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媽祖回家》定檔11月20日 傳奇之旅彰顯媽祖大愛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電影《媽祖回家》海報

由蒲劍執導,林黎勝監製,演員趙亮、葛玟希、關德輝、方清平、赫林等傾情出演的正能量劇情片《媽祖回家》今日發布了「庇佑版」定檔手繪海報和預告片,正式定檔11月20日。唯美的定檔海報配合精彩的預告片,宣告了影片屆時將會登陸國內各大院線,通過講述關於媽祖回家的傳奇故事,詮釋出媽祖文化的獨特魅力,為各位觀眾帶去一場兼具個體視角與歷史視野的「平民史詩之旅」。

唯美海報彰顯神跡 精彩預告內藏玄機

在精巧的古風手繪之下,優美的筆觸凝成了仿若敦煌壁畫的定檔海報,畫面中一艘小小的漁船在巨大的海浪中像浮萍一般飄搖,此時衣帶飄飄的媽祖聖潔地現身於海面雲波之中。她一手巧端玉如意,上面繫著的古制燈籠散發出金黃色的光芒,猶如一座燈塔指引著航船前進的方向;另一隻手降下聖輝,為漁船的平穩保駕護航,庇佑著船上的人們安全歸家。

而在長達一分鐘的預告片中,展現了更多的電影故事情節。在戰火紛飛之下,一艘小船上的人們慘遭骨肉分離。當主角來到了海峽彼岸,得到如同鄉、媽祖信眾等諸多幫助。在媽祖庇佑下,他大難不死,並平安地生活了36年。但囿於兩岸壁壘森嚴、咫尺難越,他面對著海洋發出了「我要回家」的吶喊。而此時,天空中的一朵朵祥雲匯聚成了媽祖的神像......

《媽祖回家》講述了福建沿海小船主吳天桂(趙亮飾)一家人陰差陽錯,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關德輝飾)一同踏上了私渡臺灣的危險旅程,遭逢妻離子散、歷經磨難的命運突變。窮途末路之時,他走進了宜蘭的一座媽祖廟中,受媽祖聖像的庇佑,吳天桂的生活開始迎來轉機……

原著劇本頻頻斬獲大獎 有關領導專家高度肯定

本作視角獨特,故事緊扣在兩個普通民眾的渡海事件,以此展開一系列關於個人、家庭、祖國之間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在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中折射出個人命運的變遷史與祖國歷史的變化,在保證了劇情趣味的同時,更加顯得厚重深刻,兼具美學欣賞意義與歷史價值。

作為福建省重大文藝創作項目,《媽祖回家》由莆田市與北京電影學院聯合打造,不僅原著小說獲獎無數,保證了作品的優秀情節,更是在電影化的過程中集結了中國兩大電影學院殿堂的教授級導演、監製,為影片的優秀質量保駕護航。本片的導演蒲劍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影視導演;而擔任監製的林黎勝也是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著名影視編劇。

本作改編自莆籍著名作家王鴻的小說《臺北來信》,原著榮獲福建省第二十五屆優秀文學作品獎、福建省委省政府第七屆百花文藝獎。電影劇本(原名《臺北來信》)更是榮獲福建省重大文藝創作項目庫劇本徵集評選一等獎。電影《媽祖回家》先後入選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展映單元,獲得有關領導、專家的高度評價及影迷朋友的熱烈反響。

10月31日,「鄉思融情」電影《媽祖回家》定檔發布會在媽祖故裡湄洲島舉行。自媽祖文化正式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來,媽祖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民間文化,媽祖文化不僅對於當地的居民,甚至對每一個揚帆遠行的中國人,都是一種精神的寄託,更是一種鄉情與共的深厚感情。

大力推進媽祖文化傳承 弘揚媽祖文化世界影響力

俗話說: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作為東方海洋文化的代表,自宋代以來,媽祖信仰就貫穿於華人航海乃至海外移民的始終。在千百年的時光中,媽祖文化逐漸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紐帶,在凝聚華人華僑力量中發揮著強大而積極的作用。

本片以通過電影講述個人史詩的形式闡述了媽祖文化的獨特魅力,再次論證了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寶貴的物質及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

因此,我們更應該進一步傳承媽祖文化,弘揚媽祖精神,傳播媽祖文化的大愛,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民眾的凝聚力和創造力,這是福建省、全國乃至全球熱愛和平的人們所共同的責任。不僅要大力推進媽祖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展創新,為海內外炎黃子孫搭建密切情緣關係、擴大交流合作的廣闊平臺,更要推動媽祖文化交流與傳播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發展,進一步提升媽祖文化品牌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影響力。

