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未來科技AR+Ai 3D人體姿態捕捉

2021-01-15 手機之家

4年一次的世界盃,既承載著一代人炙熱的青春,也是不容錯過的激情四射賽事,完美收官之際,這家致力於AR底層技術的科技公司——太平洋未來科技,這群技術狂熱者也是亢奮的球迷愛好者團隊,通過自身研發的AR+Ai3D人體姿態捕捉技術,展示了基於Wi-Fi穿透系統下的純3D環境AI人體姿態算法,實時追蹤記錄球場上球員從開始瞄準到射球等一連串的動作,精確的解析球場上每個球員的動作形態。

太平洋未來科技(中國)團隊

AR+Ai3D人體姿態捕捉 科技讓姿捕行業跨形態更精準

太平洋未來科技團隊研發的AR+Ai3D人體姿態捕捉技術,基於自身的AMreal 光場算法,解決光度立體算法,通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和Wi-Fi穿牆的形態原理,整合特定人的常規形態和三維空間動作,將所有捕捉像素點及掃描參數固定在一個維度中,並將其饋送到訓練網絡,從而完全控制目標對象。憑藉體積結構的組成模塊和固定維度的特徵計算,加之交互式用戶控制人體系統,明確的獲取人的整個身體特徵及所處背景,即使在有障礙物、有遮擋、光線不明朗的情況下,也能高效而準確地實現真實環境與計算機視覺實時關聯,從而實現掃描、追蹤、組合、傳導人體的神情及動作姿態,全方位識別3D人體ID。

AR+Ai3D人體姿態捕捉解析世界盃球星動態

 變革三維視覺設計工作方式 建造全方位人體動態雲端資料庫

3D卡通動畫/武打動作片的製作,三維動畫設計師得去學習人體動態課,深度了解人體動態,而後建立模型,調整多個人體骨骼,根據劇情所需分別對應骨骼綁定蒙版,建立皮膚,毛髮等,使得骨骼和皮膚貼合,最後才能生成3D動畫人物; 發展到後來的3D影視製作,則需讓武打演員穿戴上傳感器衣服及帽子,捕捉其動作及表情方可將大片呈現在大眾眼前。「團隊在研發AR+Ai3D人體姿態捕捉前,也與數千名3D設計師進行深度溝通並觀看他們工作的日常,要配色、打光、形體到位、建模和特效等等一連串複雜的工作,科技讓世界進步一點,好一點早一點到來就對了。」太平洋未來科技創始人兼CEO李建億表示,這項技術的研發,也希望能真正意義上解決三維設計師的痛,變革他們的複雜工作形態,讓他們從高強度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做更多有創意、有意義的事情。

(左)太平洋未來科技文旅項目CG動畫建模(中)三維設計師穿戴傳感器測試(右)AR+Ai3D人體姿態捕捉生成

AR+Ai3D人體姿態捕捉變革三維設計複雜的工作形態

AR+Ai3D人體姿態捕捉研發成果優勢:

支持手勢及姿態識別

支持多人姿態及動作捕捉

支持單目RGB攝像頭/視頻文件輸入

300萬+人體姿態圖片訓練集

人體姿態定製版深度卷積神經網絡

3D設計軟體動作數據導入和實時動作數據交互

可適用於多個場景應用:3D光效人像、3D虛擬角色建立、3D 實時表情生成、3D人體ID識別、視頻重繹、復原人物復原、歷史情境再現等

AR+Ai3D人體姿態捕捉技術,通過捕捉視頻源/實時捕捉拍攝人物臉部表情、身體姿態及動作,解析視頻源/被捕捉人的動作數據,上傳雲端算法庫,打通研發實驗室到測試的繁雜環節,生成SDK數據包,供研發者直接使用。解決設計者/製作方/開發者調整時間慢、生成時間長、硬體昂貴的困局,並能實時語譯人群中各個人物的表情及動作,提前洞悉和獲取多個人體或人群動態及行為,預知人群大腦動作及反應。此技術一旦鋪開,不僅將三維設計師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推動CG/3D影業進步,也將造福安全與智慧生活,用於商場監控、智能教育、無人駕駛、廠務培訓、戰鬥訓練、預知暴亂大事件等場景。

