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五爵公侯伯子男

2020-12-17 騰訊網

周朝,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裡,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裡。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裡。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裡。諸男之地,封疆方百裡。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公」爵,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於上公。周朝的公爵只封給前朝的後裔,而周公之國魯國只是侯爵國(魯周公本人由於是三公之一也可稱「公」,但僅限其本人,而不世襲。)宋國稱公,是因為宋國是商朝的延續,在周代屬於國賓,即所謂「賓而不臣」,但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公爵只是封地大一些,在本質上來說周朝公爵和侯爵差不多為一級,只不過公爵的地位和待遇優越一些。春秋時期,宋襄公在齊國內亂時,幫助齊公子復國,代齊作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莊子和惠子三位聖人皆出自於宋國。

「侯」爵。是周朝二等爵位。周朝諸侯國中,絕大多數諸侯都爵位都是侯(所以才叫「諸侯各國」),比如有魯國、齊國、陳國、蔡國、衛國、邢國、晉國、燕國、管國、滕國、楊國、箕子朝鮮、薛國、焦國、賴國、紀國等。他們的國君就分別叫做魯侯、晉侯、齊侯、衛侯等等。好多在之後的春秋戰國成為大國。其中晉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

「伯」爵,是周朝三等爵位。封伯的諸侯主要有秦國、鄭國、曹國等,所以秦君叫做秦伯、鄭君叫鄭伯、曹君叫做曹伯。比如《左傳·僖公十三年》:「晉荐饑,使乞糴於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其中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裡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巴蜀,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子」爵,是周朝四等爵位,子爵在《春秋》中有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是蠻夷,比如楚國(楚子)、吳國(吳子)、越國(越子)等等。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一度強大起來,一路南徵,滅掉了隨國(今湖北隨州),迫使隨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稱為王(後諡武)。被楚國消滅的小國還有古麋國(湖北鄖陽、房州一帶)、盧國、羅國(湖北襄陽、荊門一帶),一路向南徵伐百苗等大小諸侯國,成為華南的霸主。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楚國的後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

「男」爵,是周朝五等爵位。許國,中國歷史上西周及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男爵爵位,國君為姜姓,國都位置在今河南許昌縣及臨潁縣北、鄢陵縣西南這一廣大地域。如《春秋·僖公四年》: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始祖為許文叔,為太嶽之嗣。春秋時期,鄭國、楚國等非常強大,許國經常遭到強國侵略。因力量弱小,無法抵抗,只好委曲求全。許國之所以弱小,與其爵位過低有直接關係。因為爵位低,所以城建得小,封地也不多。

