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自救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抑鬱症是怎樣產生的?

2021-01-09 心靈魔導師九哥哥

你可曾有過情緒低落、快樂明顯減少?你可曾有過食慾明顯下降,體重至少減輕了百分之五?你可曾有過睡眠障礙、易怒或情緒鬱悶?你可曾有過經歷不佳每天疲憊不堪?你可曾有過無價值感、缺乏信心或是有負罪感?你可曾有過放棄一切的念頭?如果你至少有其中四個以上症狀的話,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無論何時幾乎都有佔總人口近百分之十的人受到抑鬱的困擾,而且有超過百分之十的人患有一種以上的焦慮障礙,另外還有許多人患有某些心理障礙或存在個人困擾。許多人一直默默不願意公開並獨自承受著多種心理困擾,雖然他們試圖尋找合適的幫助,但這種幫助很難及時出現,有時他們對把自己的問題公開暴露給他人感到難堪或內疚。

抑鬱是一種非常恐怖的心理狀態,抑鬱是一種心理潛質,就像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潛在的感受痛苦、恐懼、害怕等能力一樣,抑鬱也和真實的腦變化緊密相連,與人類相似地位或控制權的喪屍以及被困於惡劣環境也會引發動物的抑鬱反應,一旦這些事情發生動物大腦就會出現類似抑鬱的活動狀態,在人類是否被他人尊重已經進化成為影響人類情緒的重要因素。受到早期創傷經歷以及後來應激性生活事件的影響,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很難有效的控制大腦的正常發揮,我們的大腦會將所面臨的危險預估的超過現實,使我們產生難以自制的驚恐反應,它會以自卑、無價值和屈從來評價我們,從而產生消極的自我觀念,而這些自我觀念又會進一步的加劇我們的抑鬱程度,在抑鬱狀態下不同的腦功能系統會使我們體驗到各種不同的觀念和情感,讓人難以駕馭和理解,換句話說它可以帶來不同的自我、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的幻覺。進化使我們擁有了不同的腦功能系統,使我們能夠進入到這些角色當中,並且不同的自我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但事實上這些角色只是幻想,我們並沒有進入他們的世界,只不過是不同的腦狀態受不同程度的激活產生的,只要我們注意觀察自己的情感和思維就會知道目前是哪一個腦系統處於啟動狀態,我們的思維與情感正是這些腦功能系統的窗口,這就是抑鬱症的產生。

今天我們講了抑鬱症的自我判斷、抑鬱症的產生和症狀以及抑鬱症是怎樣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下期我們主要講述如何自我治療抑鬱,怎麼進行自我幫助並重新開始安排自己的生活,希望能真正的幫助大家走出抑鬱的困擾,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如何判斷自己可能患有抑鬱症?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區別在哪裡?
    很多人因為無法區別它們兩者之間的關係,常常把抑鬱情緒認為是抑鬱症,以至於因為自己的誤解和誤讀,一度把自己嚇得不行不行的。 為了給大家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如何來自我評估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患上抑鬱症難道就真的是世界末日嗎?它真的有那麼可怕嗎?能治的好嗎?」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睡眠障礙、服用含有激素的藥物等,會導致腦內多種神經遞質紊亂,改變情緒,引發抑鬱症。如何應對抑鬱症人是情感動物,有時候精神上難免會出現問題,需要調整。因此,得了抑鬱症不要感到羞恥,更不要輕視,正確的做法是正視抑鬱症,積極進行治療。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
    抑鬱症也分級別的,有三個級別,分別為:輕、中、重度。 以下十點,只要持續兩周以上,基本可以判斷你有抑鬱傾向了,但是抑鬱傾向也叫作抑鬱情緒,它跟抑鬱症還不能掛上鉤,這需要做一些心理量表的評估以及腦電圖的檢查,再者結合詢問,等措施來進行臨床經驗的判斷。
  • 刷手機超3小時易抑鬱,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還是我們對抑鬱症了解得遠遠不夠,容易把它和睡眠、疲憊、心情不佳等問題混淆在一起,甚至認為這是「矯情」「偏執」「心理脆弱」,從而不能在第一時間確診。 但實際上,「抑鬱症沒有所謂的』模樣『,很多開朗微笑的人,內心也可能正經歷巨大的痛苦和煎熬。」如何識別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 如何判斷抑鬱?
