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這個僅僅只有1000多平方公裡的大洲,卻有著和自己體量及其不符的國家數量,多達44個國家和地區。旁邊的巨無霸亞洲僅僅只有48個國家,兩者幾乎是持平的,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僅僅存在52年的帝國,「奧匈帝國」解體。
哈布斯堡家族
奧匈帝國的起源還要從哈布斯堡王朝說起,11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對巴伐利亞拆解過程中使用了小特權方案,讓奧地利從一個附屬於巴伐利亞的邊區伯爵領地變為了公爵領地,奧地利也因此正式建國。
1282年哈布斯堡王朝開始統治奧地利,並在不久後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200餘年間吞併周圍公國,成為了境內首屈一指的大邦國。
奧匈帝國地圖
奧地利誕生後經歷了諸多考驗,例如七年戰爭、反法同盟等一系列戰爭後依然屹立在歐洲強國之列,但是相比於曾經的輝煌19世紀的奧地利遭到了極大的削弱。1859年義大利獨立戰爭,讓奧地利失去了在義大利的所有非奧的歷史領土,1866年普奧戰爭讓奧地利被排除了德意志聯邦。國內也因為1848年俄羅斯帝國支持奧地利鎮壓匈牙利革命,很多地區出現了民族主義思想,造成了空前的叛亂。為了安撫國內第二民族匈牙利,1867年通過和貴族的談判折中建議,建立了奧匈帝國。
塞拉耶佛,一戰導火索
這個帝國出現後,國土面積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人口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帝國,在機械製造、軍工生產、農業產量、資源儲備量等方面都是名列前茅。因為一戰的爆發,導致了奧匈帝國直接被分裂解體。同樣是戰敗國,義大利靠著自己「牆頭草」的技能,搖身一變成為了戰勝國,而德國需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土地。奧匈帝國在戰爭結束後卻直接沒了,國內巨大的民族矛盾導致了很多地區直接宣布獨立,分裂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有意思的是,後來的南斯拉夫又分裂成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納」10個國家。有意思的是奧匈帝國不解體,大概國足名次還會提升很多。
奧匈帝國士兵
奧匈帝國解體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民族問題,還有當時國家的體質原因,當初奧地利貴族為了安撫匈牙利貴族,雙方建立之初制定了一個二元制帝國(奧匈帝國)。意思就是兩個小政府聯合組成一個政府,兩個政府都有自己的議會和首相,最高領導人是皇帝,但也僅僅是表面掌管全局權利極其有限。大家在一起開開心心對外發動戰爭發財還好說,一旦遇到失敗和分歧就免不了相互指責。
這個當初通過妥協建立的二元制本身就是極其不合理的一種方案,奧匈帝國國內民族也是非常眾多,沒有一個主體的文化把這些民族結合在一起,最後的結果只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