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的概括,淺析對「一帶一路」的啟發

2020-12-13 張毅說歷史

今日話題:古絲綢之路的概括,淺析對「一帶一路」的啟發

在古代有這樣一條「神奇」的商路,它橫跨亞—歐—非大陸,全長七千多公裡,綿延了數萬年。中西方人民在這條商路上進行貿易往來,不斷促進著經濟文化的交流,加深著中西方的友好往來,在古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就是本文的主角「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在我國文明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至今仍對我國影響深遠。近幾年,我們國家多次提出「一帶一路」計劃,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是對古絲綢之路的極大肯定與繼承。然而,為何絲綢之路能多次在會議上提出,受到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它到底有著怎樣的神秘面紗?就讓我們一起來重走絲綢之路,來揭開他的神秘面紗。

絲綢之路簡介

古代「絲綢之路」是兩漢時期開創,起源於中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古代貿易路線,是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雙重通道。促進了當時中國對外的發展,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運輸方式上主要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東西雙方在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最初只是運輸中國古代的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後來便逐漸擴展到文化等多領域。

張騫出使西域

在公元前138年,漢中張騫自願出使西域。當時,他帶領著一百多名隨從長安出發,途經隴西,向西域方向進發。可是西行不久,便遭到了匈奴人的捕獲,匈奴一向與漢人不和,便囚禁了張騫等人,這一關就是十年。在經歷了重重困難之後,張騫終於找到機會逃出,當時西域距離漢中甚遠,張騫輾轉反側間便來到了大月氏,當時大月氏地區土地肥沃,人們安居樂業,張騫便在這裡停留了一年多。回漢過程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最終因為匈奴內亂得以返回長安。張騫此次出行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溝通了西漢與西域的聯繫,使西漢對西域開始有所了解。

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做了充足的準備,率領了300多名隨從,並攜帶這金幣絲綢數以萬計的財物,還有牛羊萬頭,二次出使西域。這次出行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解決與匈奴的矛盾,企圖與匈奴和解。第二便是要宣揚國威,通過向匈奴等地區擴散財物,勸說西域的各個氏族與西漢王朝聯合,化幹戈為玉帛。可是張騫並沒有解決與匈奴的矛盾,但是張騫的副使卻尋找機會拜訪了中亞的大宛、大夏等多個國家。這大大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了解和交流。張騫可以說是絲綢之路的開闢者,他的兩次出使西域,都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第一人」。

班超重塑絲綢之路

西漢末年,因為西方國家連年的戰亂,使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絲綢之路阻絕了。於是在東漢建國後,經過多次的改革,國力日趨雄厚,漢武帝便決定打通絲綢之路,派竇固率領軍隊北擊匈奴。

此時,班超為了報效國家,也毅然投筆從戎,跟隨著竇固出徵。班超因為生性勇猛,膽識過人,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屢建奇功。駐守邊關多年,多次擊退匈奴,並陸續平定了少數民族的入侵,掃清了邊境之患。伴隨著戰火的平息,西域各國也開始與漢朝恢復了聯繫,長久消失匿跡的絲綢之路再一次散發了光輝。西方各國紛紛派使節造訪東漢,帶來了許多的奇珍異寶。而東漢也將絲綢,茶等帶去西方各國,大大加強了中西的貿易往來。甚至出現了「大漠無兵阻,窮邊有遊客」的和平景象。班超無疑是絲綢之路重新開闢最大的功臣。

玄奘促進文化交流

唐代貞觀年間,因為崇尚佛法,玄奘也一心向佛,便決定西行求法,獲得了唐太宗的批准,玄奘率領眾人便開始了西行求法之路。途徑了今天的新疆、烏茲別克斯坦、克什米爾等多個地區。行程多達13800公裡。這個過程達到17年,經歷了56國,大大加深了東漢與印度的聯繫。並在回到長安之後撰寫了《大唐西域記》,這本書記載了玄奘出訪期間歷經的多個國家的語言、文字、貨幣、宗教等,進一步擴展了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路線

北線由長安出發,沿著渭河到達虢縣,(也就是現在的寶雞),經過汧縣(今天的隴西),穿越六盤水固原和海原,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天的武威),這條路線較短,而且供給條件十分差,需要經過高原和黃河,所以交易難度較大,是當時最早的路線。

南線是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邦(今天水)、狄道(今臨洮)、袍罕(今臨夏),由永靖渡過黃河,穿過西寧,越大鬥撥穀(今偏都口)至張掖。此條線路補給條件較好,但是線路較長,很少人選擇。

中線在上邦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莊浪河,翻越烏鞘嶺至姑臧。因為南線雖然補給好,但是因為繞線較長,北線又因為條件差。所以後來中線成為了絲綢之路的主要幹線。

