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銘,筆名「精衛」,祖籍浙江紹興,1883年他生於廣東三水,夫人陳璧君。
他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他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
抗日戰爭期間,時任國民黨副總裁的他投靠日本,淪為漢奸。歷任南京日偽時期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民政府主席等職。1944年在日本因「骨髓腫」病死,1945年8月16日汪精衛政權宣布解散。
1938年12月,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以及汪派要員先後以各種方式逃離重慶,分別抵達越南河內與香港等地。29日,汪精衛發表《豔電》,響應日本首相近衛的對華聲明。
1940年3月30日,汪偽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汪氏出任偽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長,成為汪偽政權的主腦。12月30日,汪日籤署「基本關係密約」以及「汪日滿共同宣言」,這是全面投降日本侵略者的協定。
汪精衛與甲級戰犯板垣徵四郎在一起
汪精衛、陳壁君夫婦竟叛國投敵,一時輿論譁然,引起全國公憤。
1939年。河南陝州老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籌資採石,雕刻汪精衛及其夫人陳璧君之跪像。現存於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兩尊跪像高125釐米,跪像中汪精衛身穿西裝,雙手被綁身後,身後刻有「大漢奸汪兆銘之跪像」九個字,其妻陳璧君,身穿旗袍,其手也被綁在身後,身後刻有「大汗奸陳璧君」字樣。
在重慶市沙坪垻區嘉陵江畔的古鎮磁器口,還有汪逆跪像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雕塑主題是:一位為抵抗日本侵略而陣亡的將士在雕塑頂端靜靜的仰臥著,下面,汪清衛、陳壁君夫婦雙手反縛,俯首長跪在陣亡將士的遺體前,接受世人的唾罵。
汪精衛死後,被葬在南京中山陵旁。抗戰勝利後,汪墓被炸。蔣介石命令墓址建亭。
據記載,工兵爆破分兩步,第一步炸開外層混凝土,第二步炸開內窖。工兵們從墓基下打入一條地坑,然後在坑內裝上大量炸藥」而後引爆。
爆破畢,遂開棺,時任南京市市長的馬駿超親自檢查。發現除了陳璧君親手蓋上的『魂兮歸來』的白幡外,還發現一本汪精衛手抄的詩稿,字跡還可辨認。汪精衛的屍體隨後連同棺材被運往清涼山火化,骨灰被丟棄於路邊的一個水坑裡。
墓址建亭
汪精衛在廣東三水有故居,上海有「汪公館」,南京也有汪精衛公館。
南京汪精衛公館舊址位於鼓樓區頤和路,鄰近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為汪精衛1940年至1944年所居住的別墅。該建築由褚民誼所贈,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國民黨戰地服務團接收並一度作為美軍軍官俱樂部,目前由南京軍區管理使用。
該建築建於1936年,內有三層的西式樓房1幢,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現代建築風格,另有部分西式平房及車庫。
南京汪精衛公館舊址
漢奸故居要不要保護?
在2006年5月23日舉行的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上,市規劃局領導作關於《南京市重要近現代建築保護條例(草案)》的說明時說:「一批名人居所和歷史事件發生地,如慰安所、漢奸居所、辦公場所等,是本市一些重要事件的見證地,其建築本身並非優秀,但因具有歷史價值也需要進行保護。
汪精衛故居(老上海小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