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鑽石——獨特、瑰麗、神秘的大自然饋贈,一直以來以其稀有和炫彩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在每一顆獨一無二的鑽石背後,都是一份大自然的奇蹟。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市場上出現了人工合成鑽石(實驗室鑽石)的身影,那麼,關於天然鑽石和人工合成鑽石您又了解多少?為什麼天然鑽石更值得您的收藏和賞鑑呢?這篇文章將會告訴您真相!早在地球孕育生命之前,就已經有了鑽石。大多數鑽石形成於一到三十億年前,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年輕的鑽石也超過一億歲了。它們起源於地底下100公裡處,3到4億年前的火山噴發將它們推到地面,這遠早於恐龍漫步的年代。鑽石是我們大多數人能夠擁有的最古老的物品。鑽石十分稀有,幾乎不可再生,因此每天都在繼續減少。鑽石的開採數量在2005年達到頂峰,在未來數十年中將大大減少。如今您已經很難找到含有鑽石的金伯利巖,這是一種古老的地下火山管道,儲存有當今的大多數鑽石。實際上,今天產出的大多數鑽石都來自幾十年前發現的金伯利巖,這就是為什麼鑽石產量逐年下降而鑽石越來越稀有、越來越珍貴的原因。千禧一代貢獻了鑽石珠寶需求總值的59%,而他們僅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研究表明,千禧一代對真實的、稀有的和珍貴的產品抱有濃厚的興趣,而擁有十億年歷史的鑽石是其生活和人際關係中真實性的情感表達。一顆真實的、天然的鑽石在我們的世界中被賦予了深厚的情感含義。2006年的電影《血鑽》中所描繪的1990年代和年代的產物「衝突鑽石」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過去。如今,整個行業實行了嚴格的控制措施,例如金伯利進程——確保不會交易來自衝突地區的鑽石,99.8%的鑽石符合金伯利標準。此外,所有主要生產商都有適當的保障措施,以確保他們的鑽石生產是可靠的。鑽石行業為全球1000萬人提供了生計,其中包括150萬非洲和南美的手工匠人和小型礦工及其家庭——他們提供了世界15%的鑽石,其生計就取決於人們對鑽石的需求。在波札那發現的鑽石礦已使該國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轉變為中等收入國家,其中鑽石收入佔了波札那GDP的三分之一。如今,那裡的每個孩子都可以免費接受教育直至13歲。在印度古吉拉特邦,鑽石行業從業者約有100萬人,他們支持著社區的建設,並為學校和醫院提供資金。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無論按照哪個標準,鑽石開採對環境的影響都非常小,在開採鑽石的過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學物質,而且大多數礦業公司都受到政府和當地社區的密切監察。同樣的,打磨1克拉天然鑽石的碳排放要小於大多數類似規格的CVD(化學氣相沉積)合成鑽石的碳排放。合成鑽石具有與天然鑽石相似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但它們並不相同,並且易於檢測。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在2-3周內合成實驗室鑽石:高壓高溫法(HPHT)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每種方法都會留下與人工生產的鑽石不同的生長痕跡和明顯痕跡,因而使用專業工具可以識別出它們。此外,大多數合成鑽石需要進行顏色處理,以糾正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變形。合成鑽石的生產周期一般為數周,生產商們通常宣稱他們的產品「對環境無害」、「透明」和「誠信採購」。但是,這些宣稱通常含糊不清,沒有根據,並且幾乎從未公開產品的來源。絕大多數消費者不認為工廠生產的合成鑽石是真正的鑽石,因為它們不是地球上歷經億萬年自然形成的。調查顯示,隨著消費者了解到合成鑽石的內在價值上的缺陷,越來越少的消費者計劃用它來紀念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或許,我們把它們稱為快時尚珠寶更確切一點。最近第三方研究表明,天然鑽石每克拉的碳排放量比合成鑽石少3倍,僅相當於生產3部iPhone所需的碳排放量。合成鑽石需要大量能量才能在短短幾周內複製一個有10億年歷史的自然過程,同時還需要大量的水來冷卻反應堆。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合成鑽石的零售價格必將持續下跌,因為合成鑽石的生產成本幾乎完全由用電量決定,商家們可以有很多方法降低成本,例如選擇電費相對較低的區域作為生產車間,僱傭更廉價的勞動力等。因此, 就紅寶石、藍寶石或祖母綠等彩色寶石而言,合成寶石的價格約為天然寶石價格的10%。而且,合成鑽石與天然寶石最大的區別在於,合成鑽石每克拉成本取決於規模,產量越大,每克拉的成本就越低。而天然寶石不會因為規模經濟而發生價格「跳水」的現象。每一顆鑽石,都有它的故事,從它們成為鑽石的那一刻起,直至它們被陳列在櫥窗裡。Top 2. 30-50%漲幅,珠寶在危機之後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