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經典群戲2: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版

2020-12-22 半截小丑

劇透提示:本文中包含對《東方快車謀殺案》的1974年版和2017年版的內容劇透。建議此文讀者先看過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片。

本部片子主要出現的人物多達17個,具體如下(譯名可能有差異):

死者:雷切特

犯罪嫌疑人(關係較近的列在一起):麥奎恩(雷切特的秘書);貝多斯(雷切特的男僕 );阿布斯諾上校 & 德本漢小姐(兩人為愛人);赫伯德夫人;安德烈伯爵 & 安德烈伯爵夫人;德拉戈米羅夫公主 & 施米特小姐(德拉戈米羅夫公主的女僕);福斯卡雷裡先生;奧爾森小姐;皮埃爾列車員;哈德曼警察

調查人員:波洛偵探;比安奇董事;康斯坦丁醫生

由於出現人物眾多,對人物的刻畫以及對多人場面的調度是電影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對於這兩點,1974年版和2017年版有著不同的處理。與2017年版相比,由西德尼·呂美特執導的197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在人物刻畫和場面調度上有著更出色的表現,本文也主要圍繞後者進行分析。

人物刻畫

麥奎恩(雷切特的秘書)

麥奎恩在整個審訊過程中,一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精神緊張。例如,當董事比安奇向車廂裡的人說明雷切特被殺的情況後,他質疑比安奇沒有立即通知他的時候,說話十分結巴。又例如,在與波洛說到「母親」這一話題時,他的情緒突然變得歇斯底裡。

在1974年的版本中,麥奎恩的扮演者是安東尼·博金斯。此演員還扮演過希區柯克的《驚魂記》裡面的精神分裂者患者一角。巧合的是,在《驚魂記》一片中,他同樣也是存在戀母情懷的兇手,與《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角色一致。可能正是這一原因,在第一次看《東方快車謀殺案》時,我一直存有他是兇手的感覺。

安東尼·博金斯很好地演繹了《東方快車謀殺案》中膽戰心驚、充滿不安的秘書這一角色,將秘書心中壓抑的對雷切特的不滿和厭惡體現得淋漓極致。

貝多斯(雷切特的男僕 )

英倫範兒十足的管家。優雅得體,舉手投足禮貌有風度;且鎮定自若,在波洛指出他與阿姆斯特朗一家的關係時,他也沒有絲毫的慌張。

阿布斯諾上校 & 德本漢小姐

阿布斯諾上校一角由 007 扮演者肖恩·康納利扮演。該角色正義勇敢,並經常為自己的所愛德本漢小姐挺身而出。例如,在波洛對德本漢小姐嚴格審訊的時候,上校不顧大家阻攔,與波洛理論。又例如,在波洛展開案情推理,並討論到德本漢小姐時,他為德本漢小姐辯護,並下意識把手放在德本漢小姐的肩膀上,給她以安全感。

赫伯德夫人

赫伯德夫人在本片中的戲份十足。她住在死者雷切特的隔壁,為謀殺案的主要策劃者,並在破案過程中,試圖給破案者以錯誤的引導,具體有以下幾幕:

向比安奇董事表示昨晚兇手就出現在他房間,並以自己的婚史為例,堅信自己的判斷審訊時,提供了一顆列車員衣服上掉落的紐扣,來錯誤引導波洛的判斷在波洛審訊福斯卡雷裡先生時,帶著自己發現的兇器出現當波洛點出她的真實身份,她的眼神失去了之間的堅定、果斷,變成了往下和往旁邊的閃躲。

安德烈伯爵 & 安德烈伯爵夫人

在波洛的審訊過程中,兩人顯示出明顯慌張卻又故作鎮定的樣子。

德拉戈米羅夫公主 & 施米特小姐(德拉戈米羅夫公主的女僕)

德拉戈米羅夫公主是波洛唯一親自去房間審訊的人。正是這一高貴的身份,她一直都表現出不屑和專橫,但在案情推理時,被波洛幾個「evasion」揭露真相時,她變得慌張,用抖動的手抽著煙,假裝鎮定。(不得不說,這部分的臺詞寫的真好)

