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交!在我化工人看來,不就是碳元素嗎,便宜十倍而數據完全一樣,不明白為啥要交這智商稅,給媳婦多買個包她不開心嗎?
曾經,知名鑽石開採商俄羅斯埃羅莎公司宣布發現了一顆重達190.77克拉的寶石,引發珠寶行業震動。
鑽石的價格極其昂貴,一枚1克拉鑽戒的價格至少要6萬塊,而1克拉,重量不過0.2克而已。
但你知道嗎?現代科技已經能夠人工合成鑽石,人工鑽的品相與天然鑽並無區別,價格卻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
人工鑽、天然鑽,你選哪一個?
1. 真愛還是騙局?鑽石真相
很多文章都在說,鑽石是一場商業騙局。
我不同意這種說法,鑽石不過是一場高明的商業營銷罷了。
這場營銷的源頭,要從一句廣告語說起。
70年前,鑽石巨頭戴比爾斯喊出「A Diamond Is Forever」,翻譯成中文便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句堪稱史上最成功的的廣告語,將鑽石透明、堅硬的特質與愛情綁定在一起,讓鑽石成了真愛的象徵,深入人心。
在今天,結婚的時候,就該有鑽戒。沒有鑽石的婚姻,似乎是不完整的。
(手持鑽戒求婚,是影視劇常有的橋段)
當無數的痴男怨女掏腰包買鑽石的時候,鑽石廠商開始壟斷鑽石市場。
首先是控制上遊——礦源。
天然鑽石,地球上的儲量非常大。僅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鑽石礦儲量就有上萬億克拉。
1988年,蘇聯阿爾汗格爾斯又發現了新的金剛石礦,估計儲量約2.5億克拉,且50%為寶石級。
如此巨量的鑽石一旦流向市場,必然引發價格暴跌。
鑽石商家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以戴比爾斯家族為首的商家控制了鑽石行業的上遊供應,世界上超過一半的鑽石礦都屬於戴比爾斯,控制出貨量就控制了價格。
其次是控制下遊——標準。
控制上遊礦源後,幾大商家又組成商業同盟,制定了五種切割辦法、鑽石分級制度(4C)等行業標準,加大鑽石行業的準入門檻和加工難度,打擊私人礦主開採礦石。
(圓形明亮式切割)
在這場商業營銷中,買家與賣家,你情我願,不存在欺騙。因為,鑽石與愛情的關係,本身就是無法證實抑或證偽的。
當然,鑽石能夠賣出高價的另一個原因,是鑽石商家一直在強調,鑽石非常稀有。
從2019年開始,天然毛坯鑽石產出將出現年均1-2%的下滑,而銷量將出現3-4%的上漲,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換言之,很多人未必相信鑽石代表愛情,但考慮到鑽石稀有昂貴,物有所值,買了也不吃虧。
2. 人造鑽,中國來了
鑽石商業營銷能夠玩下去,是因為在「鑽石代表真愛」的語境下,消費者沒得選。
現在一切改變了,因為人造鑽石來了。
鑽石,不過是碳元素組成的石頭而已。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碳元素。如果掌握將碳元素變成鑽石的技術,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鑽石。
實際上,這種技術60年前就有了。
1953年,瑞典的一家電氣公司成功合成了微晶鑽石。次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組建的一個研究小組歷經3年的實驗,也成功合成出鑽石。
不過,這些人造鑽大多用於工業領域,規模也不大,直到中國參與進來。
中國涉足人造鑽石,也是被逼無奈。
鑽石以堅硬著稱,被譽為「最硬最鋒利的工業牙齒」,不僅是加工高難材料的工具,還是極佳的光學材料和半導體材料。對一國之工業來說,不可或缺。
(鑽石最常見的用途,就是切割玻璃)
中國鑽石資源貧乏,長期以來依賴蘇聯或剛果進口。19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和剛果獨立後,中國的鑽石來源被切斷,嚴重影響了精密製造和國防工業的發展。
為擺脫這種困境,1960年中國開啟「人造鑽石試驗研究」項目。三年後,在自主生產的高壓裝置上,中國成功合成鑽石。
目前,人造鑽石主要有高溫高壓法與氣相沉積法:
高溫高壓法:用石墨為原料,在金屬觸媒的幫助下使用高溫高壓法培育鑽石。
化學氣相沉積法:用電把甲烷乙炔等含碳氣體分解,讓碳原子逐層生長到籽晶上面。
(國產鉸鏈式六面頂壓機)