    「抑鬱狀態」是否就是抑鬱症?不是,它只是表明了一種疾病狀態,而非嚴格的醫學診斷。事實上,多種疾病都可以表現出抑鬱狀態。比如,雙相情感障礙的抑鬱相,就是百分之百的抑鬱狀態;焦慮症也常常伴有抑鬱狀態,所以醫生經常這麼寫:「焦慮伴抑鬱」;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也表現為抑鬱狀態,嚴重者甚至可到「木僵」程度。所以,上述疾病儘管都有抑鬱狀態,卻是不同的病。醫生對患者的狀況作此判斷,只是提示了治療方向,具體治療方案則是不一樣的。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傾向?這7條外在表現很典型
    有讀者問: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症?這個問題還是挺大的,抑鬱症的表現多種多樣,如果對它沒有那麼了解,只是羅列各診斷體系裡的診斷標準的話意義不大。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很難照著抑鬱症診斷標準一條一條地對比和判斷。
  • 若懷疑自己抑鬱了?推薦這5本書或許可引導你自救!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長期患有抑鬱症,他說過一句讓小編非常扎心的話: 「我有隻名叫抑鬱的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其實在小編看來,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一條「黑狗」。 而今天推薦的這5本書,就是教大家如何跟這隻「大黑狗」和平共處。特別提示: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一定要去醫院看!要求助專業的醫生!
  • 抑鬱測試:抑鬱的人,到底有一個怎樣的靈魂?
    雖然心情不好並不意味著抑鬱症,但如果由於較為嚴重的低落情緒而影響到工作和生活,自己又無力調整,持續兩周以上,就有可能是患病了。而某些性格的人需要特別注意預防抑鬱症的發生。比如內向敏感的人,總是壓抑自己真實情緒的人,不愛或者不習慣表達情緒的人,往往更容易讓這種負面情緒悶在心裡。
  • 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太實用!
    既然抑鬱症能讓人生不如死,那我們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呢?在這裡我分享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給大家,非常實用。在看分享之前,你們必須清楚這是有助於你走出抑鬱症的方法,並不代表完全可以痊癒。修正有問題的思維模式是關鍵,因為這種思維方式不改變的話,會加劇抑鬱症給人帶來更大的困惑與絕望。如何改變你的思維呢?這個你可以自我反思哪些想法是消極的,然後通過更積極健康的方法去取代。大量健康有益的讀物與美好風景可以促進你去修正扭曲的想法。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導師郝萬山曾說過有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
  • 抑鬱了,該如何自救?
