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 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

2020-12-14 閃電新聞

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

記者在手機應用軟體商店裡看到,有多款與心理諮詢相關的App下載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最多一款達到了600多萬。打開軟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助理治療師、AC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情感導師等各種稱謂讓人眼花繚亂,收費也從二三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讓人無從選擇。

線上「話療」並非萬能

「其實線上心理諮詢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網絡沒有這麼發達,都是通過熱線電話進行諮詢。」天津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系教授陳清剛介紹,現在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心理諮詢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線上諮詢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需一個手機隨時隨地都能諮詢心理問題,方便、快捷、高效的網際網路產品屬性讓在線心理諮詢成為很多人的第一選擇。」陳清剛表示,特別是對於三四線城市甚至村鎮的居民來說,通過線上方式,既可以接觸到更多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同時又節約了時間和經濟成本。對於一些無需面詢就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青少年學習壓力問題、男女青年的情感問題等,通過線上「話療」會更方便。

而且對於一些諮詢者來說,在熟悉的環境中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因此也更容易敞開心扉。還有的諮詢者覺得,通過電話、文字、視頻隔著網絡有助於消除「病恥感」。

「雖然線上心理諮詢方便快捷,但和面詢相比也有其局限性。」天津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治醫師鄒琳認為,諮詢者和心理諮詢師面對面的交流,會有一種天然的連接感,更容易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面詢時諮詢師可以在過程中,捕捉到諮詢者輕微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變化,比如一個眼神或是一個小動作,從而更有益於做出正確的判斷。儘管現在線上諮詢比熱線電話多了視頻交流,但隔著屏幕,諮詢師很難從根本上讓諮詢者放下心理芥蒂,也很難通過細膩的神情變化,進一步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

「某種程度上,要想在線上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要比在線下難度更大。」鄒琳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大學生患者,有雙相障礙傾向,她在線上諮詢的時候,只表現出抑鬱的狀態,因此被心理諮詢師按照抑鬱進行心理疏導。但是其情緒亢奮的狀態通過視頻表現得並不那麼明顯,因此讓諮詢師誤以為是抑鬱症好轉。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在線上從事心理諮詢,更需要有大量專業經驗的沉澱。

而且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對諮詢場所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有些諮詢者可能會選擇不適當的場合,比如周圍有家人或者環境嘈雜,導致其不能完全說出真實想法,從而嚴重影響心理諮詢的效果。

「此外,也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能通過線上解決。」鄒琳介紹,比如一些精神障礙,如強迫症、恐懼症,通過單純的線上諮詢很難得到改變,需要採用「暴露療法」進行治療,而暴露療法的操作線上無法進行,必須面對面才有效果。此外像精神動力學治療中的釋夢、自由聯想以及催眠治療等心理治療,在線下進行效果才會更好。

缺乏硬性職業準入門檻

目前雖然有心理諮詢註冊系統,但還沒有一個硬性的職業準入標準及規範化的監管機制。」陳清剛介紹,很多職業明確需要資格證才可以從業,比如醫生需要有醫師資格證,會計需要有註冊會計師證等。但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卻不是心理諮詢師職業硬性的準入標準。這就意味著,存在相當數量的沒有經過心理諮詢師資質認證或沒有經過心理諮詢專業培訓的心理諮詢從業者。

目前在心理諮詢平臺見到比較多的心理諮詢師的頭銜是國家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這些頭銜是2017年以前由人社部頒發的,當時國家將心理諮詢師認定為技能人員。但在2017年,人社部發布的(2017)68號文件《關於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裡,正式取消了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名稱。

「2017年以後,心理諮詢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在中國心理學會取得註冊助理心理師、註冊心理師以及註冊督導師。此外還有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證的心理督導師。」陳清剛說,目前心理諮詢的需求量巨大,很多從業者並未在註冊系統中。

儘管心理諮詢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沒有門檻,但心理治療是有門檻的,按照精神衛生法的規定,只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可以進行心理治療,但只有精神科醫生才有處方權。心理治療師需通過國家衛健委考核認證,取得職業資格證。

需儘快制定行業標準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心理諮詢需求暴漲。同時居家模式讓不少心理健康諮詢機構和心理諮詢師從中看到了商機。由於當前網絡心理健康服務缺少相應標準,因此很多平臺打著心理諮詢的旗號,進行著半專業的甚至不專業的「心理忽悠」。

記者打開幾個不同的心理諮詢App,感覺其專業度冰火兩重天。一般比較專業的心理諮詢平臺會清晰地標明諮詢師和用戶進行一對一的有償諮詢的形式,如文字、語音、視頻等;諮詢師的受訓背景、諮詢經驗、所在地等信息;不同諮詢師的諮詢價格等。但有的心理諮詢平臺看著就有點不靠譜,挽回專家、情感專家、靈性催眠導師充斥其中,諮詢的項目也是五花八門——有擺脫單身、失戀陪護這種情感問題,也有焦慮症、強迫症、疑心病等心理疾病。不過這些諮詢平臺的「專家」價格便宜,五六十元價位的「專家」最受歡迎,很多都是累計銷售上百小時以上。

