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中國版嬉皮士?鄭和又稱「海上CEO」?這名老外的新書「腦洞大開」
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12-11
上世紀90年代,李渡來到中國後,深深為中華文化所吸引,於是決心投身中西文化交流和傳播事業。
文/金羊網記者 何晶
圖/主辦方供圖
「竹林七賢和嬉皮士有一些共同點,他們都很聰明,也非常看重文化,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這種世界觀和價值觀是相通的。」12月11日下午,《趣簡中國史》《趣簡中國話》新書發布會在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舉辦,該書主編、熱愛中華文化的美國人Stewart Lee Beck(中文名:李渡)向大家滔滔不絕講述他眼中「不簡單的中國」。
上世紀90年代,李渡來到中國後,深深為中華文化所吸引,於是決心投身中西文化交流和傳播事業。他的文字風趣幽默,可讀性很強,再加上個人的文化背景,非常懂怎樣地表達能讓外國讀者更容易接受。
李渡如今能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但他也曾有過放棄學習中文的念頭。「剛開始我給自己的壓力太大,白天上班,晚上八九點開始學中文,每天都很累,而且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有點不想再繼續學。但有一天,我忽然發現,我學中文過程中鬧的那些笑話,其實蠻好玩的,說出來能讓人很放鬆。換一種心情看待語言的學習,反而不覺得難了。」
比如,有一次李渡想說「送我去醫院」,結果司機把他送到了「豫園」。還有一次,他其實想說「你的熊貓很可愛」,卻說成了「你的胸毛很可愛。」
這些曾經鬧過的笑話,如今都變成了李渡寫作的素材,在《趣簡中國話》這本書中,有一個欄目名為「My favorite mistakes」(我最喜歡的錯誤),記錄的都是李渡曾經說錯的詞句。輕鬆幽默的對比,更能加深讀者的印象。
無論是《趣簡中國話》還是《趣簡中國史》,兩本新書都有非常多東西文化的比對和映照,保準讓你在會心一笑的同時,獲得解讀兩種文化異同的新視角。
舉個例子,在中文語境下,評判一件事做得好不好,人們通常會用「不怎麼樣、普普通通、一般、馬馬虎虎、還可以、不錯、挺好、太棒了」等詞語來形容,對應到英文語境,這些詞都是什麼意思呢?在《趣簡中國話》中,一張清晰的圖表讓人一目了然。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故事,又該怎樣講給西方讀者聽?比如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鄭和」該如何翻譯成英文?
「鄭和的『和』字在英文裡念he,連名字都很難讀清,更不要說放到日常的談話中。如果連人的名字都記不清,又怎麼記得住這個故事?於是我們想到,把名字打通,叫鄭和是『海上的CEO』,用這個詞來指代他。」孫祝旻說。
孫祝旻長期致力於中西文化交流,她和李渡,以及多年從事語言教學研究工作的盧海妍,一起參與了這兩本圖書的策劃和編寫。插畫師楊侃真給書中配了很多有趣的圖片,他還在現場展示了書中「竹林七賢和美國嬉皮士」同框的插圖。
據介紹,《趣簡中國史》和《趣簡中國話》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不簡單」系列,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近日已經面向海內外正式發行。
這一系列叢書踐行「文化走出去」戰略,立足中國故事的世界表達,提煉「中國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歷史和中國民族語言,以「趣」、「簡」為宗旨,創新中國故事的講述方式,旨在面向全世界關注中國、渴望了解中國的年輕人,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和中國智慧。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