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 歐時大參】最近幾天,法國佛系的假日生活因猛升到四位數的新增確診數字,變得有點「驚心動魄」:
短短24小時內,法國本土新增了11處聚集感染(cluster),其中家庭聚會和節慶活動是主要原因。法國西部旺代省的福山堡近日更是因12000人觀看著名的大型夜間表演Cinéscénie的現場圖在社交網絡引發了爭議:
面對「迫在眉睫」的第二波,政、醫界這幾天都憂心忡忡地出來喊話,內容無非是呼籲大家暑假也一定要繼續自覺防疫!
例如,前幾天我們已經報導過,總理卡斯泰視察巴黎戴高樂機場,並宣布了8月1號開始,法國終於將加強邊界檢查,來自16個國家的的乘客都必須出示最近48小時的測試證明,如果沒有,將在機場接受檢測法國機場強制新冠檢測!
新感染者「比第一波更年輕」
法國衛生部長韋朗先是甩出了一個數據:
在「每周接近50萬次」的測試中,確診率「約為1到1.5%」。
他接著特別將「火力」對準了法國年輕人:
部長一來善解人意地表示,年輕人放風是人之常情:「我都理解,大家需要外出透透氣」,不過,「在大規模檢測中我們注意到,病人比第一波疫情都要年輕,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非常高」。
更讓人頭疼的是大巴黎:「很多年輕人都搞不清楚自己怎麼染上的!」
部長不忘點出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這個「反例」:「在那裡,很多年輕人感染新冠,這導致病毒繼續在人群中傳播」。
核酸檢測陰性者成傳染源
傳染新冠的「主力軍」不僅有無症狀年輕感染者,還包括那些核酸檢測為陰性的患者:
例如,在法國南部-庇里牛斯大區塔恩省的貝勒加爾德(Bellegarde),50餘人於7月18日齊聚一場載歌載舞的戶外聚會,結果5人立馬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傳染源」是一名65歲男子,此前數次核酸檢測為陰性、目前不幸在重症病房接受治療。
專家:浪費了封城贏來的機會
法國流行病學專家凱薩琳·希爾(Catherine Hill)認為,當前的問題在於,解封以來,檢測針對性不佳:
「我們沒利用好封城、解禁的機會,來試圖找到所有的病毒攜帶者。我們僅僅關注的是在時間上相互關聯、集中爆發的群聚病例。這就導致病毒得以『逃之夭夭』、繼續流竄」。
說來說去,就是檢測力度不夠。
人手短缺、法國允許消防員和醫學生幫檢測
也正是為此,法國《憲報》25日發布了一項法令,授權消防員、護士、護工、醫學生、接受過搶救培訓並持證的協會急救人員等進行新冠測試工作,以彌補人手不足的現狀。
不僅如此,即便病人沒有處方,新冠測試費用(54歐元)也將得到全額補貼。
法令還認可了向貧困家庭免費發放口罩的措施:面向700萬低收入家庭,政府將通過郵政免費發放4000萬隻可清洗30次的織物口罩。此外,醫療保險將全額報銷200萬易感染群體的外科口罩購買費用。
萬人活動被迫「降級」
法國西部旺代省的福山堡近日12000人觀看著名的大型夜間表演Cinéscénie的現場圖在社交網絡引發了爭議。
特別在體育場容納觀眾的上限仍為5000人(維持到8月31日)的情況下,有人就不滿意了:
為何對主題公園和體育場實施「雙重標準」呢?
對此,主題樂園(Puy du Fou)周日不得不讓步:得得得,下周我們馬上把觀眾規模限制在5000人以內!
多處旅遊景點實施室外強制口罩令
著名景點聖米歇爾山政府決定,直到9月30號,在10點到18點期間,室內和室外都必須戴口罩(11歲以上人群),以確保遊客,居民和工作人員安全。
自星期五起,基伯龍(Quiberon)也實行強制戴口罩措施,違反者最高可被處以135歐元罰款。基伯龍上周發現了一處群聚感染病例(13人確診),「事發」地點是市中心一家舉行跳舞晚會的酒吧。
同樣,自上周四以來,由於大量遊客湧入參與當地的攝影節,拉加西利(La Gacilly)小鎮也已實行了口罩強制令。
在馬克龍夫婦的「老家」圖蓋(Touquet),去露天市場同樣需要戴口罩。
巴黎沙灘節:曬個日光浴的工夫、順便測測新冠
巴黎市長宣布,自7月18日起,將持續至8月30日的巴黎沙灘節會在2處場地提供「免費」、「無需預約」的檢測服務。
換句話說,在每天14時-18時這個時間段,曬個日光浴的工夫,也能順便排隊做個檢測,排隊等待時間約為30分鐘-1小時。
現場提供的測試有2種:一種是15分鐘出結果、指尖取血的血清學檢測;另一種為核酸檢測,結果將在幾天後通過郵件通知。
事實上,出於防疫安全考慮,今年沙灘節建議大家戴口罩,並在現場張貼了保持安全距離的標識,在一定區域設置了洗手點,並提供消毒免洗洗手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