南北中三條線路匯合,極大地促進了絲綢之路的貿易發展。

海上絲綢路線

海上的絲綢之路是由秦漢開始,興於隋唐,在宋元興盛。而在明代達到頂峰。因為明初的國力雄厚,便由鄭和幾次下海,大大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當時規模最大的港口就是廣州和泉州。

歷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分為三大航線:第一條被稱為東洋航線,從中國沿海到朝鮮、日本;第二條由中國的沿海到東南亞諸國,被稱為南洋航線;第三條是最長也是規模最大的西洋航線,從中國沿海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商品交流

「絲綢之路」開闢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商品的交流。在這條7000多公路的長路上,發生了數以萬計的貿易往來。正如「絲綢之路」這個名稱一樣,當時漢朝出產的絲綢是強盛文明的象徵,除此之外,同樣受到歡迎的還有瓷器。西方的各國元首和貴族都以穿著中國絲綢,家中使用才氣作為富有榮耀和顯赫地位的象徵。

除此之外,阿富汗的青金石隨著商隊不斷地流入到歐亞各地。這種可以充當貨幣使用的青金石,為促進歐亞貿易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也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而且在青金石流入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使原本作為商品的青金石增添了一層宗教色彩。

在東漢的絲綢瓷器傳到西方後,西方的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菠菜等水果作物也傳入到了東亞,極大的豐富了東亞人的日常飲食。而西域最富盛名的特產葡萄酒也隨著不斷的貿易傳入到了東漢的傳統酒當中。豐富了東漢的傳統酒文化。

文化交流

在商品貿易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了文化交流。當時作為世界先進的造紙術,只有在東亞及南亞部分才存在發達的造紙工藝。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紙製品開始在西域等更遠的地方出現。通過現在的考古發現,人們在樓蘭遺蹟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且當時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以及中亞地區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

在印刷術之外,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沿著絲路逐漸西傳。在敦煌、吐魯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模板和部分的紙製品。至今英國博物館還保留了唐代的《金剛經》。這恰恰說明印刷術至少在唐代就傳入了中亞。到了1466年,義大利甚至出現了第一個印刷廠,這項技術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歐洲。

宗教交流

隨著思潮之路的不斷發展,宗教也出現了相互傳播的現象。佛教在7世紀時便傳到了西域各國。像韓國、日本和亞洲的其他國家都有著佛教的出現。而後基督等外國教派也紛紛傳入中國。中國也因為受到外國教派的影響,出現了許多類似於基督的分支教派。有的甚至成為了民族的習俗。

現實意義

當今世界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加深。但是各國間的反戰問題依然非常嚴峻,而對「絲綢之路」的繼承——「一帶一路」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的表現。如今我國的油氣資源稀缺,對外依賴度依然很高。而工業基礎也較薄弱,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區。

「一帶一路的建設恰恰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與沿途國家的不斷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的自由流動,促進市場資源合理分配,高效配置,使工業化向更高更遠地程度發展。通過對沿線國家實現經濟政策的協調,開放更大範圍、更深範圍、更高水平的合作,打造歐亞地區區域經濟地一體化格局,為世界和平增添新的正能量,為人類和平做出重大貢獻。

古代」絲綢之路「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其在中國歷史上開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觸碰撞是不可埋沒的。通過絲綢之路,使得中西方在歷次碰撞中相互激發,相互學習,相互進步。互相從對方的體系中汲取本身所需要的營養,相互之間滋潤,使人類在學習中不斷發展進步,讓華夏文明不斷地煥發生機。

「絲綢之路「並不僅僅是單獨的「絲綢」之路,更是一種「經濟文化」交流之路。是一種技術而不是單一層面上的途徑。這也就是為什麼「絲綢之路」在眾多的傳播方式中最難讓人釋懷的原因。而「一帶一路」就是秉持著同樣的宗旨,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完美繼承。「絲綢之路」正好為「一帶一路」繪製了一幅完美藍圖。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國人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需要從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中汲取養分,從而使「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更加牢固、更加穩健。讓這「新絲綢之路」煥發出別樣的光輝,重塑那往日的輝煌。

作者/波森侃史

感謝您的認真閱讀,請點讚、評論、轉發支持一下我的作品,願你幸福!

