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沈湜):9月24日一早,宋生文就在田地裡忙活著。今年38歲的他,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大山腳下。起初宋生文一家七口生活還算過得去,可3年前父母生病舉債治病後,全家便都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照顧父母,宋生文回到村裡,成了臨夏州和政縣赤松茸基地第一批打工的村民。
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臨夏州是甘肅脫貧任務最重、攻堅難度最大的地區,深度貧困是臨夏州的最大州情。廈門市在對口幫扶臨夏州的過程中發現,當地的自然環境可以滿足赤松茸生長所需要的條件。經過幾個月的試種,最終決定將赤松茸基地建在位於和政縣松鳴鎮西南部的狼土泉村。同時,和政縣也通過東西部協作,引進了福建客商投資的臨夏州夏潤高原農業有限公司,並在狼土泉村、卜家莊鄉前坪村等地進行土地流轉,大面積種植赤松茸,帶領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赤松茸對於像宋生文這樣種慣了小麥、油菜、土豆等傳統農作物的村民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宋生文說:「雖然我們家祖祖輩輩都在這大山腳下種地,但是赤松茸還是第一次種,我們這裡通常種植的小麥、油菜每畝收入最多五六百元,但種赤松茸,收入高得讓人不敢相信,簡直就像在地裡種黃金。」據了解,每年6月至9月底是赤松茸集中出菇的季節,按目前的赤松茸市場價計算,除去成本投入,每畝收入可達3.2萬元以上。雖然幾年前欠的債還沒還完,但種植赤松茸讓宋生文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除了種植赤松茸以外,當地還建立了扶貧車間,形成「基地+農戶+企業」的產銷一條龍經營模式。據了解,和政縣赤松茸基地涉及232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通過流轉土地每年可增加農民土地流轉收入50萬元以上,戶均2150元。企業用工量達6.2萬人次,增加季節性務工收入500萬元以上,人均1.5萬元,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在今年8月16日的一場電商平臺直播帶貨活動上,甘肅省臨夏州副州長推薦了一款平價的鮮赤松茸,直播當天就賣出了200多份,這次赤松茸的「首秀」不僅為扶貧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也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到臨夏赤松茸。可當準備發貨時卻犯了難,因為鮮赤松茸保鮮周期短,對物流要求較高,經過多次測試,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臨夏回族自治州分公司克服困難為赤松茸定製了冷鏈運輸專車直達蘭州機場,連夜空運發往全國各地。
看到多方力量都在為臨夏赤松茸扶貧產業的發展努力,宋生文甚是感動,他為每位購買赤松茸的人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信中寫道:我們看著一批一批的新鮮赤松茸走出大山,走到城裡人的廚房餐桌很高興。赤松茸讓我們村裡100多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了收入,我感謝每一位遠方下單的朋友,我們會把最好的赤松茸拿出來給消費者。
小小的赤松茸包含的不僅僅是營養和美味,同時也幫助這些貧困戶「種」出了脫貧路,撐起了幸福傘。
狼土泉村位於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松鳴鎮西南部,共510戶2186人,於2018年底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村民正在採摘赤松茸。
村民正在採摘赤松茸。
村民正在採摘赤松茸。
村民採摘赤松茸。
完成採摘後,村民將赤松茸進行稱重並記錄。
宋生文將上午採摘的赤松茸送到加工車間。
扶貧車間。
食用菌加工扶貧車間裡一片忙碌景象。
工人用小刀刮去粘在赤松茸上的泥土、草屑,用清水清洗乾淨後,將赤松茸切成薄片,送入烘烤車間,進行烘乾、分揀、包裝等。
工人們正在將烘製烤乾後的赤松茸裝袋。
工人正在將烘乾後的赤松茸裝袋,包裝。
工人正在對顧客購買的鮮赤松茸進行打包。
對於運輸路途較遠的訂單,在採用泡沫箱放置冰袋和冷鏈運輸的同時,還對鮮赤松茸進行真空處理。
郵遞員正在對產品進行打包,每個打包好的鮮赤松茸包裹外都貼上了「生鮮易腐 優先投遞」的字樣。
宋生文看著電商平臺裡自己種植的赤松茸銷售量逐步增長,同時也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看到多方力量都在為臨夏赤松茸扶貧產業的發展努力,宋生文甚是感動,他為每位購買赤松茸的顧客寫了一封感謝信。
小小的赤松茸包含的不僅僅是營養和美味,同時也幫助這些貧困戶「種」出了脫貧路,撐起了幸福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