技術的狂熱讓生活賦予無限可能,太平洋未來科技的AR+Ai3D人體姿態捕捉技術為姿捕行業生態發展助力加速,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曠視科技3D人體姿態識別技術亮相CES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潮流的5G、自動駕駛、3D列印、人工智慧、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家居……一一亮相,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士匯聚到這座世界聞名的城市,參加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其中,中國造機器人成了展會的一大亮點,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展臺邊人頭攢動,獲得了不少掌聲!
  • 基於單目的3D人體姿態估計
    針對單目的姿態估計(單人或多人),目前的主要方法有直接回歸3D坐標,先回歸2D坐標在lift到3DDirected Regression下載地址:http://www.maths.lth.se/sminchisescu/media/papers/human36-pami.pdf這篇文章就是Human3.6M的數據集那篇,主要提出了一個大型的室內人體數據集
  • 美國研究人員發明了人體運動風格識別算法
    需要注意的是,分辨人體風格不代表同一人的大腦中產生的所有不同風格,declit這種人體風格識別技術是模仿人體的行為動作和姿態,從中得出一些模型。研究人員表示,以後可以用這種技術對一些行為得分做研究,更容易量化不同人格特徵之間的差異。declit將人體運動識別技術申請了專利。garmin、suunto、onemotion等企業都在針對這項技術採取類似的做法。
  • 3D人體全身運動捕捉系統,港中文聯合Facebook出品
    作者 | VVingerfly編輯 | 陳大鑫3D人體姿態和形狀估計在最近幾年是一個重要的研究熱點,但大部分工作僅僅關注人體部分,忽略了手部動作,港中文聯合Facebook AI研究院提出了一種從單張圖片同時估計人體姿態和手部動作的新方法,展示效果好似科學怪物。如下圖左下和右下所示,易看出本文提出的方法姿態估計效果更好。
  • 今日起,有關AI/AR/VR/MR的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無論你現在從事什麼行業,做著什麼工作,有關於AI/AR/VR/MR這幾個黑科技名詞,你一定要好好弄清楚,因為前沿科技越來越受到我們的關注和熱議,可別在跟朋友聊天時因為分不清AI/AR/VR/MR到底是什麼內容而出糗,那就真的尷尬了…… 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科普一下這幾個縮寫名詞AI/AR/VR/
  • 【博物納新】AI for Animation開源庫介紹
    Demo中為使用一小時的四足動作捕捉數據,並通過隨機梯度下降來訓練。     地面上的紅色和綠色箭頭表示運動控制信號,用於估計用戶想要導航的未來軌跡。但在未來的開發中,Machine Learning的使用頻率應該也會越來越高,對Machine Learning的了解和使用對於未來的開發一定會有幫助。
  • 小黃油Ai 少女上線~
    我們已經升級了我們的3d 定製工具,使它們更加真實,更加詳細,更加令人滿意!有了一系列全新的特徵,你很快就會擁有一個真正的外套,她可以做人體枕頭!嘿,我們以前說過,我們再說一遍: 帶上你的3d 外府傳給來福!雕刻你的理想的朋友,增加一些好處,並體驗最好的3d 模擬遊戲的樂趣!我們保證它會讓你興奮地揮舞拳頭! 我們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他們的思想!
  • 用手機也能玩3D全身動作捕捉,相芯科技發布虛擬形象全身驅動技術
    五月中旬,相芯科技發布全新的「虛擬形象全身驅動」demo,只需要普通的手機攝像頭,即可實現虛擬形象的3D全身動作捕捉,讓虛擬形象從面部到肢體、手勢都能實現與真人實時同步。這是繼相芯科技在通過普通的攝像頭,就能實現虛擬形象面部實時表情驅動之後,對虛擬形象的實時交互的又一大功能突破。
  • NBA全明星黑科技:360度環繞GIF,其中一項中國球迷最關注!
    導語:NBA全明星黑科技:360度環繞GIF,其中一項中國球迷最關注!NBA全明星賽已經結束,但是關於全明星的話題依然在熱議,除了球員本身之間的話題之外,關於本屆NBA全明星賽場上的那些技術同樣也備受關注,而小編作為一個科技愛好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NBA全明星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吧,其中有一項還是我們國內球迷特別關注的哦,下面跟著小編的文字和畫面一起前往吧!
  • ai+3d列印的三維農業生產數據監測系統
