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鑽石發展簡史

2021-01-11 騰訊網

合成鑽石這一概念,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近幾年,隨著戴比爾斯、施華洛世奇等眾多知名珠寶品牌紛紛涉足合成鑽石領域,合成鑽石這一浪潮也愈演愈烈。當然,這一切無不依託於愈加成熟的合成鑽石技術。

CVD法合成鑽石生長過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寶石之王」鑽石當然也不是那麼好「造」的。回顧合成鑽石的發展史,可以說也是近代科學的發展縮影,其中的每一點進步都得益於無數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

早期探索:鑽石的本質是什麼?

17~18世紀

鑽石的人工合成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科學家們嘗試探索天然金剛石(鑽石的礦物名稱)的化學成分。17至18世紀,為了弄清金剛石究竟是什麼,科學家們做了大量測試,不斷接近「真相」。

1675年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得出「金剛石是可燃的」這一結論。

1772年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發現燃燒金剛石所得的產物會使石灰水變渾濁,從而證明了金剛石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

1796年

英國史密森·滕南特(Smithson Tennant)率先發現金剛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為為人工合成鑽石的探索開啟了一扇大門。

合成試驗屢屢失敗:哪條路才是對的呢?

19~20世紀

近200年的時間裡,鑽石的合成也鮮有進展。畢竟天然鑽石是在地表以下一百多公裡深處,巨大的壓力和高溫下產生的。而在系統的熱力學知識成型以前,科學家們的試驗自然是困難重重。雖然眾多試驗均告失敗,但其中有幾位科學家影響重大,為後來的合成鑽石技術提供了方向。

1880年左右

蘇格蘭化學家漢納(James Ballantyne Hannay)採用將碳氫化合物、骨油與鋰的混合物密封在堅固的鐵管中,並在爐中加熱數小時以析出晶體的方式來製造鑽石。在80餘次的試驗中,大多數鐵管都爆炸了,只有個別倖存,而在殘餘物中發現了一些很像鑽石的結晶物。這些結晶物後來被提交到了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

1943年,在漢納逝世11年後,通過現代X射線衍射技術證明了這些結晶物就是鑽石。但此後,用他記錄的方法再沒有人成功製造出鑽石,科學界對這些鑽石晶體的來源和漢納的可信度也爭論了數十年。但是,漢納的方法為鑽石合成提供了正確的思路,即在人工條件下創造高溫高壓環境有可能生成鑽石。

1894年

法國化學家莫桑(Ferdinand Frederick Henri Moissan)採用了跟漢納類似的方法,他用電爐加熱碳坩堝,使裡面的碳和鐵溶解並且飽和,然後將其迅速冷卻,產生很高的內壓,從而析出結晶物。這種方法曾被大多數科學機構所接受,曾一度成為20世紀前30年代許多化學教科書中的經典教學案例。但莫桑的試驗產物沒有被保存下來,無法證明是鑽石,後來有人重複進行該試驗,也只有碳化矽產生。

而莫桑的家人則認為,莫桑的助手為了終止他的不斷試驗,將一顆天然鑽石放入了裝置中。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莫桑博士的試驗結果究竟是怎樣的,他都是珠寶界應當記住的科學家。1894年,莫桑博士在一些隕石中發現一些碳化矽顆粒特別明亮很像鑽石,但地球上從沒發現過此類物質。1905年,為了表示對莫桑博士的尊敬,這個新礦物被命名為Moissanite,也就是如今市場上所稱的莫桑石(合成碳化矽)的天然對應物。

1947年

美國實驗物理學家布立基曼(Percy Williams Bridgman)進行過合成鑽石的試驗,雖然失敗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布立基曼已經接近了合成鑽石的臨界限。他發明的自密封加壓裝置—帶壓(Belt)裝置,壓力可高達40萬大氣壓。後來他公開發表的D-G相平衡圖,解決了合成鑽石需要超高壓高溫的理論問題。

鑽石生長理論和高溫高壓技術的不斷成熟,昭示著合成鑽石只差臨門一腳了。

曙光:成功是不斷探索的結果

20世紀

20世紀開始,由於鑽石優越的性能,工業級鑽石被廣泛應用於建材、鑽探等各領域。需求量的攀升和自然資源的緊缺,使得各國開始大力開展鑽石的合成探索試驗。

Tips:金剛石消耗比曾一度作為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衡量指標。

1954年左右

在歷經4年試驗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採用高溫高壓法和壓帶裝置成功合成了鑽石。並在1958年開始銷售合成鑽石,短短一年內產量就達到75萬克拉。