面對諮詢者,這些不靠譜的線上諮詢也是套路滿滿。比如有些解答誇大其詞,並斷章取義危言聳聽。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諮詢者認為有心理疾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隨時會威脅生命,並引導其到諮詢師的線下機構就診。在線下,諮詢師往往會推薦很貴的定期心理疏導套餐。

「不靠譜的心理諮詢可能會誤診耽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病沒治好不說,還花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鄒琳舉例說,前不久一個36歲的諮詢者,產生嚴重失眠、抑鬱、焦慮症狀,通過溝通她發現這位諮詢者的症狀是因為單位工作壓力大和孩子青春期導致的,並不是抑鬱症。通過四五次心理諮詢疏導,諮詢者症狀消失。但如果不專業的人將其診斷為抑鬱症,那就要使用藥物治療,既花了冤枉錢又沒有對症。

「此外,對於線上心理諮詢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價體系標準,醫院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都由物價局定價,明確規定了不同時長對應的價格。」鄒琳介紹,在天津,精神專科醫院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50分鐘價格只有200—400元,而很多平臺標價少則五六十元,多則2000元。

「心理諮詢作為非常重要的助人手段不但可以緩解大眾的心理困擾,還可以給職業人群進行心理減壓,對大眾心理健康促進以及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素養有很大幫助。」陳清剛表示,心理諮詢行業需要更加規範化的管理。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一些傾聽服務和心理緩解諮詢活動雖非醫療行為,也應要求對從業人員實行平臺後臺實名制。(記者 陳曦)

