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規會被時代摒棄,而挑戰背後的機遇會帶來新的生機。
時代變遷,標準勞動關係與靈活用工並存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轉變,不僅僅是趨勢,更是現狀。
靈活用工在近十幾年間持續發展,並在今年年初因疫情爆發,有前瞻、創新意識的企業都已經做出了用工模式的改變,卻仍有大部分企業躍躍欲試卻不敢邁出第一步。
洞悉其發展路徑才能更好地利用這個「工具」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國內靈活用工的興起
# 彈性企業模型理論:
指出企業可利用彈性及多樣性方式取代傳統單一化人力僱傭(全日制用工),以適應內外環境的壓力,此為最早的靈活用工學術理論雛形。
# 「勞務派遣」模式:
20世紀初,美國率先出現具有靈活用工特徵的用工模式「勞務派遣」,目的是解決嚴峻的失業問題和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
# 多種形式的靈活用工:
隨著社會經濟和全球化發展,勞務派遣傳入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並得到不同程度的演變,多種形式的靈活用工模式開始出現。
勞務派遣:根據團隊中的部分工作崗位具有輔助性的特點,可以對該部分崗位,採用勞務派遣方式。
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時計酬為主,可以訂立口頭協議,可以隨時終止且無經濟補償金,一般只繳納工傷保險。
實習生、兼職:處理部分零星、簡單的工作。
返聘退休人員:經驗豐富且超齡無需繳納五險一金。
業務外包:部分業務外包給專業的物業公司,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團隊來做。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造成衝擊,全球失業大潮來襲。
在此背景下,靈活用工作為一種新型用工模式,對於特殊時期的社會治理和資源配置起到穩就業、促發展的積極作用。
2020中國兩會,國務院李克強總理提到:「新業態經濟蓬勃發展,零工經濟大概能夠容納2億人就業。」 這個市場亟需創新型企業為之貢獻專業化服務能力,完善整個市場流程和生態。
靈活用工並非一時盛行,背後反映了企業降本增效、勞動者靈活就業、政府穩定就業等長期需求和痛點。
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當下,研究靈活用工模式對促進就業、穩定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靈活用工的興起
# 發展期:
網際網路+財稅正式拉開帷幕2009-2014平臺初步發展,這一年國內湧現了大量的平臺企業,比如美團、滴滴、鬥魚等。
這一時期平臺企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了一個新的難題——平臺企業如何用工與勞動關係決定的應納問題。
# 爆發期:
靈活用工代表行業誕生2014-2018平臺進入爆發期,平臺競爭加劇,以戰爭開始以合併結束。
# 監管期:
平臺經濟法規頻現平臺經濟商業模式逐步得到市場認可,對各個領域滲透速度加快,參與者大量增加,各項監管制度出臺。
# 政策風向
自疫情以來,靈活用工、共享員工持續火熱,已成為未來企業用工新趨勢 。
央視等主流媒體也關注報導靈活就業市場發展,多部門發文支持新業態下的用工模式,相關配套政策已在路上。
2019年11月8日: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優化新業態勞動用工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依法使用多樣化的用工方式。新業態企業通過勞務外包、加盟協作和其他合作關係等形式,與新業態從業人員籤訂民事協議的,應當合理確定企業、從業人員、合作單位的權利和義務。」
4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大力發展共享經濟等新業態,疏通政策障礙和難點堵點。鼓勵發展共享員工等靈活就業新模式,充分發揮數字經濟蓄水池作用。
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談到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強化。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
7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引導勞動者合理有序經營。」
9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快出臺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領域相關配套規章制度,支持靈活就業,加快完善相關勞動保障制度。
9月3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共享用工指導和服務的通知》。要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支持企業間開展共享用工。加強對共享用工的就業服務,免費為開展共享用工的企業和勞動者提供勞動用工法律政策諮詢服務,維護好勞動者在共享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勞動爭議和查處違法行為。
11月5日:《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經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若干規定》實施個體工商戶自願登記制度。為鼓勵自然人靈活創業就業,明確自然人從事依法無需經有關部門批准的經營活動的,直接辦理稅務登記即可從事商事經營活動,不視為無照經營。
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會審議通過發布實施。明確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行繳納社保。
靈活用工平臺的規範與監管
2020年09月25日,海口市科學技術工業信息化局關於向社會公開徵求《海口市關於促進共享經濟平臺靈活就業人員管理與服務機構規範經營和創新管理的辦法》意見,發布了海口市關於促進共享經濟平臺靈活就業人員管理與服務機構規範經營和創新管理的辦法(徵求意見稿)。
秀川平臺已根據徵求意見稿要求就平臺服務機構的業務服務流程完成以下優化:
制定靈活就業人員籤約、承攬並完成任務、獲得收入等流程,以及共享經濟平臺入駐審核、籤約、開戶、接受服務、付費、開票等流程,編制簡單易懂的流程圖,並將各流程線上化。
針對靈活就業人員與共享經濟平臺設置不同的管理與服務渠道,並將措施落實到責任部門和相關人員,以便全天候隨時響應查詢、交易和投訴等需要;
針對每一項流程制定具體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並嚴格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制定針對響應時間、處理問題準確度、產品體驗、技術事故、人為操作事故等情形的投訴渠道和管理方法;
通過在線反饋、全流程服務質量追蹤等,建立個人用戶滿意度測量和改進的方法;
監測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擁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異常問題在規定時間內上報;
不允許以任何形式將靈活就業人員個人信息洩露非相關人員及第三方;
問題處理過程中涉及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敏感信息,應加密傳輸。
問題與回答
Q:為啥勞務者的個稅變低了
結合拿到的國家委託代徵,匯總代開,以及臨時稅務登記或批量個體戶這樣的政策。
首先他們的個人所得稅是按照經營所得去進行相應的申報,不會併入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裡綜合所得,不會涉及因為這一筆費用的增加造成補稅的情況。
平臺拿到政策之後會固定勞動者的個稅的稅率基本是在0.51% 0.8%-1.5%,最高不超過1.5%,相對於3%-45%比例是遠遠降低了的。
Q:靈活用工的範疇,有沒有辦法,既能僱人做事,又不用承擔全部用工風險?
沒有辦法。
舉個例子來講,剛才列舉了非常標準化的靈活用工有一個行業,比如說外賣的配送員,這些騎手,他們都已經實現了靈活用工的形式。
但這類人工作過程中危險係數比較高,比如交通意外等,如果發生意外,還是需要用工方或用人方提供相應的賠償的保障
。因為我們國家在意外險和工傷險真正賠付階段的時候是要有這樣的公司主體是出來承擔責任或者進行相應資料的配合的。從法律層面上講,國家是要在最大情況下保障人身安全。
Q:兼職跟非全日制的區別是什麼呢?
從真正實操完稅的角度上來講,兼職和非全日制並沒有區別。
申報個人收入的時候,都要按照勞務收入的形式去進行對應的申報,非全日制形式會規定工作的時長,比如說每天規定4個小時左右,兼職在這方面的約束會稍微低一些。
從企業經營的成本層面上,企業都不需要給這這些人員繳納五險一金,最多交一個意外險,人員的入離職都比較靈活,區別不是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