本片由福建省千秋媽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青年電影製片廠出品,莆澳(福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盛神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大愛媽祖(福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福建沸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恆業影業(北京)有限公司營銷發行。本片定於2020年11月20日全國院線公映,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電影《媽祖回家》發布「庇佑版」定檔手繪海報
    電影《媽祖回家》發布「庇佑版」定檔手繪海報 1905電影網訊 由蒲劍執導,林黎勝監製,演員趙亮、葛玟希、關德輝、方清平、赫林等傾情出演的正能量劇情片《媽祖回家》11月2日發布了「
  • 《媽祖回家》今日公映 片尾曲MV訴說兩岸同胞鄉思情
    11月20日,一部講述特定年代下兩岸小人物家庭際遇的輕喜劇電影《媽祖回家》於今日正式公映。影片自電影節展映以來,就受到各界好評。「不僅輕鬆幽默,也有很多感動,非常推薦」「一部有笑有淚的電影,值回票價」,對於第一部登陸銀幕的媽祖文化電影來說,影迷們的好口碑也讓影片未映先熱。
  • 電影《媽祖回家》原型人物是誰 現實故事是什麼
    如果說國外的「海的女兒」是美人魚,那國內的「海上女神」就非媽祖莫屬了。千百前來,媽祖不僅盡職地守護海域、保佑漁民,而且隨著華人的船帆,媽祖聖像、媽祖文化也遠抵國外,使其成為世界級神仙。那麼這位大神的原身又是誰?最早的傳說又是如何形成現今的文化現象?《媽祖回家》官方放出的一分鐘媽祖文化科普特輯,以動畫形式為大家揭秘。
  • 《媽祖回家》熱映!觀眾直呼「太接地氣」
    「莆田終於走進電影的新興領域。」「影片中有很多令人淚目的細節,讓媽祖回家之旅更打動人。」「媽祖文化拉近了兩岸距離,有笑有淚,看得很感動。」 隨著媽祖文化題材電影《媽祖回家》在影院熱映,莆田掀起觀影熱潮。在昨天的一場觀影會後,《媽祖回家》編劇王鴻、莆仙戲名家王少媛等主創人員在現場和觀眾互動,暢談電影背後的故事。
  • 助力「海絲」建設 傳播媽祖文化 莆仙戲《海神媽祖》昨晚首次唱響...
    12月12日晚,已在國內外演出60多場的莆仙戲新編傳奇劇《海神媽祖》首次唱響國家「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廣西南寧。不僅為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第八屆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濃墨添彩,還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展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魅力,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當晚8點,《海神媽祖》在廣西南寧人民會堂劇場濃情上演。
  • 非遺巨獻,兩億人的信仰,「媽祖文化」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與傳奇
    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媽祖的傳奇色彩媽祖不僅在生前與民為善,救民於危難,羽化登仙后更是時常顯靈,危難時刻總會及時的出現使者驚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說是湄洲神女搭救,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媽祖顯靈事跡之一「神女救船」。媽祖顯靈的傳奇故事在《天妃顯聖錄》、《敕封天后志》多有記載。南宋莆田狀元黃公度曾吟詩讚譽媽祖「平生不厭混巫媼,已死猶能效國功。」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新華社福州11月2日電題: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新華社記者褚萌萌、餘俊傑對於近日在家鄉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的一年一度湄洲女髮髻技藝表演,11歲的小小湄洲女林涵熙期待已久。今年她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向鄉親和遊客們好好展現一下自己梳媽祖髻的手藝。在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期間舉行的這場演出中,不到一個小時,在湄洲第一中心小學讀六年級的林涵熙,就為同校的一年級小妹妹梳好了一個狀似帆船的媽祖髻,領先於現場很多小夥伴。
  • 媽祖文化小故事進校園
    莆田網訊 日前,湄洲第二中心小學開展媽祖故事進校園活動,為每個學生分發《媽祖文化小故事》。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解,激發學生對了解媽祖故事的興趣(如圖)。  為了讓少年兒童通過閱讀媽祖故事,了解媽祖其人其事,學習和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今年7月,在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的資助下,由莆田學院牽頭主編的《媽祖文化小故事》正式出版發行。全書20個篇目,分為「湄洲的女兒、媽祖的精神、親親的媽祖、世界的媽祖、心中的媽祖」5個主題,以時間、空間的推進、交錯相結合的脈絡開展。