當然,通用電氣公司並不是合成鑽石領域的獨行者。1953年,瑞典工程公司(ASEA)就採用壓力球裝置成功合成了40顆鑽石小顆粒(直徑約0.5mm)。由於合成出的晶體比預期的要小,ASEA嘗試改善實驗條件以期獲得更大的晶體,因此並沒有第一時間公開發表。而正在此時,通用電氣公司公布了他們的合成成果。

1963年

北京通用機械研究所和地質科學院在採用兩面頂壓機試驗成功,經鄭州磨料磨削研究所及地質科學院的分析測試,確定中國第一顆合成鑽石於1963年12月6日誕生。

各國成功合成鑽石的時間

儘管各國合成鑽石陸續成功,但由於總帶棕黃色調,所以長期僅供工業用途

早期合成鑽石帶有濃重棕色調(左HPHT法,右CVD法)

1971年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培育出了第一批達到珠寶級別的高品質合成鑽石,但製造成本高昂,很難進行商業化推廣。

至2007年

此後科學界又不斷改善技術,使合成鑽石更大、更好也更便宜。越來越多公司加入其中,成功製造出了出了黃鑽、粉鑽等彩鑽。至2007年,彩色合成鑽石技術已較為成熟,成為物美價廉的珠寶替代方案。

合成鑽石,顏色等級豔黃色

雖然彩鑽已經足夠美麗,但各大合成公司和科學家們都堅持朝著最終目標努力——合成出寶石級的無色鑽石

2012年

Gemesis公司宣布掌握了IIa型無色鑽石的合成技術,可謂合成鑽石技術的重大突破。畢竟IIa型天然鑽石也僅佔目前世界天然鑽石產量的2%不到。

2015年

寶石級合成鑽石技術的日趨成熟、其市場化的誘人前景,吸引了許多傳統珠寶商加入其中。2015年12月,美國最大的珠寶製造商Stuller開始銷售合成鑽石。

2018年5月

2018年5月29日,戴比爾斯對外正式宣布推出全新的合成鑽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無色、粉色、藍色三種顏色的合成鑽石將統一以每克拉800美元的價格出售。

2018年7月

2018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最新發布的珠寶指南中,對使用了62年的鑽石的定義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天然」二字。允許使用「培育」(Culture)一詞作為前綴用於實驗室生長的鑽石。這標誌著人們對人工合成鑽石的認可和接納。

2019年

從2019年7月1日開始,GIA實驗室生成的鑽石報告和鑑定報告不再使用「合成」一詞,而採用「實驗室培育鑽石」等詞彙。

GIA實驗室在合成鑽石腰圍上的標記字樣

2020年

2020年1月的巴黎高級時裝周上,施華洛世奇公布了首批實驗室合成彩鑽,涵蓋了16種顏色,其中包括了紅色、橘粉色、青綠色等天然鑽石中罕見的色調,但價格尚未公布。

施華洛世奇實驗室合成彩鑽

如今,合成鑽石大規模進入市場已成必然趨勢。但因為價格、稀有性的差異,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受眾和定位已逐漸分化,顯現並頭發展的苗頭,而這無論是對行業還是消費者都是喜聞樂見的良好趨勢,畢竟讓科技服務於大眾才是合成鑽石技術的初衷。

— THE END —

作者介紹

ABOUT THE AUTHOR

潘彥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碩士,英國皇家寶石協會珠寶鑑定師(FGA)。現任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檢珠寶培訓中心講師,主要從事鑽石、彩色寶石及玉石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授課風格生動親切、深入淺出,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學以致用。

