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力量還是金錢就是力量?《權力的遊戲》告訴你,這些都不能保證你好好生存。
知識就是力量,基本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風行,這是培根的語錄,也是很多個年代的人們,單純而美好的生存策略。只要多讀書,可以考取功名,可以擁有黃金屋,顏如玉,生活過得幸福美滿。
而今天的人,大多數人不再談論知識,知識是帶有凡爾賽文學的談資,是充滿著不明覺厲正確的廢話,而現在更傾向在生活中一些更簡單粗暴的名言,例如:金錢就是力量,這似乎是生存邏輯下,最易於遵循的信條。
然而,低調的新貴通常不屑於這個老大粗的人生哲言,而更相信信息就是力量這種說法。追求不對稱的信息,金錢則會隨之而來,而如果是直接追逐金錢,反而一無所獲。那麼他們說得對嗎?
下面我們要講到的是《冰與火之歌》之《群鴉的盛宴》,《冰與火之歌》就是《權力的遊戲》這本書的改編。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喬治RR馬丁,一般江湖人稱馬丁老爺子。群鴉的盛宴英文是a feast for crowns,直譯是烏鴉們的大餐。烏鴉是吃腐肉的,所以,大白話就是,很多人死了,才造成群鴉的盛宴。
那麼到底了有哪些人死了?像少狼主羅柏,西境王泰溫蘭尼斯特,而這些的死亡,是什麼原因造就的了?沒錯,是對敵手心理的認知偏見,對信息不全面的表現。
就拿第四部的這一章講了學城的人們對龍的傳聞的討論舉例子,人們對龍的印象有既模糊又深刻。每個人都在就一個虛幻的感覺去討論,傳播。這側面證實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如此之慢,在這虛構的維斯特洛大陸上,七國的統一戰爭才變得如此的緩慢。因為信息傳播的如此不便利,才造成如此多的幻想,如此多的猜疑,如此多固執的宗教信仰。
學城的人們對龍似乎並不知情,大家都以為伊耿那頭龍已經是最後一隻了,世上再也沒有龍的存在了。
但是每個似乎又表現得很清楚事情的真相,比如他們會說龍有三個頭這種幼稚的話。如果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去看維斯特洛大陸,肯定知道龍的存在是必然的,也知道龍媽擁有著3顆龍蛋。多恩人知道龍的存在,正如北境人知道異鬼的存在一樣必然。但是這些東西誕生在大陸的某一個角落,也局限在某一個角落生根,發芽,傳播,當時最快的交通工具僅限騎馬,步行的情況下,信息的來源只有馬匹的速度那麼快。
有些看過《權力的遊戲》肯定不會贊同我的觀點,不是還有種神奇的動物叫渡鴉麼?渡鴉的角色類似於信鴿,是傳播消息的一種工具。然而,你細品全書或電視劇就知道,渡鴉要麼扮演著黑色死神的角色,如鐵群島流傳的:「黑色的渡鴉帶來黑色的信息。」要麼,渡鴉成為是上層權貴控制信息傳播,製造恐慌的一種工具,多數用於戰爭,間諜用途。普通人並不擁有渡鴉。這就造就了信息的不對稱,信息的不對造就知情人對不知情人的毀滅性的打壓。
例如,小玫瑰不知道野火的存在,然後被瑟曦設計,葬身於綠色的野火中;羅柏不知道佛雷家與蘭尼斯特家早已勾結,結果與母親一齊被剿殺在血色婚禮上,最後自己的腦袋與自己愛狼的身體縫在一起;蘭尼斯特的軍隊不知道龍的存在,結果幾乎全軍覆沒,騎士詹姆差點葬身火海。
1. 信息如此的重要,特別是對金錢的追逐,是如此重要
首富比爾蓋茨當年正是靠信息差,成為財富界的冠軍。
比爾家庭環境不錯,這讓他有機會上全美國最好的高中之一,他的高中能提供免費免費的,無限的,能夠即時看到運算結果的終端,而這是即時反饋就太重要了。這種優勢簡直是碾壓,他比別人更有信息上的優勢,去拼編程技術與方向。
後來,他得到了一個信息是,身為商業電腦的霸主IBM急需一個電腦作業系統以應用其個人電腦上,而IBM原本是計劃從別的公司買作業系統的,結果因為某種原因,談判破裂。而比爾蓋茨則借用這個機會,去秘密購買一個現成作業系統Q-DOS,封裝成MS-DOS,賣給了IBM,這個信息差,讓他開啟了首富之旅。所謂的,大鵬一日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2.信息不對稱,有時候可帶來的是死亡。
《模仿遊戲》裡面正是描繪了一個這樣的情景。戰爭時期,沒人能破解納粹德國的軍事密碼,很多人因此犧牲了。信息的不對稱,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崛起的挫敗,有可能是災難性毀滅。
電影屏幕也給出了相應的答案,史學家統計,布萊奇利莊園對恩尼格瑪的成功破譯,至少使得戰爭提前兩年結束,並至少挽救了1400萬人的生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堪稱是情報大戰,毫不誇張地說,改變戰爭走向的不是國家軍事實力,也不是國家領導人的英明決策,而是無孔不入,信息萬變的情報。不是說,領導人的英明決策不重要,但很多決策都是建立在收集了完備情報的基礎上制定的。
而當時納粹德國掌握著更先進的情報信息,換而言之,他們有著波蘭並不擁有的不對稱信息來源,所以,波蘭甚至沒反應過來,就於1939年被德國一個閃電戰打得措手不及。
最終,正義戰勝邪惡,反法西斯聯軍取得最終的勝利。除了各個和平國的英勇,團結,無畏生死的投入戰場,還要感謝幕後的情報人員。像《模仿遊戲》裡有著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的Alan Mathison Turing,艾倫·麥席森·圖靈,他讓不對稱信息的天秤對稱了,不再處於我們在明處,敵人在暗處的情況。
這樣的人,顯然應該當成神靈一般的去崇拜,敬仰,然而,圖靈的待遇並不好,甚至,可以說,生活對他十分的殘忍。這個話題,在此不表。
3. 信息的不對等,導致佩特慘遭殺身之禍
說回《冰與火之歌》第四部的第一章節,佩特是書中的小人物,沒人會記得他的名字,他生前或死後也不會有人記得。作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他對蘿希充滿著單純的愛。蘿希並不是什麼清純少女,而是與其母親一樣是朵交際花,她母親也說了,誰能支付得起一枚金龍幣(相當於100元大鈔)就可以破了蘿希的處女之身。而佩特只集齊了9個銀鹿幣(一個相當於10元),因為加攢多一個銀鹿幣,他就可以買得起蘿希了,但他似乎永遠不可能集夠一個金龍幣,所以,他鋌而走險的相信了一個陌生人。
這個陌生人直接給他亮出了一枚金龍幣,只要他成為一個小偷,偷出學城的鑰匙就可以了,陌生人就可以直接給他一枚金龍幣,那麼他就用金龍幣去換蘿希了。然後,佩特一直沒見到過陌生人的臉,一直以鍊金術士稱謂,佩特不夠高明之處,是因為他不知道無面者(相當於僱傭殺手)的存在,只要別人給錢,這些人就可以殺人越貨。所以,當佩特把學城鑰匙交出來後,就遭遇了殺害。
佩特愛慕著蘿希,只是他就像一個井底之蛙,認知範圍只限制在學城裡,以及道聽途說的傳說。最終他也不知道他偷學城的鑰匙是犯了多大的罪過,也導致他最終不明不白的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