相關焦點

  • 公侯伯子男,周王朝的分封爵位,是按照怎樣的原則進行的呢
    周朝初定,分封天下,諸侯國共有七十一個,其中公侯伯子男五爵位皆有所分封。那麼這些爵位究竟是按照怎樣的原則和要求來劃分的,當時受分封的人即位龐大,而且身份也是各不相同。
  •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導語在歐洲的封建採邑制度之中,上至最高位的國王,下至最低階級的騎士、農奴,他們之間有著五個等級的貴族劃分,它們分別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但是這5個爵位並不是中世紀一開始就在歐洲所出現的,它們的起源和發展也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最終五爵位的高低等級才得以確定。
  • 哈裡王子晉封公爵,英國爵位的公侯伯子男和中國古代爵位一樣嗎?
    英國傳統世襲貴族,就是我們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因為在現代社會沒有冊封新的世襲貴族,所以被稱為傳統世襲貴族。公爵是第一等世襲貴族,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分封諸侯,英國君主分封王室宗親並授予公爵爵位,如威廉王子是劍橋公爵,之後逐漸也授予王室宗親以外的功勳卓著的重臣。和中國古代一樣,不同的爵位服飾截然不同。
  • 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五服」為何能代表古代親屬制度?
    "五服"制度在周朝形成延續至明清時期"五服"是指在喪葬時期,要求亡者親屬按照與亡者關係的遠近程度來決定所穿的喪服,而"五服圖"就是用來展現家族中親屬之間遠近關係的一種圖示。用喪服的差別來體現親屬間的關係,即與亡者關係越親近穿著越粗糙,反之關係越疏遠穿著越精細。
  • 為什麼周朝不能算是大一統的朝代?
    秦始皇統一六國然而,秦始皇統一的六國都是基於周朝分封出來的。《呂氏春秋》記載「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譯為秦朝之前的全天下大概有1200個諸侯國,四百個是周朝分封的,八百個商朝遺留下來,並且都向周朝稱臣。
  • 「井田保農業,分封保安全,周禮統意識」,周朝國祚成歷史之最
    《史記》載:"周封五等,然又封伯禽、康叔於魯、衛之地,太公於齊,武王、成、康時所封數百,同姓者五十五,地上皆不過百裡,下三十裡,用以輔衛王室。"另一方面,分封制建立和推行的過程中,周天子也對於各地諸侯王的權利和義務,做出了明確規定。
  • 周朝時期的官方音樂學校——大司樂
    大司樂是中國古代周朝宮廷兼管音樂行政、音樂教育和音樂演出的機構。據《周禮·春官·大司樂》載,這個機構的官員和樂師有固定名額,多至1463人,各有專門職司。男舞師有定額者16人,無定額者多人。以上有定額人員共1463人,無定額者不計。在這個龐大的機構中,除少數官階為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為較低級之貴族外,絕大多數是通曉樂舞的樂師、舞師及低級職員、工役,屬於農奴階級,或由農奴提升的。
  • 周朝時人們是用什麼來洗澡的?11月27日螞蟻莊園小課堂正確答案...
    小雞寶寶考考你,周朝時人們是用什麼來洗澡的?2020年11月27日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正確答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周朝時人們是用什麼來洗澡的?古人比我們想像中的要衛生得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洗澡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人們用淘米水來洗澡去汙。據說淘米水不僅可以去汙,而且保健功能奇佳,在當時是廉價而又普遍的洗澡水。
  • 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它的起點是周朝,而這個制度的背後有這些秘密
    這給周朝的中央宮廷造成了一個困境:封建網絡的演變支撐著周朝的秩序結構,但強大的地方聯繫和封建領主的狹隘利益往往使他們遠離中央。每一種對立力量都在某一時期變得強大,足以影響周朝的歷史。從周朝發生的兩件事可以看出封建秩序力量的變化。公元前841年,貴族們共同驅逐了暴君李王,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最有影響力的貴族領導的集體領導,直到太子登基。公元前771年,有王被入侵的野蠻人殺死,周朝的王權再次被打破。其中一個冒充者:平王,倖存了下來,但王室已經失去了威望和影響力。封建制度的凝聚力減弱了。此後,它進入了傳統上被稱為春秋的階段。
  • 形成於周朝,是古代貴族的必備技能
    並且對六藝進行了定義:《周禮·地官司徒·師氏/媒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樂,就是音樂,周朝時候,通曉音樂也是上層人物必備技能,如果不知鐘鼓、不通管弦,你肯定不是有身份的貴族,這樣跟別人也沒啥好攀談的,如果你是貴族,卻不會這一些,那你就是個廢物,好意思混在貴族中間?
  • 周朝之前我國並沒有常備軍,直到戰國末期常備軍數量依然不多
    先秦時期的兵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周朝之前、西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周朝之前:這一時期國家並沒有職業化的軍隊,從甲骨文中的「射」、「戍」等文字來看,在奴隸制的制度下,平日裡貴族和平民均要參加軍事訓練,並以田獵的形式進行演習,而奴隸是沒有資格參軍的。
  • 周朝建立後,幫助武王伐紂的神仙都哪去了?
    周朝,是我國史上第三個奴隸制王朝,由周武王在原周國的基礎上於公元前1046年建立,共傳了32代37王享國791年。周分為西周和東周,以周平王遷都洛邑為分界線。東周又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
  • 大周朝坐鎮洛陽固若金湯
    比如許昌城的曹老闆就表示自己太難了,曹老闆開局麾下18位人才,再加上在野武將,文武兼備,還有苟或不斷在全地圖挖人,人才班底雖進不了第一梯隊,但讓玩家稱王稱霸綽綽有餘了,再不濟鎮守一方當個安樂公慢慢種田還是可以的,可現實卻是任曹老闆怎樣掙扎,周圍南北宋、東漢、周朝等勢力也會聯合起來把他錘死。
  • 從周朝延續至今的一種美食(甘谷酸飯)
    甘谷古稱冀縣 ,為華夏第一縣,與周朝初建都之地岐山相近,故而甘谷漿水面屬周朝遺風的延續與發展。 不管是春夏秋冬酸飯是甘谷人明天必不可少的美食,一般都是午飯或者晚飯反正每天必須有用的酸飯。尤其在酷暑夏季,吃上一碗漿水面不但能夠解渴,消暑,還能提神,哪一種酸爽的感覺是「妙不可言」。
  • 螞蟻莊園:周朝時人們是用什麼來洗澡的
    螞蟻莊園每日都會帶來有趣的答題活動,這些活動獎勵相當的豐富,你要你確保你回答的是一個正確的答案,12月6日的問題目前已經更新了,今天的問題之一就是周朝時人們是用什麼來洗澡的?肯定不少玩家都不知道這個答案是十分了,下面就讓小編帶來12月6日答案的分享一起看下。
  • 周朝君主世系:三十七位天子循周禮治國,造就華夏禮儀之邦
    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久的朝代,享國791年,傳37王。周朝實行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鞏固權力,在西周時尚能夠控制地方,到了東周,天子只能成為名義上的共主,無實際權力。
  • 看五等爵位的不同
    爵位構成了歐洲封建歷史的重要組成,同樣,在中國古代也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但我們在了解中國歷史的時候,似乎很少發現像歐洲歷史一樣出現大規模的男爵現象(在歐洲,男爵往往代表的是那些普通的世俗貴族,群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