    抑鬱,讓生活蒙上一層灰色2009年《柳葉刀》的調查顯示,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也就是說,中國的抑鬱人群已經達到9000萬,平均每十幾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抑鬱。②擔心自己得了抑鬱症,恐慌害怕③感到羞恥和自責,不敢求助④試著調節但沒有用,不知所措而這樣的處理方式,恰恰正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 你有抑鬱症傾向嗎?| 專業抑鬱測試
    可能我比較笨,上班老是做錯事給老闆罵,賺的錢不多,又找不到對象,每天被父母嫌棄自己在啃老。自己快30了還是一事無成,連去相親都沒人看得上。沒人能理解我的痛苦,世界已經拋棄我了嗎?每次我都會給她們打氣,希望每個女孩都能走出自己人生的困境。但有時候我也知道,也許她們需要的不僅是理解、開導,如果是長期的抑鬱情緒,她們更需要的是判斷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抑鬱症,並接受相關的心理治療。
  • 治療抑鬱症比吃抗抑鬱藥物更重要的,是這個關鍵因素
    4、如何接納自己,分三點:1、積極思考、2、用「目標思維」替換「應該思維」、3、無條件允許當下的一切隨著腦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證明發現抑鬱症的生理因素假說,比如:大腦神經遞質發生了分泌性紊亂,有些抑鬱症,它腦部神經遞質之一的多巴胺分泌的少了,或者不分泌了
  • 也許你離抑鬱症只有一步之遙| 抑鬱測試
    比如內向敏感的人,總是壓抑自己真實情緒的人,不愛或者不習慣表達情緒的人,往往更容易讓這種負面情緒悶在心裡。  如何識別抑鬱症?每個人在表達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時的信號往往不一樣:食慾、睡眠、注意力、興趣點、精力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症?-虎嗅網
    但實際上,「抑鬱症沒有所謂的』模樣『,很多開朗微笑的人,內心也可能正經歷巨大的痛苦和煎熬。」如何識別自己是否有抑鬱症?年輕人的症狀與成年人也有所不同,這次問卷調查也引起我們的擔憂,但對社交媒介和抑鬱情緒之間的互動規律輕易下結論的做法是草率的。如何及時識別它,並尋求幫助?就此,Lens採訪了一些專家。
  •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失眠者佔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但不是所有的都是抑鬱症患者。有些人失眠只是身體內分泌失調的一種表現。並非所有的失眠都會得抑鬱症,也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會有失眠的表現。失眠是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軀體表現特徵之一,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抑鬱症狀呢?
  • 一個人怎麼好端端就抑鬱了?抑鬱症全面成因分析與反思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如果你了解歷史會發現,1980 年代前,中國幾乎沒聽說過「抑鬱症」患者。為什麼當下這麼多中國人忽然「得上」了抑鬱症?根據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12月:新浪微博「抑鬱」相關話題累計閱讀4.5億;百度「抑鬱」相關貼吧累計發帖2700萬;知乎「抑鬱」相關問題關注量82萬。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青少年抑鬱症常見的症狀包括煩躁、易怒、悲傷、失眠,甚至可能出現自我傷害、自殺等傾向,因為兒童青少年抑鬱的表現除了常見症狀外,更容易出現的是一種「易激惹」狀態。4.患者確診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抑鬱症患者在確診前通常都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定的感知,45%的患者在得到確診單後的反應都比較「平靜」,僅有15.8%的患者表示難以相信自己會是抑鬱症。有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解脫了」、「可以名正言順哭」、「無感」等心理活動。
  • 微笑抑鬱 | 請卸下你微笑的保護色
    跟父母溝通,所以在跟父母打電話的時候,我總是會對自己說:還是自己解決吧,別讓他們擔心。我對時間,感情、天氣都失去了感知,工作沒意思,聚會沒意思,睡覺沒意思,我每天做這些事情,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沒意思不如去死,也不知道這是今年第幾次產生「想去死」的念頭呢?第3次? 10次?無所謂啦!
  • 抑鬱症自我測評——你是否也感到抑鬱呢?
    現在患有抑鬱症的人群越來越廣泛,因此,抑鬱症也被診斷為精神健康中的「感冒症狀」。一項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每20人當中,至少有1人罹患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鬱,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將會經歷抑鬱。 抑鬱有多種表現形式:傷心、悲痛、失望、自責、期望過高或希望改變不可能改變的事物。「抑鬱」這個詞有時會被濫用,很多人常會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 如果你也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那麼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 抑鬱情緒≠抑鬱症,抑鬱情緒怎麼調理?
    而其中這種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裡的百分之六七十,恰恰就是抑鬱症。抑鬱情緒是很常見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現,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憂鬱情緒。但是抑鬱症則不同,它是一種病理心理性的抑鬱障礙,與遇到挫折後出現的抑鬱情緒完全不同,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不產生抑鬱情緒,那才是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