  • 連環畫《媽祖》背後的創作故事
    今年1月,由海峽書局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大型連環畫《媽祖》正式面世。全套共12冊,特邀來自全國各地的連環畫名家聯袂,採用中國傳統的「寫實」和「白描」手法進行創作,描繪了媽祖(林默娘)傳奇的一生,並講述了媽祖文化在我國臺灣地區和世界各地傳播的盛況,彰揚了媽祖在護國庇民、漕運開發、海疆安定、國家統一、和平外交等方面的卓越功績,進一步傳播了「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該套連環畫自出版發行以來,得到了業界的充分認可和社會的高度好評。
  • 大愛媽祖】天津人愛穿紅,源於媽祖文化
    在舊時天津,凡事求媽祖是天津人的一個獨特心態,媽祖成了老城和天津人的依靠。媽祖文化影響天津人的不只是女性著裝,尚潔介紹,在年俗方面,天后宮是天津的民俗文化中心。因為東門外天后宮的存在,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年貨市場。舊時過年每到臘月,宮南、宮北大街就熱鬧起來,有年節需要的各種雜貨,吸引了大量遊人,除了心理上的依賴,天津人的平日衣著也反映出媽祖文化的影響。
  • 媽祖文化擴大中國「藍色朋友圈」
    中新社福建湄洲島11月2日電 (記者 林春茵)在菲律賓馬尼拉灣畔,一座佔地30畝的媽祖文化園正在建設中,其中包括菲律賓最大的媽祖廟。旅菲知名僑領許明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建這座廟宇,是他對媽祖的感情所系,將助推媽祖文化在菲律賓廣泛傳播。
  • 了解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茶!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信仰集中體現在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媽祖信仰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 媽祖賜福 共享福祉
    莆田網訊 11月6日至9日,為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慶祝廣東深圳龍崗天后古廟媽祖駐蹕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10周年,深化閩粵兩地媽祖文化交流,深圳龍崗天后古廟理事會組團470人舉行第三次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並與福建媽祖文化機構代表開展相關系列文化交流活動。
  • 媽祖九寶吉祥物
    媽祖手中的如意是代表女神賜給普天下吉祥如意的福,是媽祖大愛精神的象徵,與佛教的「阿娜律」法具的功用和文化涵義完全是兩碼事。近年來莆田工藝界每年產出五十萬支以上的如意,都被人們作為吉祥物珍藏,可見民間對如意的鐘愛程度。
  • 朱炳初:信仰的力量——拜讀《媽祖精神摭談》偶感
    對媽祖信仰與媽祖文化、媽祖文化與信仰文化、媽祖文化與愛國主義之間的關係作了深刻的探討與解析。全書對媽祖精神之核心是大愛無疆這一觀點,在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論證與闡述。書中的新聞通訊、遊記、散文、詩詞作品等,則反映了近年媽祖文化發展交流的縮影與軌跡,其中抒發的情懷與感慨,提出的見解與暢想,可謂對媽祖精神的探討與弘揚,殫精竭慮。
  • 兩岸信眾廈門踩街 恭請廈門聖霄堂媽祖分靈
    2021年1月2日下午2時,廈門明發商業廣場鑼鼓喧天,彩旗飄揚。一場廈門聖霄堂媽祖分靈漳州南靖山城(漳州忠義龍獅體育會)開光分靈儀式在聖霄堂隆重舉行,兩岸嘉賓及廣大信眾、市民遊客,肅立注目,共同參與盛事,共同感受媽祖文化獨特魅力。
  •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媽祖誕辰日:福州天后宮舉行法會為媽祖軟身神像供奉鎏金鳳冠 2017-04-19 20:02: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兩岸宮廟負責人天津迎媽祖 天后宮五尊聖像6月赴臺匯親
    中新社天津6月1日電 (記者 楊程晨 張道正)「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6月1日在天津啟幕,來自該市天后宮的五尊媽祖聖像翌日起將赴臺灣多地宮廟匯親。  交流活動啟動儀式當天在天后宮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全國臺聯會長黃志賢,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陳元豐以及來自臺灣的媽祖聯誼會榮譽會長、臺中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等人出席。
  • 著名木偶大師黃海岱傳人 彰化南瑤宮演出《媽祖與龍王》
    華夏經緯網11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彰化市南瑤宮廟埕廣場將有好戲上演!11月21日本周六晚間7點,將有請臺灣著名木偶大師黃海岱長孫、薪傳獎大師得主黃文郎,前來演出《海神傳說~媽祖與龍王》戲碼,歡迎大小布袋戲迷,扶老攜幼一起來廟埕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