作為公主的貼身女僕,施米特小姐也有相當的戲份。在審訊的過程中,她有兩個細節值得關注。一是在公主的房間內,她試圖迴避女僕名字的問題;二是在她自己的房間內,她被波洛套出她可能不是女主的貼身女僕時,她的笑容瞬間消失。這兩個細節為後面謎底的揭開做好了鋪墊。

福斯卡雷裡先生

福斯卡雷裡先生的審訊過程中顯得相當有趣,他認為雷切特先生是捲入了黑幫事件,並生動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顯得自己像個過客一樣。老實講,要不是看到最後的結局,我一度覺得他只是一個多餘的角色,為影片添加喜劇色彩而已。

奧爾森小姐

英格麗·褒曼飾演的這一角色讓她順利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在電影中,英格麗·褒曼將神經緊張、遲鈍愚懦的奧爾森小姐表現地惟妙惟肖。奧爾森小姐張口閉口上帝,十分虔誠;時刻處於緊張和不安中;只會一丁點的英語,因此連話都說不利落。在奧爾森小姐的審訊中,導演用了五分鐘的近鏡長鏡頭來刻畫奧爾森小姐的形象,而褒曼也用她精湛的演技給出了近乎完美的表現。

皮埃爾列車員、哈德曼警察

同樣也是案件參與者,但戲份不多。

波洛

相比2017年版中波洛的一味爽酷的無聊,1974年版的波洛在扮相、舉止、神態、口音等各個層面特色都十分豐富鮮明,可以說將這一角色給演活了。列舉幾個片段:

在調查貝多斯(雷切特的男僕 )時,貝多斯講了昨晚他上鋪的那個人問他在看什麼書,說「Is't about sex?」,他回「It' s not about six, it' s about 10:30」,波洛大笑在審訊赫伯德夫人時,他的「Yes or no」審訊方式與赫伯德夫人想要仔細解釋形成衝突在與德本漢小姐對質時,他情緒激動

相比,2017年版的波洛在審訊中一直是這樣的表情:

比安奇董事,康斯坦丁醫生

這兩個角色添加了影片的喜劇效果,極度想要參與在破案過程中,每次審訊完都是「他就是兇手」。

場面調度

影片有兩個主要多人場面,本文將通過對比的方式來體現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在場面調度上的優異表現。

場景一:比安奇董事向乘客說明情況(1974年版:41分鐘開始;2017年版:41分鐘開始)

在1974年版中,乘客都擠在一個狹小而吵鬧的空間裡,而2017年版則是大家輪流安靜地論述自己的看法。相比1974年版版,2017年版缺乏了列車停運且殺人事件而帶來的混亂感。

再細緻化地分析199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這一場面發生的片段:

奧爾森小姐:打斷比安奇董事的說話,並對殺人事件表示痛心和害怕麥奎恩(雷切特的秘書):結巴地質問比安奇董事沒有立即通知他雷切特被殺的消息赫伯德夫人:打斷對話,並堅信昨晚兇手出現在他房間(中間,皮埃爾列車員出現,邀請比安奇去與波洛對話,打斷了赫伯德夫人的描述)德拉戈米羅夫公主:打斷對話,對赫伯德夫人的推斷表達質疑和不滿其他人如阿布斯諾上校等一直在觀望頻繁的打斷對話而場景中展示的多個對話更好地體現了混亂感。

場景二:波洛推理案件(1974年版:95分鐘開始;2017年版:87分鐘開始)

與場景一一樣,2017年版缺少了狹窄空間帶來的衝突,更像是波洛1vs13的獨角戲。不過2017年版中,有意思的一點是致敬了名畫《最後的晚餐》。

在1974年版中,波洛更像是一個串聯的作用。通過巧妙的對白和運鏡,所有人的犯罪動機如同流水般,自然地被一一展開,而且狹窄的空間感讓觀眾如臨其境,深切地體會到了犯罪嫌疑人在狹小空間裡增加的緊張感和壓迫感。