相關焦點

  • 疫苗外交打開新絲綢之路,引爆「一帶一路」影響力
    (印度尼西亞總統 佐科)印尼是中國的鄰國,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夥伴。早在2013年就首次提出關於共同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兩國已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海洋支點」諒解備忘錄。此次印尼採購中國的疫苗並由總統向全世界宣布這個消息,讓印尼成為繼阿聯之後,全世界第二個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
  • 「一帶一路」讓夢想照進現實
    我跟隨調研團走進古絲路起點西安,與數十位中外學者就中歐班列如何帶動沿線發展、如何推進互聯互通、如何讓沿線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五年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合作加速推進,人民獲得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在這條承載著愛與夢想的道路上,也有很多溫暖人心的故事。
  • 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副主任李俊元:建設數字絲綢之路...
    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副主任李俊元,應邀出席本次產業網際網路峰會,並發表了題為《數字絲綢之路》的主題演講。01 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是黨的16屆五中全會的明確要求李俊元先生表示,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是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提出來的,總書記強調要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共同把握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共同探索新技術
  • 在「一帶一路」終點感受歐洲港口的魅力 | 「一帶一路」海外港口...
    相關閱讀:「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德國不萊梅組合港由不萊梅港和不萊梅哈芬港組成的不萊梅組合港,是歐洲最重要的通用港口之一。相關閱讀:「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荷蘭鹿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被譽為「歐洲門戶」,覆蓋全球逾千個港口的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及滾裝船航線,現在還正好處在「一帶一路」的終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經濟知識備考:一帶一路
    下面為大家分享: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經濟知識備考:一帶一路。所謂「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以,本文從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方面詳細的進行梳理。一、陸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指的是兩漢以後連接中國內陸和歐洲各國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 「一帶一路」改變古絲路起點西安對外開放格局
    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新華社西安4月12日電(記者劉書雲、李華)滿載50車太陽能板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日前由中國西北地區唯一特大城市西安出發,一路向西奔赴約12000公裡外的西班牙巴塞隆納。這是首次開行西安到巴塞隆納的中歐班列,也是今年中歐班列「長安號」不斷拓展「朋友圈」的新探索。西安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
  • 2020年定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點:一帶一路
    為了大家更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定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點:一帶一路。望大家及時查看:「一帶一路」一直屬於事業單位考試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它是我國近幾年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故而,本文將就其有關內容進行梳理。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所謂「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一帶一路」能給義大利和歐洲帶來什麼
    當地時間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政府籤署了中意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使得義大利成為西方七國集團(G7)中首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其意義不容低估。義大利對「一帶一路」的積極響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基於本國利益考量、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 「一帶一路」視域下的蘭州文旅融合與文化建構
    呂佩玲  「一帶一路」建設為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甘肅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古絲綢之路穿越甘肅長廊,是兩千多年來東西方之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是亞歐各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橋梁,也是中西文明相互吸引、相互借鑑、相互滋潤的文明之路。
  • 共建「一帶一路」 攜手闊步前行
    健康絲路助力抗疫近日,中國援建的位於衣索比亞首都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舉行了開工和揭幕儀式,這既是中非團結抗疫和中非友誼的見證,也是中國與非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的象徵。享有健康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健康絲綢之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居然有這些奇葩化妝品
    CBO記者 陳媚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系統勾勒了「一帶一路」路線圖。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觀象臺)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與各國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其一,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一帶一路」建設整體制度安排,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全文)
    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曆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在東南亞得到傳承。
  • 「一帶一路」的亮麗成績單
    在2020年6月份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寄予「一帶一路」倡議新期待:我們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一帶一路」英文名該怎麼取?
    最新的一個例子便是習近平主席為了便利亞洲與歐洲的經濟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所提出的創新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兩個倡議在中國被簡稱為「一帶一路」,其英文表達被直譯為「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s」。
  • 凝聚共識的力量:「中國尊」閃耀「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凝聚共識的力量」,論壇達成多項共識一帶一路」的傳播更需要中國故事。紫禁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古絲綢之路上的見證者。其擁有大量獨特的文化資源,用好它們,使它們能夠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做出更大的貢獻。為此,北京故宮文化以文物「亞·方尊」為原型演繹設計,打造具有代表中國文化的中國尊。
  • 「一帶一路」怎麼翻譯,the Belt and Road
    據國家發改委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進行了規範。在對外公文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縮寫用「B&R」。
  • 「一帶一路」為國際貿易打造「綠色通道」
    「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其跨度之廣、涉及之寬、縱度之深,無不讓人稱之為「大手筆」。因為「一帶一路」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地區經濟戰略,它的使命,是構建一個充滿活力、更具創新的「大舞臺」。而承擔主要運輸的鐵路,讓「開場戲」演的格外精彩。
  • 「跟著照片讓我們重走古絲綢之路」主題展覽來啦,感受絲路文明
    有一條路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長的路,那就是連通古今,穿越千年歷史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最初的作用是運輸古代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後來成為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 創新共建「一帶一路」
    習近平總書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指導的實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要的戰略創新。這個創新既是宏觀的又是長周期的,將影響今後中國發展的各方面。  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的實踐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有四個方面的戰略創新特徵。  第一,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