相關焦點

  • 合成鑽石全解析
    2012年5月,IGI安特衛普實驗室在一位鑽石商人送檢的605顆鑽石中,經鑑定發現其中混有461顆未經披露的合成鑽石。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如此大量未經披露的合成鑽石送檢。IGI當時即將此次檢測的關鍵信息通報給行業內其他主要鑽石鑑定實驗室,讓業界提高警惕。隨著近幾年鑽石合成技術的不斷發展,合成鑽石可以達到的淨度、顏色、克拉重量均比過去有顯著提高。
  • 合成鑽石是「李鬼」嗎?
    NGTC:鑽石的仿製品當中有人工寶石也有天然寶石。人工寶石主要有玻璃、人造鈦酸鍶、合成立方氧化鋯;天然寶石主要有水晶和鋯石。但是不能把合成鑽石稱為仿製品,因為它的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質與鑽石基本相同,合成的鑽石依然是鑽石。Q:合成鑽石有哪幾種?消費者能用肉眼分辨出來嗎?
  • 合成鑽石簡介及鑑別小知識
    而這些中最大的衝擊莫過於戴比爾斯推出的合成鑽石銷售公司,那什麼是合成鑽石,合成鑽石的出現又是否能影響到天然鑽石的市場呢?合成鑽石,顧名思義就是人工合成的鑽石,他的化學成分和結構,與天然鑽石是一樣的,當然各種化學物理性質也與天然鑽石一樣。
  • 可以買合成鑽石嗎?合成鑽石能不能買
    合成鑽石近兩年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而人們對於合成鑽石的態度也是各有不容,有的認為合成鑽石是環保材料、物美價廉,值得購買;有的則認為合成鑽石是完完全全的冒牌貨,對此嗤之以鼻;那麼合成鑽石可以買嗎?合成鑽石指在實驗室或或工廠裡通過一定的技術與工藝流程製造出來的與天然鑽石的外觀、 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完全相同的人工材料。它還有另外2種叫法:人造鑽石和培育鑽石。合成鑽石越接近天然鑽石的特性越好,目前合成鑽石在晶體結構的完整性、顆粒大小、透明度、各種美麗的色彩等方面已經可以與天然鑽石相媲美。而它們的折射率、色散和硬度等特性也是別無二致。
  • 天然鑽石與合成鑽石該如何辨別?
    而合成鑽石的化學和物理特性與天然鑽石非常接近,相比而言更難鑑別。為了準確的區分天然與合成鑽石,GIA 在過去 30 年裡對合成鑽石的製作及鑑定方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此外,高純度無色鑽石(IIa 型或較弱的 IIb 型)的生長率比 Ib 型合成鑽石的生長率低,因此在溫度和壓力條件下需要更長的生長時間和更大的控制。雖然生長優質無色 HPHT 晶體一直都很困難,但最新發展技術已經能製造出用於超過 10 克拉的鑽石晶體。藍色合成鑽石的出現是因為在鑽石生長過程中添加了硼。
  • 這可能是合成鑽石!
    1 合成鑽石到底是什麼合成鑽石簡介合成鑽石是通過科學方法生產出的人造鑽石,而非在地質變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天然鑽石。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在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光學特性和物理特性方面沒有區別。大多數合成鑽石根據其合成技術的不同,可被歸為HPHT(高溫高壓)鑽石或CVD(化學氣相沉積) 鑽石兩大類。HPHT鑽石和CVD鑽石與天然鑽石几乎完全相同,其在原子結構層面的差異,只有由專業鑑定師在寶石鑑定實驗室裡才能識別出來。儘管合成鑽石在目前的珠寶市場中所佔比例很低,其發展趨勢卻不容忽視,並且鑑定難度越來越高。
  • 「培育鑽石」「種植鑽石」無非就是合成鑽石
    我還是想問問「實驗室培育鑽石」,把人工鑽石改個名稱「實驗室培育鑽石」我們不反對,但請告訴我們這與幾十年前已經存在的合成鑽石有什麼革命性的改進與不同?哄別人睡,故事要有趣,人才能睡著。很多人裝睡,是不會買你的帳。那些罵鑽石的大咖現在不作聲了,文章發了銀子收了,才不管那些虔誠的被忽悠瘸的吃瓜。
  • 天然鑽石 VS 合成鑽石,應該如何鑑別?
    那麼,合成鑽石究竟該如何鑑定呢?一起來往下看學習一下吧!要想區分天然與合成鑽石,首先需要了解鑽石是如何分類的:根據鑽石有無氮原子,鑽石可分為 I型和 II 型鑽石,I 型鑽石含有雜質氮原子,而 II型鑽石則沒有。
  • 淺述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的區別
    今天瀏覽鑽石相關資訊的時候看到一條「人工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完全沒有區別,天然鑽石根本就是智商稅!」的內容。我「啪」一下就點進去了,很快啊!然後金匠看完就笑了笑,隨之有了這篇文章。合成鑽石與天然鑽石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且慢慢往下看。
  • 培育鑽石簡史:羅馬非一日建成
    通過一個半世紀的實驗摸索,在無數次的失敗之後,1952年美國聯邦碳化矽公司、1953年瑞士工程公司(AESE)、1954年通用電氣公司(GE)、1959年南非、1960年前蘇聯和日本、1963年中國(王光祖,河南)相繼成功合成出鑽石。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如何生長出寶石級鑽石大單晶成為培育鑽石領域的研究難點。