通過對1974年版的解析以及其與2017年版的對比,可以看出人物刻畫和場面調度對於群戲的重要性。只有把這兩部分做好了,才能製作出優秀的電影。

相關焦點

  • 簡影|1974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才是阿婆的味道
    之所以這期會推薦這麼有年代感的電影,是因為簡小姐最近的英文原著賞析課正好在讀《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部由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撰寫的偵探小說。阿加莎,江湖人稱阿婆。因創作偵探小說的成就,被吸收為英國皇家文學會的會員,後被英國女王授予「偵探女王」的桂冠。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婆寫的小說已經被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20億本是個什麼成績?
  • 《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部沒有推理的推理電影,還可以看什麼
    《東方快車謀殺案》算得上是阿加莎最經典的推理作品,自從1934年出版以來,多次改編成電視劇舞臺劇,2006年甚至有同名遊戲上線。加上今年肯尼思·布拉納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已經有了五個電影版本。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海報西德尼·呂美特拍的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集結了阿爾伯特·芬尼、勞倫·白考爾、英格麗·褒曼,群星璀璨。
  • 經典懸疑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兇手是誰?
    《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版)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製作,肯尼思·布拉納執導,肯尼思·布拉納、佩內洛普·克魯茲、威廉·達福、朱迪·丹奇、約翰尼·德普、喬什·蓋德、小萊斯利
  • 《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宗背叛原著的謀殺案
    [摘要]今年新星出版社便在「午夜小紅殼紀念版」裡新出了其最經典的《無人生還》和《東方快車謀殺案》。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可以算是英國國寶之一,作為除了聖經與莎士比亞之外最暢銷的小說作者,其作品一直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被翻譯、出版、再版(今年新星出版社便在「午夜小紅殼紀念版」裡新出了其最經典的《無人生還》和《東方快車謀殺案》)。
  • 《東方快車謀殺案》這個超級IP背後的那些事
    Part 1:偵探片的傳世經典,《東方快車謀殺案》 2017版 滿眼都是懷疑人生的波洛 在眾多改編電影,當屬1974年第一部《東方快車謀殺案》最為經典。 ▌1974版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由美國傳奇導演西德尼·呂美特(《熱天午後》、《十二怒漢》)執導,是《東方》原著(以下簡稱東方)在1934年發行以來首次被改編成電影長片。
  • 《東方快車謀殺案》最搶戲的不是領盒飯的德普而是那列火車(上篇)
    隨著電影的發明,大功臣的列車也變得難以忘懷——1943年,推理大師阿加莎·克裡斯蒂在小說中扮演了第一個角色。雖然出版了阿加莎最成功的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但這本書在1943年出版時,書名是《加萊列車謀殺案》。
  • 一場偉大的謀殺《東方快車謀殺案》
    今天,鯨魚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非常的燒腦的懸疑推理電影。劇情簡述波洛作為本劇的主人公,行事低調、有輕微強迫症,還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信徒。波洛的身份是一名私家偵探,好在與快車的董事是好友,在最後時刻得到了一張上車票。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34部《東方快車謀殺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根據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改編,講述大偵探赫爾克裡·波洛在東方快車上巧破一樁謀殺奇案的故事。
  • 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票房不俗 古典小說的現代改編終究意難平
    於11月10日上映的2017版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上映首日便壓制了《雷神3》躍居票房首位,截止目前已累積了1.27億的票房,成績不俗。1934年1月,英國小說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在英國出版了《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懸疑偵探小說在1974年首次被搬上熒幕,由西德尼·呂美特導演,阿爾伯特·芬妮、肖恩·康納利、英格麗·褒曼等全明星陣容出演,至今仍被視為經典的同名電影。在此後的數年,經過電視劇、舞臺劇的多次改編演繹,《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故事脈絡早已不是秘密,這對每一次改編來說都是很有難度的挑戰。
  • 《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跨越83年的經典帶你發現譯製片的美
    編者按:全明星懸疑偵探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於11月10日重磅登陸中國。儘管故事早已為人熟知,但是經典的魅力從未減弱。隨著《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上映,譯製片話題又引起人們的關注,中文配音版會不會消失呢? 有人認為,是英語的逐漸普及使更多觀眾習慣於看原版電影。儘管國人的英語水平水漲船高,但譯製片還是需要的,因為譯製片不只是翻譯的問題,也是創作創新的問題,優秀的譯製片在藝術造詣上的貢獻甚至會超過外國片。
  • 《東方快車謀殺案》:明明知道結局,還是百看不厭丨原創
