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過海,典出《永樂大典·薛仁貴徵遼事略》,是三十六計的起首。相傳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御駕親徵,統兵30萬徵高句麗。當大軍東進來到海邊,李世民見到一望無邊的海水,心生退意,不敢渡海。前部總管張士貴見狀,只好請來大將薛仁貴商議,薛仁貴獻計:他請太宗進入海邊的一座彩色營帳,四壁掛著彩繡,地上鋪著地毯,皇帝入帳,百官進酒,笙歌四起,美酒飄香。正在酒酣之際,太宗覺得四面的帷幕被風吹的呼呼作響,而且帳外有波濤之聲,便急忙揭開帳幕,只見一望無際的滔滔海水,辨不清方向,原來薛仁貴擔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棄東徵,便瞞著他指揮大軍渡海東徵。皇帝貴為「天子」,所以叫做「瞞天過海」。
瞞天過海有三大特徵:反常規思維、示假隱真、真假配合。
示例1:太史慈突圍救孔融
三國時期,孔融被黃巾軍圍困,萬般無奈之下想請劉備來援救,而突圍送信的人是太史慈,小說裡是怎樣描寫的呢?
慈擐甲上馬,腰帶弓矢,手持鐵槍,飽食嚴裝。城門開處,一騎飛出。近壕,賊將率眾來戰。慈連搠死數人,透圍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請救兵的,便自自變量百騎趕來,八面圍定。慈倚住槍,拈弓搭箭,八面射之,無不應弦落馬。賊眾不敢來追。英雄之極。——《三國演義》
這一段把太史慈寫的極為英勇,也很精彩,但是突破重重圍困哪有那麼簡單?
其實太史慈突圍之前,用了一計:突圍之前,他帶著弓箭和箭靶,打開城門騎馬走了出去,城上守軍和城外的黃巾軍都大吃一驚,卻只見太史慈在城外的塹壕立起了箭靶,原來他只是練習射箭,練完了箭就回城了。第二天同樣如此,圍城的黃巾軍就沒有那麼驚奇了,他們有的站著看,有的躺著看。又這樣過了幾天,敵軍漸漸習以為常,一個個躺在地上休息,連看都懶得看了。太史慈於是認為時機已到,腰帶弓矢,手持鐵槍,飽食嚴裝。城門開處,一騎飛出,透圍而出。等到敵軍發覺時,太史慈已經在數裡之外了。
太史慈反覆偽裝,使對方誤以為他是虛張聲勢,等敵人慢慢放鬆警惕,他突然趁虛而出,逃出生天,這也是「瞞天過海」的體現。
1.反常規思維:黃巾軍以為城內沒人敢突圍,結果太史慈藝高人膽大,敢於突圍。
2.示假隱真:每天出城射箭,使敵軍放鬆警惕。
3.真假配合:等到敵人看到太史慈再次出城時,還以為他是立靶射箭,結果太史慈突然衝出,揚長而去。
示例2:諾曼第登陸。
1943年11月,美、英在開羅會議上就開闢歐洲第二戰場達成共識,在德黑蘭會議上,美英蘇三巨頭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要實施一場規模空前的登陸戰,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
開闢第二戰場有三個登陸地點可供選擇:瑟堡、諾曼第、加萊。
瑟堡距離英國海岸近,但是登陸地幅狹窄,不利於登陸部隊縱深進攻;加萊稍遠,可是地幅寬,便於縱深發展進攻,但那是德軍防禦的重點;諾曼第是距離最遠的,但是地幅寬,便於縱深發展進攻,於是盟軍最後決定在諾曼第實施登陸。
此時德軍部署在丹麥,挪威,芬蘭,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境內有將近90個師的兵力,並且希特勒將他最重要的兩個心腹龍德斯泰德與隆美爾都調至西歐。德國的情報部門也在不停的打探著盟軍的消息,為了讓德方指揮部相信盟軍將在加萊,而不是在諾曼第地區登陸,盟軍採取了代號「北方堅忍」行動,實施戰略欺騙,也就是瞞天過海。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在加萊對岸,盟軍用橡皮氣球按照1:1比例造假飛機;用汽車拉大樹放在卡車上,把樹枝拖在地上來回兜圈子(這個我們聽著耳熟!張三爺在長阪橋就是這麼幹的),煙塵滾滾,製造加萊地區熱鬧的假象,而且所有情況必須讓德國偵察機看到。
第二,建立影子部隊。這個影子部隊的司令就是赫赫有名的喬治·巴頓將軍。
為什麼盟軍要讓巴頓擔任影子部隊司令?德國陸軍元帥龍德斯泰德說:「盯住巴頓,巴頓在哪兒,美軍的主攻方向就在哪兒!」
巴頓是一個表現欲極強的傢伙,他走到哪兒都要說話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講他是「肛門性格」,巴頓在多佛爾頻頻活動,而德國代號「狼」的諜報組也早就把這一情報傳遞迴去了,經過分析之後,希特勒認定盟軍的主突方向肯定在加萊。
第三,無線電假情報,大量的無線電情報集中在加萊地區發來發去。而在諾曼第實施無線電靜默,悄無聲息。
第四,啟用雙料間諜,有一個名叫加寶的西班牙間諜,他可以直接見希特勒,而實際上他是為盟軍工作的。
第五,誤導性戰略轟炸。按照軍事常識來講,登陸的主突方向一定要進行航空兵火力打擊。摧毀德軍地面防禦工事,這樣才能為登陸創造條件。所以盟軍如果在諾曼第投下一噸炸彈,就一定在加萊投兩噸。
經過這些連番操作,盟軍的瞞天過海之術真的起作用了。1944年6月6日6:30,盟軍以海陸空三軍官兵總數達287萬人的強大攻勢,向德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在海上,成百上千戰列艦衝破迷霧,朝著各自的目標駛去。在空中,美國中型轟炸機和戰鬥機連續猛烈的轟炸德軍在諾曼第地區的陣地;無數的空降部隊從德軍大西洋壁壘後面陸續降落。在德軍還沒有弄清登陸點到底是加萊還是諾曼第時,除了灘頭陣地的反擊和第二十一裝甲師的部分抵抗外,德軍再無任何反擊。
在隨後的7天裡,諾曼第的5個登陸點連成一片,盟軍終於重返歐洲大陸。
諾曼第登陸是怎樣瞞天過海的?
1.反常規思維:德軍以為加萊是唯一的登陸點,而盟軍卻選擇了諾曼第。
2.示假隱真:盟軍用巴頓大造聲勢,吸引德軍的注意。
3.真假配合:盟軍向諾曼第和加萊都投彈,以及雙面間諜散布真假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