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畫好石膏頭像,首先就要了解頭部骨骼結構,只有理解透徹頭骨結構圖像才能準確地畫出來,畫頭像之前咱們就必須對頭骨結構做一了解,通過對頭骨多角度的臨摹和寫生,把頭骨上的重要骨點要熟記於心,那樣在繪畫過程中才能正確把握面部轉折和五官位置。
正面骨點示意圖
其實這些結構也可以從大體著眼,它大致可分頭腦顱和面顱兩個部分,這樣的概括主要是依據頭骨的結構和形狀來分的,它們以頭頂結節、額丘、眉弓、顴骨、頦結節間的連線為分解,腦顱佔三分之二,面顱佔三分之一。腦顱骨骼包括額骨、頭頂骨、顳骨和枕骨。它們相互縫合連接,結構堅固的球形腦顱起保護大腦的作用。面顱部的骨骼包括鼻骨、顴骨、上額骨、下額骨等,下額骨能活動的。
側面骨點示意圖
腦顱部分額骨有一塊,頂骨有左右兩塊,枕骨有一塊,顳骨有左右兩塊。面顱部分,鼻骨有兩塊,顴骨兩塊,上頜骨兩塊,下頜骨一塊。額丘是額頭的正面高點,是頭頂的分界點,顳線是額頭與眼眶部正面、側面的轉折線,眉弓是額骨下方隆起,下面是眼眶,是額頭和眼窩的交界結構,鼻骨高點是標誌著鼻梁的高度、寬度,顴(quan)骨是顴骨的高點,是面部的正面、側面以及側面下部和上部的重要轉折點,下頦(ke)結節是正面下巴上的左右高點,標誌著下巴的寬度,下頜角標誌著下頜骨的長短、寬窄和下巴的角度。
頭部轉折示意圖
頭部動態的準確把握依賴於對其透視變化的正確理解。在以眉弓、鼻骨、口裂視為三條水平線,將眉心、人中、下頜尖視為與這組水平線垂直的中軸線,它們所組成的頭部動向線,通過它們在運動中的透視變化來觀察和把握動態特徵。
總之,在石膏頭像臨摹或寫生之前,必須先熟練掌握頭骨和面部的骨骼結構,只有準確無誤地表現出骨點及轉折點才能塑造出正確的表情和神態,才能為真人繪畫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