    1977年,舍伍德在拍賣會上拍得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取景的兩節東方快車車廂之後,從世界找尋舊火車車廂,耐心修復,恢復了往日東方快車的外貌,並與八個國家協商,才讓東方快車重新投入運營。雖然歷史上輝煌一時的東方快車已經消失,但這趟復活的列車完美地承襲了前者的精神。
  • 新版及以往版本《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高階分析 (下) [各種透!]
    關於《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鋪位平面圖,還有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菠蘿·老K繪製了一張先遣圖,供大家整體的梳理一下:《東方快車謀殺案》74電影版的配音大概有2個版本,一個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是上海青年話劇團的,總體表現都是中規中矩,但是有個值得商榷的細節:
  • 我登上了《東方快車謀殺案》裡的「百萬富豪專列」
    曾經出現在197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裡的古董的「鬱金香」檯燈,裝飾著每個臥鋪車廂,讓人感覺宛如走進了時光機,穿越回到了上個世紀的20年代。 在3309號車廂裡,你還可以看到一種特別的的掛鈎,它是為當年紳士們西裝口袋裡的精緻懷表設計的。
  • 《東方快車謀殺案》定檔11月10日
    全明星懸疑偵探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今日正式公布內地檔期,將於11月10日同步全球在內地盛大公映。    全球同步11月10日公映 世界級經典IP萬眾矚目    《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自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同名小說。阿加莎是舉世聞名的推理小說大師,作品風靡世界近一個世紀而不衰,被翻譯成上百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她塑造的大偵探波羅深入人心,與福爾摩斯齊名。
  • 《東方快車謀殺案》:古典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
    我已經記不起看過多少個影視版本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了,大概是第五個,起碼是第四個。故事的結局自然早已寫就,豪華的列車,性格各異的乘客,兇狠的謀殺,聰慧的偵探,封閉環境下的驚悚,法理困境中的人性,一起成就了這部標誌性的推理派經典小說。
  • 《東方快車謀殺案》:保留原著精髓,演員陣容才是最大看點
    神探赫丘裡·波洛《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根據英國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1934年的同名小說改編,這部小說也是她最傑出與知名的作品。197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這部經典的作品,已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此次重拍,如果已知道小說情節、或看過先前的電影、影集,或許會少了一些結局的新鮮感。
  • 阿加莎與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故事原型並不在火車上
    林德伯格綁架案的尋人啟事作為阿加莎·克裡斯蒂經典中的經典,《東方快車謀殺案》隨著新版電影11月10日在中國內地與北美的同步上映,而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東方快車謀殺案》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話劇。1974年被搬上銀幕,是轟動一時的影壇事件,影片匯集了眾多大腕,其中英格麗·褒曼更是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阿加莎乘坐東方快車時,第一段婚姻剛結束不久東方快車,世界上第一列橫穿歐洲的洲際列車,曾滿載著各國的王子公主,附帶大量間諜和詐騙罪犯,留下了眾多傳奇故事。
  • 新東方快車謀殺案還原偵探小說黃金時代
    1974年版「東方快車」海報。 1974年版「東方快車」海報。最近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再一次集結了大批戲骨戲精,來還原一個關於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好萊塢的黃金時代……老版《東方快車》:受原作者認可  關於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翻拍的電影,不得不提到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電影可謂是大偵探波洛系列電影中裡程碑式的一部。
  • 《東方快車謀殺案》:不再懸疑,為何還去看重拍片?
    《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美國預告海報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對話」網站11月9日發表安德魯·迪克斯的文章,題為《我們明明知道〈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結局,為什麼還要去看重拍片呢?》。然而,如果詹姆斯的觀點是正確的,即克裡斯蒂的小說給讀者帶來的滿足感源於令人驚詫不已的情節設計,那麼肯尼思·布拉納根據《東方快車謀殺案》新改編的電影似乎就要陷入困境了。克裡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於1934年出版。要說該小說故事情節的知名度堪比哈姆雷特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這部小說中「真兇」的身份已成為全球文化認知的一部分。
  • 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
    這次為了迎合翻拍的新《東方快車謀殺案》又咀嚼了一遍74版的老《東方》並且考慮到自己的英文程度差,平庸的智商不能應付原版片推理的燒腦,還特意和領導打招呼利用午休時間看了午場時段的國語版。老東方是傳統推理電影的類別。它和同時代的《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分別由不同的導演所拍,不過仔細看,這幾部影片的風格看上去卻是大同小異的,像出自一個導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