  • 如何鑑定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
    合成的鑽石容易出現黑色的金屬包體,這個是比較典型的特徵。,對於大多數人過於專業,也相對比較麻煩,並且不具備足夠的可信度,那麼可以通過專業鑑定直接了當的看出是合成鑽石還是天然鑽石。天然寶石的定名直接使用天然寶石基本名稱或其礦物名稱,不必加「天然」二字,因此天然的鑽石不會在前綴加「天然」兩字,在鑑定證書中是直接以「鑽石」命名;合成寶石的名稱應在對應的天然珠寶玉石基本名稱前加「合成」二字,因此如果是人工合成的鑽石,必須前綴加合成兩字,即「合成鑽石」。
  • 別做夢了,合成鑽石無法媲美天然鑽石!
    但是現在的合成鑽石卻挑戰了天然鑽石的地位,日前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中的中產階級對鑽石的需求非常旺盛,造成了鑽石價格的上漲,因為人工合成鑽石的價格比鑽石廉價,人工合成鑽石就很有市場,但是合成鑽石真的可以媲美天然鑽石嗎?
  • 如何分辨人工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鑽石的辨別。鑽石並不是日常的必需品,更不是快消品,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或是在結婚等儀式中才會使用到,被賦予了獨特的意義。但是在挑選購買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挑選鑽石最怕的就是遇到造假冒充的,其中市面上也不乏人工合成鑽石,嚴格意義上說,人工合成的可以用於電子產品內部,但是不允許在珠寶市場上流通。
  • 貴不是鑽石唯一的缺點?人工合成鑽石已成主流?
    由於稻草燃燒後主要成分為碳,和鑽石成分相同,人們調侃曰:稻草可變「黃金」。目前人工合成鑽石的方法主要有:化學氣相沉積CVD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和高溫高壓HPHT法(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2]。前者是化學氣相沉積法沉積鑽石,後者是通過高溫高壓的方式合成鑽石;CVD以生產大顆粒鑽石為主,HPHT主要生產小碎鑽。
  • 洛華珠寶實驗室合成鑽石的奧秘
    實驗室製造、設計、培育、合成或人工製造,無論您聽過哪一個名稱,現在能夠通過科技的方式來將鑽石的璀璨光芒變成現實,讓實驗室合成鑽石現在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那麼接下來洛華珠寶給您揭開合成鑽石的面紗。實驗室合成鑽石已用於工業用途超過 50 年,但其質量和價格在近十年才有了大幅發展,意味著這些實驗室合成鑽石現在也能夠用於珠寶首飾中。在實驗室內變更「配方」,也意味著這些實驗室合成鑽石也可以有不同的顏色,包括美麗的藍色和粉色。
  • 合成鑽石和莫桑鑽的區別
    合成鑽石和莫桑鑽並不是同一個物品,但它們都經常被當作天然鑽石的替代品,相似的外表令消費者很難區分它們,甚至有些非專業商家也無法說清楚兩者的概念,那麼合成鑽石和莫桑鑽之間的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為大家分享合成鑽石和莫桑鑽的區別。
  • 不能人工合成的鑽石——黑鑽石
    鑽石很珍貴,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可以用石墨人工合成了。所以說市場上看到的很多小型鑽石價格並不高,在高溫高壓下普通石墨就可以轉化為鑽石。在2300℃、15到18萬個大氣壓的高溫高壓環境下,廉價的石墨就會變成名貴的鑽石。
  • 人工合成鑽石來了,你還會選擇天然鑽石嗎?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市場上出現了人工合成鑽石(實驗室鑽石)的身影,那麼,關於天然鑽石和人工合成鑽石您又了解多少?你還會選擇天然鑽石嗎? 有朋友會問,天然的鑽石與合成鑽石主區別在哪,具體來說,所有的寶玉石,天然與合成或優化處理,可以藉助儀器通過顯微鏡、10倍放大鏡、螢光燈、多色性、紅外譜來區分,比如鑽石與合成鑽石可以這麼來看
  • 鑽石恆久遠?中國合成鑽石可能徹底顛覆全球市場
    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中心(Antwerp World Diamond Center)發言人Margaux Donckier也提到,中國乃至亞洲是人造鑽石的主要生產地:「雖然合成產品僅佔消費者市場的3%至5%,但份額正在迅速增長。」
  • 大量高質量人工合成鑽石進入市場,天然鑽石地位不保?!
    近段時間我看到網上有一些文章、視頻裡看到過說現在合成鑽石的技術很發達,生產出的合成鑽石達到珠寶級,價格低可替代天然鑽石,身邊的不少朋友都來問我是不是真的,害怕自己買的鑽石價值會受到影響,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我就在這裡從鑽石合成工藝、市場行為、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的區別這幾個方面詳細為大家講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