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公告訴我,她的同事還有一個月生娃,想著要不要提前一周住進醫院,防止孩子生在家裡,說是自己也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出來,內心有些忐忑。
其實很多新手寶媽在臨近生產的時候,都會如此焦慮。
很多寶媽判斷不好自己何種狀態是快生了
生過寶寶的女性,大概都會有這種緊張又焦慮的心情。
筆者當時生大寶的時候,還有一天即將到預產期,但是寶寶遲遲沒有發動,自己也是焦心不已,晚上吃過飯去廁所發現貌似破水了,雖然一點點,但是緊張的不行,於是晚上11點多迅速帶上待產包奔往醫院。
結果醫生檢查後發現,沒有發動的跡象,讓先等著,直到第二天使用了催產的藥物,大寶才緩緩地發動,經歷了大半天多的腰疼,直到第二天的夜裡,大寶才發動,十指全開自己卻沒有意識到。
因為自己一直沒有感受到規律的宮縮,而是一直後背疼得厲害,到產房,不到半個小時,大寶就出生了。
當然除了很多有類似經驗的寶媽,還有很多孕媽其實並不十分確定自己的預產期在幾號。
雖然孕晚期孕檢是比較頻繁的,很多孕媽覺得比較麻煩,但是要知道定期產檢才知道寶寶在肚子裡發育得如何了。
孕晚期,如何判斷該生娃了
其實到了孕晚期,由於很多孕媽由於沒有生產過的經驗,自己針對於何時生娃其實存在很多疑惑,其實只要掌握幾個技巧就可以更好的幫助孕媽判斷生娃的時間。
策略一:根據預產期
一般懷孕之後去做產檢的時候,醫生通過末次月經時間,經期時間以及是否規律會幫助孕媽進行適當的推算,一般如果月經是比較規律的話,醫生的推算也是比較準的。
當然了,也有一些孕媽月經不太準,醫生會根據B超來推算預產期。
雖然孕產期推算的時間不一定完全準確,但是即使準確,寶寶也未必在預產期當天發動,在前後幾天出生的機率也是比較大的。
因而,在預產期的前1-2周孕媽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提前準備好待產包,隨時準備迎接寶寶的出生。
策略二:根據臨產前的各種徵兆
每一位孕媽臨產前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尿頻比較嚴重,有的食慾突然變好,有的肚子下移,腳部浮腫,還有的失眠情況比較嚴重。
當尿頻明顯加重,說明胎兒已經入盆,一般出現在36周以後,當然伴隨著臨產日子的推近,不僅僅恥骨開始越來越痛,而且腰背也會比較痛,如果肚子總是有一陣陣的墜脹感,同時伴隨著有大便的感覺,那麼也說明快生了。
等到真正要生的時候,一般會出現三個比較明顯的徵兆,破水、見紅以及規律的宮縮。
如果出現這幾種情況中的一種,那麼說明胎兒要發動了,要及時去醫院生產。
策略三:按時產檢
到了孕晚期的時候,產檢的次數會越來越頻繁,這個階段,其實更多的是為了監測胎兒的基本情況。
同時,在最後一個月,醫生也會針對彩超的情況,來判斷胎兒的發育標準,同時來判斷胎兒是否該出生了。
因而孕晚期的時候,孕媽一定不要大意,一定要按時產檢,保證孕媽和胎兒保持一個好的狀態。
當然了每一位孕媽臨產前的情況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孕媽如果覺得特別不舒服,也要一定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