國數學是什麼時候與世界接軌的?國際通用數學符號體系的採用
    那麼,為什麼近代數學符號沒有出現在中國?漢字的局限性中國古代數學的內容大都用文字敘述,並且數學書的排印一直採用傳統的直行,而且書寫是用毛筆,你能想像用毛筆演算麼。除了數字或數碼符號,在當時算得上先進的計數制度,幾乎沒有創用先進的數學符號。
  • 中國史等於漢族史嗎?什麼才是中國史?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中國的歷史往往記載的是以漢族為主的歷史,這就導致了很多的人就認為中國史就是漢族史,其實不然。在我國的歷史上其實並不存在一個純粹的漢族,或者是華夏族。我們自稱是炎黃子孫,但只有炎帝才是農耕部落,打敗炎帝的黃帝是屬於北狄的遊牧部落。
  • 中國標點符號的發展史:古人真的不使用標點,不標註符號?
    ——韓愈《師說》在中學學習這篇課文時,老師特別強調了「句讀」〈jù dòu〉兩字,並且補充說,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人們要斷句只能憑語感來「破讀」。其實,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就隱隱約約地知道,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標點符號是晚清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從西方引進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肯定地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
  • 竹林七賢是「中國版嬉皮士?鄭和又稱「海上CEO」?這名老外的新書...
    12月11日下午,《趣簡中國史》《趣簡中國話》新書發布會在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舉辦,該書主編、熱愛中華文化的美國人Stewart Lee Beck(中文名:李渡)向大家滔滔不絕講述他眼中「不簡單的中國」。
  • 一口氣看完中國繪畫史!
    閻立本  《步輦圖》中國藝術燦若星河厚厚的繪畫史令人望而生畏我們化繁為簡從東晉到清末從顧愷之到郎世寧精心選出55位大師和他們的55幅代表作梳理出一個極簡版中國繪畫史亂世絕響誕生了中國第一批藝術大師要記住的是六朝三傑▼
  • 這才是中國:太極——一種通解的嘗試
    先秦時代稱謂「大極dàjí」,漢朝以後才被改寫為「太極」。清 江遠《說文釋例》有說:「古只作『大』,不作『太』。《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後』,後人皆讀作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
  • 江永女書: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知道人和動植物有男女、雌雄之分,難道文字還有性別之說?事實上,世界上的確存在著這樣一種瀕危的文字——江永女書。女書是一種獨特的漢語書寫系統,也是世界上發現的唯一的女性文字,起源於中國南部湖南省的江永縣,是婦女之間流行、傳承的神秘文字。關於女書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如瑤姬說、九斤姑娘說、盤巧說,等等。
  • 中國鐵建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
    中國鐵建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 中國鐵建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聯交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