中國在高溫高壓法領域幾乎處於壟斷地位,憑藉著在關鍵設備四面頂機、六面頂機上的優勢,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人造鑽石生產國。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造鑽石產量約為250億克拉,佔據全球90%以上,連續15年世界第一。
(中國人造鑽石(金剛石)年產量)
高溫高壓法合成的是小顆粒鑽石,因此,中國製造的大多是小顆粒鑽石。中國在氣相沉積法合成的大顆粒鑽石上,不佔優勢。
不過,這也即將成為歷史。今年10月,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宣布,在實驗室用一星期就可以「培育」一顆1克拉大小的鑽石。
天然鑽石,可能要經過大自然長達億萬年的鬼斧神工,才能形成。而人造鑽石,只需要一個星期便能在實驗室「種出」。
這種技術與人造肉非常類似,幾乎擺脫了天然鑽在時間、原料上的限制。
此外,《中國黃金珠寶》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共有7000臺六面頂壓機,其中的5000臺因產能過剩閒置。一旦投入使用,必然能大規模量產人造鑽石。
這將極大衝擊國際鑽石供應鏈,甚至重塑由西方企業壟斷的全球鑽石業。
3. 天然鑽石商家的反擊
人造鑽石的優勢是量大、便宜。
根據摩根史坦利的調研報告預計,到2020年,小顆粒人造鑽石的市場售價將達到同級別天然鑽石的50%,而大顆粒人造鑽石的售價有可能降到同級別天然鑽石的30%。
這對天然鑽石,無疑是個壞消息。為此,天然鑽石商家絞盡腦汁打壓人造鑽石。
先是輿論造勢,宣揚人造鑽石的種種缺點。
人造鑽石一開始從品質上確實不如天然鑽。但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造鑽石的品質迅速提升。中國合成的鑽石,經測定後確認,與天然金剛石的數據相同。
(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數據對比)
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即便是鑑定專家也無法通過肉眼識別,只能藉助使用偏光顯微鏡才可以看到生長紋。後期加工後,1克拉左右的人造鑽石連生長紋也看不清,與天然鑽沒有任何差別。
一招不行,再想其他招。天然鑽石商家又想起了營銷的老套路,宣傳天然鑽石如何比人造鑽石稀有、高貴,更代表真愛。
但有意思的是,全球最大的鑽石銷售商戴比爾斯,前兩年還堅稱自己不會銷售培育鑽石,最近又推出了自家的人造鑽石子品牌Lightbox,以1克拉僅需800美元的價格兜售其人造鑽石,價格只有天然鑽的十分之一。
嘴裡拒絕,身體卻很誠實。
戴比爾斯的如意算盤是,既然人造鑽石來勢洶洶,不如先下手為強。
一方面,可以搶佔人造鑽石市場,掌握主動權和控制權。另一方面,給人造鑽石貼上「低價」的標籤,將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區分開了,保住自己在天然鑽石市場的地位。
4. 少交點「智商稅」
戴比爾斯的做法,看似攻守兼備,卻也變相承認了人造鑽石的地位。
實際上,人造鑽石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
除了戴比爾斯,施華洛世奇、周大福等珠寶商也已推出了人造鑽石產品。股神沃倫 · 巴菲特、推特創始人埃文 · 威廉、美國演員萊昂納多 · 迪卡普裡奧等人也開始投資人造鑽石。
2018年7月,在最新發布的珠寶指南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使用了62年的鑽石定義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天然」 兩字,無疑給人造鑽石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關於天然鑽石與人造鑽石,河南理工大學理化學院副教授臧傳義曾打過一個通俗的比方:
天然和人工的區別就好比河流裡的冰跟冰箱裡的冰的區別。
河流裡的冰與冰箱裡的冰,當然都是真冰。
實際上,愛情能否恆久遠,與購買的鑽石沒有關係,與購買鑽石的人有關係。
如果你還堅信鑽石是愛情的象徵,還想買鑽石,那我建議你不妨買人造鑽石:因為它來自實驗室,更純粹,閃耀著科技之光。
因為它更便宜,能少交點「智商稅」,還是少交點吧。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化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