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女神石雕媽祖

2020-12-15 騰訊網

石雕媽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如今,已經成為海內外沿海地區華人心目中的保護神和崇拜偶像。

石雕媽祖-凱巖石業

石雕媽祖-凱巖石業

石雕媽祖-凱巖石業

石雕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中國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中國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石雕媽祖文化也是千百年以來人們傳承下來的,石雕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

泉州凱巖石業製作的石雕媽祖像,採用優質的石質精雕細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鑿工藝的研究、傳承、融合和發揚,使石雕作品承載藝術文化、體現更多社會價值。

相關焦點

  • 湖北寺廟石雕三面觀音廠家加工——下城新聞
    石雕觀音阿摩提觀音像█石雕佛像相關欄目●返回●返回石雕佛像●佛像雕刻加工現場●佛像圖紙設計●石雕佛像文化█石雕佛像相關知識阿摩提觀音〝阿摩提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一尊。石雕觀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音菩薩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 門。
  • 媽祖九寶吉祥物
    根據民間廣為流傳的媽祖傳說,天后女神吉祥九寶分別是:如意、金印、筶杯、寶珠、喜燈、玉帆、金錨、銀梭、海螺。媽祖文化的物化,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現分別介紹如下:1、靈芝如意無論是在明清時期媽祖宮廟的壁畫中,還是在歷代傳世的媽祖神像作品中,都可以常常看到媽祖手執如意的形象,著名的湄洲島上的媽祖石雕神像的創作,也是源於此意。秦漢時,朝官仿其形為朝笏,上可記事,以便在朝議中啟奏。
  • 第四屆「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開幕
    2020年12月25日,中國·莆田第四屆「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球挑戰賽在福建省莆田市體育中心綜合體育館揮拍開賽。莆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有著田徑之鄉、武術之鄉、籃球城市的美譽,體育之城是莆田一張靚麗的名片。莆田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輝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莆田將圍繞打造國際國內賽事目的地城市,大力實施」體育+」戰略,不斷滿足群眾多層次體育需求。期待各級機構、各類組織、各界團隊能夠來莆舉辦更多的體育賽事。
  • 海上女神的殿堂——汕尾媽祖廟
    媽祖,又稱天后、天妃、娘媽等,是東南沿海地區歷代漁民、船工、商客、海員共同信奉的神祗,據史料記載,媽祖的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她的一生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深受百姓愛戴,媽祖的信眾遍布世界各地
  • 媽祖原名叫什麼呢?而媽祖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媽祖,是海上的和平女神,其信仰是中國第一個信俗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的廟宇分布於世界上46個國家,共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是一種帶有世界性的民間信俗文化,所以說媽祖是屬於中國的,也屬於全世界,那媽祖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下面來了解一下。
  • 「媽祖」和「鄭和下西洋」到底有著什麼關係?「媽祖」的種類又有哪些
    鄭和具有多重宗教信仰的背景,其中媽祖信仰這種起源於民間的信俗文化對鄭和的航海經歷產生了不可或缺的 重要影響。同時鄭和下西洋對媽祖文化的海內外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下我們要加快建構中國的海洋文化 體系,應當充分利用媽祖文化的海外影響以更有效地踐行有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 走進澳門,看媽祖閣,了解博愛向善的「媽祖」文化
    媽祖是人,也是護航海神。媽祖在海上捨己救人,為民消災解難的博愛精神受到人們的尊敬,信眾就把她當作神來朝拜。她也屢次在海上救助遇難之人,還為百姓驅逐瘟疫,治病救人等。人們為感謝其恩德,稱林默娘為「媽祖」,福建話「媽祖」是「母親」的意思,並被奉祀為「護航海神」。
  • 電影《媽祖回家》原型人物是誰 現實故事是什麼
    如果說國外的「海的女兒」是美人魚,那國內的「海上女神」就非媽祖莫屬了。千百前來,媽祖不僅盡職地守護海域、保佑漁民,而且隨著華人的船帆,媽祖聖像、媽祖文化也遠抵國外,使其成為世界級神仙。那麼這位大神的原身又是誰?最早的傳說又是如何形成現今的文化現象?《媽祖回家》官方放出的一分鐘媽祖文化科普特輯,以動畫形式為大家揭秘。
  • 非遺巨獻,兩億人的信仰,「媽祖文化」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與傳奇
    ---《頌媽祖》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中國民間人民在海上出航時,要先在船舶啟航前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順水,還在船舶上供奉媽祖神位。因此,媽祖也被人稱為「海神」、「護航女神」。