    ai+3d列印的三維農業生產數據檢測系統。它是由湖南智慧農業聯盟聯合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藍州天生科技共同打造的三維創新型農業產業生產信息系統。通過3d列印的立體智慧農業生產數據檢測系統,有效的預警農業問題,如病蟲害,營養消耗過快,農藥殘留超標,肥料使用過量等問題,從對接,代理商和經銷商對接,農業專業人員協助監督,品牌推廣,合作機構之間互聯互通,形成農業生產、農產品品牌的建設。
  • 創建三維頭像只需一張自拍,AI 技術即將開啟 3D 社交時代?
    加州初創公司推出智能 3D 模型軟體 Loom.ai ,利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根據用戶 2D 平面照片,生成 3D 頭像。該公司表示,該技術能做到:口說無憑,我們來看看實際效果。開發者上傳了一幫名人的照片,給 Loom.ai 站臺。結果成了這個樣子:
  • 《精靈寶可夢Go》上線AR地圖掃描任務 每個任務大約需要30秒時間完成
    據悉,AR Mapping是遊戲開發公司Niantic在收購3D地圖公司6D.ai後推出的技術,目的是通過玩家眾包的3D數據來優化LBS ar遊戲體驗,以及為未來的大規模3D AR地圖打基礎。  除了《精靈寶可夢Go》外,Niantic於今年5月已經在另一款LBS ar遊戲《Ingress》中加入3D掃描功能,玩家可從360°或180°對目標物體進行拍攝,並匿名上傳至伺服器,以換取遊戲內獎勵。此前,Niantic已經通過該功能獲取了幾十萬個3D地圖數據。  總之,AR地圖掃描對於玩家來說將是一種獲取每日獎勵的好方式,並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且任務自願領取。
  • Snapchat推出3D全身AR濾鏡
    通過結合3D動作捕捉和多個神經網絡,Snapchat為用戶提供了10多種由3D全身追蹤技術驅動的AR外觀濾鏡。 每個3D濾鏡都能夠追蹤多達18個人體關節,從而更精準的控制3D模型的運動。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 手持白光Artec Eva三維掃描儀在人體掃描領域的應用
    *三維掃描儀手持白光Artec Eva設備介紹:Artec Eva的外形酷似一臺有3D捕捉功能的攝影機。掃描儀的捕捉精度可以達到每秒16幀。這些幀圖像有自動校準對齊功能,可以快速形成完整的圖像。人體模型製作通過手持三維掃描設備獲取人體精細的3D數據模型,將3D數據導入三維設計軟體進行人體三維編輯,進行姿態調整等細節的優化,然後將編輯過的3D數據導入到3D印表機中進行人體模型的列印,或者直接將數據導入雕刻機進行雕刻。
  • 慢新聞 | 智博會6大黑科技,讓我們看到未來的樣子
    走向未來通過三維掃描儀掃描生成特定姿態,再為你量體裁衣,製作一件與你身形貼合的西服;足有236英寸大小的8K電視機,讓你真正走入電視中的世界;進入礦區,無人駕駛的車輛穿梭其間,精準地運送重要的生產物資……
  • Tensorflow Lite人體姿勢跟蹤功能上線:基於PosNet的實時人體姿態估計
    這個夏天,Tensorflow Lite 再度進化,加入了 PosNet 人體姿態估計模塊,性能再度加強!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們發布了一個「TensorFlow Lite」示例應用程式(https://www.tensorflow.org/lite),通過它在安卓設備上通過使用「PoseNet」模型來實現人體姿勢估計。
  • 從動畫到影視,虛擬動點動作捕捉技術,助力多元科技發展
    20世紀80年代,思蒙弗雷澤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人體運動學與計算機科學的Tom Calvert教授最早將「機械版動作捕捉系統」使用在舞臺舞蹈設計學和運動異常的臨床評估中,他將多個電位器安裝在人體上並使用人體動作輸出的數據來驅動電腦中的動畫形象。
  • WISEXMA慣性動作捕捉系統
    一、系統概述:WISEXMA18三維人體慣性動作捕捉系統採用WISEIMA慣性傳感器,可以對人體主要骨骼部位的運動進行實時測量
  • AI輸入功能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到底是「AI+」,還是「+AI」?其實「AI+」與「+AI」本質上相同相通,但從行文順序不同可看出,兩者具體含義上存在差異。前者注重平臺科技,後者注重垂直應用。AI工程未來發展前景?現狀,未來30年怎麼樣?近幾年來,ai工程發展迅速。由沿海向內地延伸。尤其是環球公司推出/H新機,中國ai工程又注入了新的血液,隨著搞插件機,二手機的人越來越多。未來AI工程崗位競爭加劇,但就看個人的技術和能力了。
  • 專注移動端AR+AI動捕技術,「與願科技」想讓C端用戶參與虛擬IP打造
    隨著實時角色動作捕捉技術的逐步成熟,市場湧現了魔琺科技等利用AI主機端動捕技術來製作3D虛擬形象的公司。不過由於動捕技術成本較高,目前虛擬IP製作仍然以服務B端客戶為主,如影視動畫、番劇、遊戲和虛擬偶像等內容製作公司。在UGC內容日益增長的今天,怎樣賦能普通C端用戶進行虛擬形象的創作和傳播會逐漸成為技術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