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渡蘭(ID: dulantea)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讀書,往往能影響一個人的容顏和氣質,「三日不讀書,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林清玄也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即改變氣質,多讀書.」
時光漫漫,年齡漸長,容貌終究要經歷歲月的磨蝕,但書籍能讓靈魂一直在路上,越發豐盈。
讀書,才是最好的化妝師。
有詩云:「人生能有幾度春?歲月無情催人老。」
在歲月的風霜下,英雄會白頭,美人會遲暮。
可是總有一些人,似乎能躲過流年的刻薄,被時光溫柔以待。
比如林青霞。
從飾演瓊瑤片裡的清純女孩,驚豔世人;到38歲出演《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締造了影史最為經典的形象之一。
有句評價很是貼切:林青霞不管哪一種美,都有著讓三軍易幟的絕代風華。
息影后,林青霞走入婚姻,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她反而有了更多時間去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她說:「現在我的客廳,書房,睡房,洗手間和鏡子上,到處都是書」。
她知道蔣勳在臺北講美學,便趁每周回臺探望父親時去上課,還廣泛結識文化界的朋友,愛上讀書與寫作。
前些日子,林青霞重現熒幕,網友驚呼:我們都老了,60多歲的她,更加光芒萬丈,美得端莊大氣,溫婉動人。
她的面容難抵歲月的侵蝕,但是她沉穩平靜,由內而外散發著書香氣,古典優雅的美,任是刻薄的時間也無法抹去。
人們常說,三十歲之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三十歲之後的容貌是自己修來的。林青霞,是對「美人在骨不在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最好詮釋。
歲月未曾饒過任何人,再美的皮囊都只是短暫的。
但是,美麗的靈魂能穿透時間的滄桑,優雅地走過悠悠歲月,活出自己最好的模樣。
有句話講: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同樣,世上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成了你的氣質。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的人,臉上有著書香的氣質,心靈是充盈的,精神是富足的,讀書的人,內心越發的清淨,塑造出獨立的風骨。
大染缸一般的娛樂圈中,「音樂詩人」李健,是一股清流,永遠謙遜、低調、樸實,最難得的是那份翩翩少年的乾淨。
成名後,李健沒有被虛名浮利牽著鼻子走,拒絕90%的邀約,他曾表示:「好的生活,是平靜的生活。」他喜歡待在自己的私人空間裡,安靜地聽音樂、閱讀、思考。
在李健的家裡,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茶具,滿滿一面牆都是書。
作家餘華曾說,李健歌如其人,他的音樂很安靜,他的人也很安靜,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種安靜的東西。
讀書,潔淨了他的心靈,使他不迎合外界的喧噪,獲得沉澱後的寧靜,保持了最純粹的自我。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有個高票回答: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那些年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讀過的書,很多都已記不太起,成過眼煙雲了。
但它們的養分卻保留了下來,在我們的氣質裡、在談吐上,在生活和文字的點點滴滴中。
女學者被稱為先生的人不多,在《朗讀者》舞臺上,有一位老人,93歲的葉嘉瑩氣質卓越,文採斐然,被董卿親切的稱一聲:「先生」。
舞臺上的葉嘉瑩,舉手投足間,盡顯文人的儒雅,不禁讓人想起這樣一句話: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葉嘉瑩先生曾說:「詩詞的研讀並不是我追求的目標,而是支持我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這句話,成為了她一生的註解。
17歲時,她失去了母親;中年的她,隨夫去了臺灣,卻因變故失去工作,沒了住處,顛沛流離;到了晚年,大女兒在車禍中喪生,這位老人家差點要被命運擊垮。
可無論多麼窘迫潦倒,葉先生總能在詩詞之中尋到慰藉、寄託,淬鍊出堅毅的氣質;境遇如何坎坷多災,她只管一頭埋入詩詞研究中,終成一代大家。
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時,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避免現實的骨感與泥濘,但讀書,是很好的精神食糧,幫我們構築起安然恬靜的內心世界,以抵禦現實的惡意與不堪。
有詩云:歲月凋妝容,有書氣質佳。修心內自秀,何懼逝年華。
皮囊再美,也砥礪不過時光。
唯有書香的氣質、乾淨的靈魂,加上堅毅的內心孕育出的精神長相,才會歷經歲月的磨洗而越發蓬勃與豐盈。
看錯人,是因為你太單純。
幫錯人,是因為你太善良。
點擊洞見君視頻,你的美好自有人懂。
記得關注+點讚哦!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洞見視頻號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