  • 收服嘉應和嘉祐二怪,體現了媽祖懲惡揚善,愛憎分明的精神
    媽祖最初的傳播都是與海事有關的區域,海洋實踐催生了媽祖海神。宋以後的海上活動不僅是民間的漁業和運輸業,也有相當多的官方活動。元代1274年(至元十一年)和1281年(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兩次組織軍隊進攻日本,都因遇到颱風而大敗,使他深刻地體驗到大自然力量的深不可測,自然而然的會產生尋找海神保佑的動機。
  • 大愛媽祖】天津人愛穿紅,源於媽祖文化
    在舊時天津,凡事求媽祖是天津人的一個獨特心態,媽祖成了老城和天津人的依靠。媽祖文化影響天津人的不只是女性著裝,尚潔介紹,在年俗方面,天后宮是天津的民俗文化中心。因為東門外天后宮的存在,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年貨市場。舊時過年每到臘月,宮南、宮北大街就熱鬧起來,有年節需要的各種雜貨,吸引了大量遊人,除了心理上的依賴,天津人的平日衣著也反映出媽祖文化的影響。
  •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宜蘭登場 南天宮盼兩岸交流更熱絡
    新華社臺北9月6日電(記者許雪毅、趙博)「2019北臺灣媽祖文化節」6日在臺灣宜蘭縣登場。今年首次舉辦海上繞境活動,搭配陸上繞境行程,為期三天兩夜。  當天上午,媽祖起駕儀式在宜蘭南方澳南天宮舉行。北臺灣參與活動的所有媽祖宮廟約80尊媽祖神像,從南方澳漁港上船,展開海巡繞境行程,逾百艘船舶出航守護。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鼓勵興建臺灣漁民媽祖創業園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鼓勵興建臺灣漁民媽祖創業園   中新網莆田9月16日電 (林劍冰曾潔瓊)「媽祖故鄉」福建莆田「三灣」環繞,海洋資源豐富,海上養殖業蓬勃發展。
  • 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
    澎湖馬公鎮上的天后宮,可說是全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也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古蹟。據考,該廟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荷蘭海軍將領韋麻郎率艦侵入澎湖,在馬公島登陸,佔領媽祖宮。當時福建金門守將沈有容率所部趕來,諭荷人退出。
  • 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今年她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向鄉親和遊客們好好展現一下自己梳媽祖髻的手藝。在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期間舉行的這場演出中,不到一個小時,在湄洲第一中心小學讀六年級的林涵熙,就為同校的一年級小妹妹梳好了一個狀似帆船的媽祖髻,領先於現場很多小夥伴。
  • 助力「海絲」建設 傳播媽祖文化 莆仙戲《海神媽祖》昨晚首次唱響...
    不僅為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第八屆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濃墨添彩,還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展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魅力,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當晚8點,《海神媽祖》在廣西南寧人民會堂劇場濃情上演。
  • 著名木偶大師黃海岱傳人 彰化南瑤宮演出《媽祖與龍王》
    11月21日本周六晚間7點,將有請臺灣著名木偶大師黃海岱長孫、薪傳獎大師得主黃文郎,前來演出《海神傳說~媽祖與龍王》戲碼,歡迎大小布袋戲迷,扶老攜幼一起來廟埕看熱鬧。臺灣著名木偶大師黃海岱的第3代傳人黃文郎(左)。
  • 南國蓬萊,媽祖故裡——湄洲島
    崢嶸嶙峋的鵝尾神石,歷經歲月洗禮,酷龜、如蛙、像鷹、似獅、若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提起湄洲島,不得不說媽祖文化。這裡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是2億媽祖信眾魂牽夢縈的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朝聖旅遊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那媽祖到底是何人,她又有怎樣的來歷呢?媽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
  • 電影《媽祖回家》定檔11月20日 傳奇之旅彰顯媽祖大愛
    電影《媽祖回家》先後入選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展映單元,獲得有關領導、專家的高度評價及影迷朋友的熱烈反響。10月31日,「鄉思融情」電影《媽祖回家》定檔發布會在媽祖故裡湄洲島舉行。自媽祖文化正式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來,媽祖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福建湄洲嶼一位平民女子 如何成為「海洋女神」
    媽祖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廣泛供奉的神袛,象徵著平安、吉祥和威嚴。自宋代以來,航海人出發前必拜媽祖,遇難是更是將其視為救度的女神。媽祖像媽祖本姓林,出生於湄洲嶼上的一個平民家庭。《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段媽祖誕生的記載,稱其母陳氏夢南海觀音,後吞優缽花而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