相關焦點

  • 莫讓心靈急救變心靈忽悠,線上心理諮詢呼喚行業規範
    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一飛沖天,比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也因此進入發展快車道。
  • 別讓心理諮詢變成心靈忽悠
    □ 王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心理諮詢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但是,對於部分病患來說,仍不願或恥於接受心理問診,線上心理診療誕生的意義正在於此。之前,線上診療多是以電話等形式進行諮詢,醫生則根據情況合理診療或引導鼓勵患者進行面診。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線上諮詢有了更多的方式,這貌似給患者提供了方便,但是和其他醫學類診療一樣,心理診療諮詢也不只是「話聊」,同樣需要結合「望聞問切」。
  • 閃電評論丨別讓線上心靈急救淪為「心靈忽悠」
    打開軟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助理治療師、AC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情感導師等各種稱謂讓人眼花繚亂,收費也從二三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讓人無從選擇。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心理諮詢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據悉,大量資金開始注入線上心理諮詢平臺,使得有心理諮詢學科背景或沒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紛紛衝入心理諮詢行業,希望在快車道上分一杯羹。
  • 抗疫第二戰線:4000心理疏導師24小時線上心靈急救
    不同於常態化的心理諮詢,這更像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心靈急救。3月3日,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宣布延長援助時間至24小時。疫情面前,人們不光要面臨生理上的挑戰,還要遭受心理的困惑和精神上的壓力。
  • 線上心理諮詢亂象叢生 如何滿足社會需求、謀求長遠發展?
    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近年來,人們對心理諮詢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更是助推線上心理諮詢行業興起。這一創新的心理諮詢方式打破了空間限制,讓人們足不出戶獲取心理諮詢服務,大量資金和流量開始垂青這一行業。然而,領域中間還存在著行業規範不統一、從業者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危害著線上心理諮詢的長久發展。
  • 「心理諮詢室」:打造有溫度的心靈家園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喬時慶本報訊 「剛才我和心理諮詢師聊了10分鐘,又在運動減壓室裡鍛鍊了半小時,心中的不愉快煙消雲散。」近日,淮北礦業集團臨渙礦綜採區職工李金生走出心理諮詢室後做了個「V」手勢。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保供穩產、安全攻堅的特殊時期,淮北礦業集團高度重視職工心理穩定、減壓疏導和心理諮詢工作,守護職工心理防線,積極傳遞陽光健康、快樂工作的人生理念。「我們注重精神引領,加強人文關懷,努力打造溫馨、有溫度的礦山,為礦區和諧穩定及安全生產保駕護航。」臨渙礦黨委書記馮士祥對職工心理諮詢工作理解頗深。
  • 您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盡在「職工心靈驛站」(上)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業職工的工作生活節奏普遍加快壓力也會逐漸增大為了使工會心理關愛服務覆蓋到更多的基層職工一是設立組織機構,成立公司員工健康管理委員會;二是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在員工健康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職工心靈驛站」的工作制度和推進計劃,保障日常工作落實;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健康管理骨幹隊伍;四是全面加強員工體檢工作,通過對員工身體健康狀況的跟蹤、評估全過程記錄,將預防工作做在前面;五是引入EAP健康關愛。
  • 撫慰心靈上留下的疤痕,關愛自我心理健康,淺談傷害心靈的抑鬱症
    她天天借酒澆愁,把自己搞得面目憔悴,自此便患上了抑鬱症。自從患病之後,小雪就像變了一個人,整日昏昏沉沉。消防員們看到小雪那滿是傷痕的胳膊,也不由得心頭一驚。終於,小雪再也承受不住了,就起了輕生的念頭,這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其實,人們對心靈現象的關注遠早於有文字的歷史。今天的考古學家在發掘的史前人類頭蓋骨上發現了有人工打孔的痕跡。而且,有的孔與頭骨病變有關,有的則是在沒有病變的正常頭骨上打孔。前者被推測為醫療目的,而後者據推測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與神靈溝通。人類學家還發現,保留至今的某些原始部落文化,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也有對心靈現象的關注與解釋,巫師就是這方面的負責人。
  • 健康周刊|線上心理諮詢靠譜嗎?海南心理專家:並非萬能
    【編者按】  學習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情感問題多……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需要精神和心理健康療愈的人變得越來越多。線上心理諮詢行業隨之興起。  打破空間限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獲取心理諮詢服務,大量資金和流量開始垂青這一行業。然而,線上心理諮詢中還存在著行業規範不統一、從業者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也帶給用戶不少困惑。本期《健康周刊》帶你一探線上心理諮詢的現狀。
  • 時間短、任務重,她說幹休所的工作更像是一場場「心靈急救」
    做老幹部的心靈撫慰者——記遼寧省軍區大連第七幹休所心理諮詢師楊越■李 剛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 關懷青少年社交創傷,觸漫聯合壹心理送上心靈療愈良方
    7月28日,由觸漫APP與壹心理諮詢聯合推出的青少年在線心理講座活動——《心靈解憂站》系列迎來了第三期。這一場主題為「青少年社交創傷以及自我療愈」的心理講座, 在觸漫APP上吸引了超過2萬名青少年在線參與,為他們送上了一劑療愈心靈的良方。
  • 「師道|電影」《心靈捕手》「那麼,我們現在開始了解心理諮詢」
    一句話簡介電影名叫《GoodWillHuting》,中文譯名為《心靈捕手》,1997年美國上映的心理學題材的勵志劇情電影。以心理諮詢的流程拆解電影無論現在是陽光明媚還是烏雲密布或是更惡劣的天氣,很高心你能點開這篇文章。
  • 線上心理服務需求大、問題多
    線上心理服務需求大、問題多據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絡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諮詢、診療等服務需求明顯增大。據了解,當前市場上相關服務主要有3種類型。「線上醫院」,其實就是把線下醫院搬到了線上。由第三方平臺或專業醫院運營,精神專科醫生在線為用戶提供諮詢、藥品續方等服務。這類平臺上的醫生絕大多數資質齊全,規範性強。
  • 心理書籍|《心靈遊戲》
    《心靈遊戲》是畢淑敏老師的經典之作。她憑藉醫生、作家、心理諮詢師等多重身份,將高深的心理學變為通俗的家常話,將私密的心理諮詢化為親切的互動傾談,通過八個經典心理遊戲,告訴你:       一個選擇決定一種命運。       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創造一個由知心朋友組成的生活圈子,是成功大廈的支柱。
  • 【學習考證】心靈衛士《兒童心理指導師》線上培訓班(中級證書)
    張璐琪:孩子通過參加這次的心靈衛士訓練營確實是有變化的,她學會了感恩,學會了自律,更堅定了自己的目標,並且向自己的目標努力,非常感謝老師組織的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的學習提高,更讓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了提升。趙龍威:孩子通過心靈衛士訓練營的培訓和切身體會的鍛鍊,使孩子更加嚴於律己,培養更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能讓自己的學習方向和未來的目標找對系統規劃!
  • ...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方案》的通知
    附件:「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方案(聯繫人:郭子騰、羅筱,電話:010-59882093、2092)附件:「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進一步激活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大市場
  • 心靈最深處的呼喚
    當今社會上的騙子太多太多,我已經分不清真假對錯,甚至於我對幫助別人都產生了恐懼。曾經的我遇到求助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盡己所能幫助他們。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變成現在的樣子?或許是社會的黑暗、冷漠、無情,或許是一次次被騙的經歷讓我心寒。「姑娘可以幫個忙嗎?」我的思緒被拉了回來。突然間,我竟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幫助他,內心無比糾結。
  • 「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如火如荼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傳環球(北京)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已經全面開啟。同時號召廣大網友進行線上互動,通過講述親身體驗,回顧總結自己2020年旅遊出行體驗,更好地為城市、景區進行宣傳推廣。「走過你的心靈四季」全年盤點活動通過線上互動專題與互動頁面,盤點全年「心靈四季·美麗中國」宣傳工作成果,對全年產出的優質內容進行總結並傳播。
  • 聚焦基層部隊心理服務工作丨探尋打開"心靈密碼"的"金鑰匙"
    沒過多久,旅裡開始籌備打造專業心理骨幹隊伍,蔡屾順利搭上了心理服務的「順風車」。「像我這樣的心理骨幹,在全旅還有很多。」蔡屾說,每名心理骨幹上崗前,都需要經過嚴格考核培訓,評定合格後才能為官兵進行心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