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人能記得那句經典的臺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應該每個人都會記得,這是戴比爾斯公司為自家鑽石打出的廣告,它讓全球女性對鑽石趨之若鶩,而戴比爾斯公司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天然鑽石的價格這麼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形成的鑽石晶瑩剔透、火光四溢,相比用克作為度量的黃金,鑽石則要更加離譜,每克拉的價格都能輕鬆破萬,完美成色的鑽石還會賣得更貴。不過如今鑽石將要面臨一場浩劫,那就是天然鑽石的龐大產量以及人造鑽石的日益成熟。
在前段時間的戴比爾斯公司財報中,我們能夠發現公司營收大幅下跌,甚至跌破了百分之二十五大關,這在此前都是從未有過的數據,也是最差的年初銷量。如果只是第一次下跌,那我們還可以很樂觀的估計戴比爾斯公司能夠迅速調整回暖,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雖然上次銷售額下跌沒有這次來得迅猛且誇張,但也同樣明顯。
雖然戴比爾斯的CEO對此作出了解釋,但我們不難看出鑽石的價值已經開始出現問題,泡沫經濟正在面臨倒塌。天然鑽石的定義是誰提出的?戴比爾斯公司;鑽石成色定義是誰提出的?戴比爾斯公司;鑽石價格又是誰定調的?還是戴比爾斯公司。在不停的「定規矩」過程中,無數人相信了「天然的就是最好的,鑽石產量很低,價值很高」這樣的話,但其實如今的人造鑽石已經能達到專櫃都分辨不出來的水平。
我們把問題一個個拿出來說。首先是天然鑽石的開採量,2017年為1.42億,2018年為1.51億。你認為很多嗎?其實地球上還未開採的鑽石是每年產值的數千倍,開採鑽石的產量低不是因為難以開採,而是通過這種方式控制每年的天然鑽石產量,營造一種「鑽石很稀有」的錯覺,並且控制市場價格。如果一口氣開採鑽石,那整個市場的價格將會大幅下跌。
再說第二個問題。人工鑽石和天然鑽石有什麼區別?其實就只是差了人造二字。從20世紀中旬人們造出了第一顆人造鑽石開始,人造鑽石的水平一直在提高,如今商用人造鑽石的水平已經相當成熟,不論是從外表、火光還是化學性質都和天然鑽石找不到什麼差異。
第三個問題,人工鑽石的產量。每年人工鑽石的產量約在一百一十億左右,其中包括了工業用人造鑽石;而在全球總產值中,我國人造鑽石產量大概佔到九成;這九成產量中只有不到百分之零點一用於商業銷售。說到這裡有的人應該已經反應過來了,人造鑽石是可以直接供應給國際鑽石珠寶銷售商的,那麼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可以說是沒有差別。
我們再來設想一下,如果我國的鑽石產量不變,將一部分用於工業鑽石的生產力改為生產珠寶用途鑽石,即使是百分之一二,也會讓整個鑽石市場的格局變天。黃金會有這種情況嗎?明顯不會,黃金是硬通貨,是貨幣的實體化代表,它有著自己真正的價值,無法被複製、也無法再生,所以鑽石的價格虛浮、黃金的價格穩定。
如今美國FTC對珠寶用鑽石的定義已經悄然更改,其中的「自然」和「合成」二詞被刪除,鑽石的天然與否已經逐漸被人們忽略,這樣高價又了無價值的「昂貴玩具」,還能堅持多久呢?大家的看法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