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家都悶在家裡。疾病預防專家,除了鼓勵大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還建議人們每天運動。於是,咱們看到,很多聽話的百姓,即使在狹窄的室內,也創造條件,進行鍛鍊。那麼,問題來啦,運動對免疫力有什麼影響?怎樣鍛鍊,才能增強抗病能力呢?
免疫力,或者抗病能力,受到運動水平的影響。這種認識,是從多個角度的研究中獲得的。首先,有研究發現,任何類型的鍛鍊,都會改善機體對疫苗的反應;其次,從流行病學的觀察來看,運動活躍的人,每年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會降低。因此,學界普遍認為,鍛鍊能夠幫助機體的免疫系統,更好地發揮作用。
咱們機體的免疫系統,有3條防線。第1條防線是物理屏障,比如皮膚和鼻腔黏膜,能夠阻止病原體進行人體。研究證實,那些經常運動的人,傷口癒合速度更快,這表明,運動可以降低傷口遭受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風險;免疫系統的第2條防線是先天性免疫,主要由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構成,可以在感染發生的時候,殺滅和清除病原體。運動會對免疫細胞產生影響,比如,運動過程中,自然殺傷細胞,會大量進入血液,運動後,這些細胞就會遷移到炎性部位,尋找病原體和受損細胞。這個過程,還可以幫助機體識別自身的變異細胞,對癌變細胞進行最初的反應。
咱們機體免疫系統的第3道防線,叫適應性免疫,主要由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組成。研究發現,規律鍛鍊,能夠幫助機體保持T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對病原體以及癌變細胞的識別能力。病毒等病原體,侵襲機體,要突破人體的3道免疫防線,才能導致疾病。運動,則從不同的層次提高了人體對疾病的抵禦能力。
運動與免疫能力的關係,有著不同的觀點。起初,有研究發現,劇烈運動時會出現強烈應激反應,體內1400多項生化指標會發生改變。腎上腺分泌的化合物會抑制單核細胞釋放細胞因子,而細胞因子是免疫功能的促發劑。因此,有學者認為,劇烈運動會使免疫功能下降,降低體內壞死細胞和組織碎片的清除能力,促使組織及臟器的老化。
運動對免疫能力的影響,曾經出現過1種開窗效應理論。在過去40年裡,有多個研究結果發現,諸如馬拉松等劇烈運動,會暫時抑制免疫功能,從而增加機體感染的風險。不過,又有學者進行了疫苗的相關研究,因為,疫苗是觀察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的最佳方法,能夠反應許多不同免疫細胞協調和產生抗體的綜合能力。研究發現,經過訓練的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對疫苗的抗體反應,比平時不運動的人還高。學者們認為,劇烈運動後發生的感染增加的現象,可能是由劇烈運動後的飲食不足、心理壓力、睡眠不足等造成。因此,劇烈運動對免疫功能的負面影響,主要取決於機體對運動強度的適應情況,運動本身並不會抑制免疫功能。
通過運動增強免疫力,需要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或慢跑,每周15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適合於多數成年人。如果感覺運動強度不夠,可以選擇較長距離的跑步或騎自行車,此外,還需要適當增加阻力運動,比如器械訓練,可以幫助減輕心理壓力,增加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在疾病流行期間,需要注意避免到健身房等人員密集的場所鍛鍊,運動後應該徹底洗手,運動過程中,避免用手接觸口鼻及眼部。除了規律運動以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行為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抗病能力。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