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凌洲業話,ID:lingzhouyehu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點擊標題下方「凌洲業話」藍色字體、添加關注
今兒早晨坐公交車回家,原本一小時的路程卻走了仨鐘頭,「您問為什麼?還能為什麼?堵車唄!」透過車窗、眼瞧著堵的跟什麼似的,心裡閃過一絲懊悔:「今兒為什麼要犯懶?為什麼不多走幾步去地鐵站?」如今在北京,您要出門兒辦點兒事,也許走著才是最快的,遠點兒的來輛自行車也不錯,要是再遠,但凡地鐵能夠著的地方,還是選它吧。雖然上下班兒高峰也擠得跟相片兒似的,好歹不堵車呀!北京這麼大,地鐵自然做不到無死角全覆蓋,但線路已經夠多、裡程已經夠長了,挺大的一張軌道交通網,論距離不是世界第一也得是全國第一了吧?也沒查,估計差不多。
正琢磨著,突然想到一問題,不知道您注意了沒有,北京地鐵沒有3號線!現在通車的地鐵加輕軌得有20多條線兒了吧,其中大部分都是數字編號兒的,奔郊區的常帶地名,比如昌平線、機場線、房山線、八通線等等。在數字編號兒的地鐵裡,兩位數兒的都不算,光看從1到9,您會發現除了3號線,12456789都有:1號線蘋果園到四惠,2號線是環線、東西北二環加前三門大街,4號線跟大興線貫穿運行、天宮院到安河橋,5號線宋莊到天通苑,6號線金安橋到潞城,7號線西站到花莊,8號線美術館到朱辛莊,9號線郭公莊到國圖。從打地鐵票兩毛錢的時候就開始坐,一直也沒坐過3號線呀?
沒打算修?那幹嘛不挨著來呢?把大興那趟定成3不就完了?忌諱三這個數字?更不可能了!按照咱們的習慣,要忌諱也忌諱四呀?六六大順嘛,三就是小順,該歡迎才對呀?其實呢,北京有3號線,而且是最早一批規劃的地鐵線路,只不過到現在都沒通車。眾所周知,北京是國內第一個通地鐵的城市,1971年就開始運營了。其實早在解放之初,國家就有了為北京修地鐵的想法;1953年,北京市委響應號召開始籌備地下鐵道修築工作,當時的想法是一環兩線;此後的幾年裡,數千名學生被送往蘇聯學習地鐵的建設;1957年,幾名蘇聯專家來到北京,指導繪製了最早的北京地鐵規劃圖。
當時計劃著先修三條線,也就是剛才說到的一環兩線,線路名稱選擇用數字,這是北京乃至全國最早的地鐵,理所當然的就用1、2、3:1號線貫穿東西,3號線貫通南北、穿越德勝門,2號線圍著北京內城環行。當年修地鐵,還沒有盾構機這類先進的隧道掘進設備,要從地面開始挖,要不怎麼把城牆和城門都拆了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修地鐵礙事兒。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3號線的規劃改了,想從青龍橋奔西直門,但並不止於西直門,而是穿城而過,經東四十條折向首都機場。1965年的時候,北京地鐵一期工程開工,要修還不按順序來?肯定先修1、2號線哪!1973年,北京地鐵規劃從「一環兩線」發展到8條線,但3號線的計劃沒動。
如果按照規劃來進行,3號線的西直門至頤和園段、工體至酒仙橋段,應該在1976年到1980年間建設,西直門至工體這段呢,在80年到85年間建設,但這些路段均未能如期修建,具體原因咱就不清楚了。由於3號線規劃得很早,雖然沒正式開工,但預留的換乘通道還是建了,2號線的東四十條站就有。只不過這個換乘口一直沒啟用(沒通車啟用個什麼勁兒呀?),鐵柵欄門鎖著,一鎖就是幾十年。有人喜歡探秘,專門去東四十條地鐵站去看這個換乘口,向下看黑洞洞的,有點兒瘮人、有些詭異。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度傳出很多所謂的「北京地鐵靈異事件」。
有的說:北京這麼多人,也有很多是夜間出沒的,「出沒」這詞兒好像有點兒不合適哈?對不起啊,反正就是上夜班兒之類的吧,也得乘坐交通工具呀?北京有專門的夜班車,可為什麼地鐵到11點就停了,為什麼不24小時運營呢?那是因為地下是另一個世界,夜深了人家也得出來活動活動,地鐵那麼大動靜,回頭吵著人家不好。於是末班地鐵「遇鬼」事件,深夜地鐵站裡「鬧鬼」事件等便層出不窮;尤其是3號線,規劃得那麼早,卻遲遲修不完,9都運營好幾年了,3還沒通車呢!這是因為地下施工的時候呀、挖到了不好的東西、有「鬼魂」阻止3號線的修建,所以才耽擱了這麼多年。
您覺得這事兒可信嗎?反正小凌是沒聽說,我也有朋友在地鐵工作,人家說了,後半夜地鐵裡是有人上班的,因為他就是檢修部門的,經常凌晨兩點才上班呢!個人認為:應該是3號線的具體規劃一直沒確定下來,加上城市人口布局的變化、投入資金有限、城市功能定位等原因,所以3號線的規劃逐漸被其他線路所取代。這才一改再改、一拖再拖,直到16號線都快建成了,它還沒通車。不過呢,掃聽了一下,2015年3月,規劃委已經對3號線規劃方案進行了批覆;2016年一期工程已經開工了。
好像是東四十條到東壩,可能要在2021年通車;3號線的整體規劃應該是東到曹各莊,西至海澱田村,而且還得預留西延計劃,具體什麼時候全線通車,那就不知道了,怎麼也得兩三年以後才有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