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知名詩人詞人,你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一定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若是再思考一下,或許你還會想到杜牧、李商隱、辛棄疾、陸遊……
還有一類詩人,你不一定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的詩句耳熟能詳。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讀幾首以「孤篇」橫絕中國詩歌史,驚豔了千年時光的絕美詩篇。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鬱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清·沈子來: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五言絕句妙在以小見大,語短意長,這首詩正是如此。
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一特點,人所共稱。
為何「打起黃鶯兒」,是因為不讓黃鶯在枝間啼叫;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為黃鶯的歌聲驚擾了佳人的好夢;為何特別惱怒黃鶯「驚妾夢」,是因為它把佳人在夢中到遼西與丈夫會面這一線可憐的希望也給無情地打消了。
四句小詩,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所以,它不僅篇法圓淨,而且在結構上也曲盡其妙。
《網師園唐詩箋》:真情發為天籟、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
《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寒食》是韓翃的名作。
詩作僅四句,但多有轉折。從內容看,由寫景物轉入詠禮俗;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御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多重轉折,使得本詩尺幅興風、盆水生波,在簡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尋味。
《批點唐詩正聲》:禁體不事雕琢語,富貴閒雅自見。
《題龍陽縣青草湖》
元代:唐珙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筆調輕靈,無一筆粘著,是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
詩人著意於真情實感的表現而並不拘守於形貌之似,因而寫來不拘一格,超塵拔俗。無論寫景敘夢,都有虛有實,惝恍迷離,詩境之縹緲奇幻,構思之新穎獨特,為前人詩作所少見
誰說只有唐代有瑰奇的浪漫呢?
《闕題》
唐代:劉昚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
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動、神態、感情、心理活動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給讀者帶來了直覺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這首詩餘韻縈繞,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藝術魅力。
清·譚宗《近體秋陽》:清宕傲逸,純乎古作,不徒所謂拗律已也。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三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廣為傳誦。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
《 貧女》
唐代: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此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而為人傳誦。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鬱惆悵的心情,而字裡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從家庭景況談到自己的親事,從社會風氣談到個人的志趣,有自傷自嘆,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蠶吐絲,作繭自縛,一縷縷,一層層,將自己愈纏愈緊,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後終於突破抑鬱和窒息的重壓,呼出那「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嘆。
這最後一呼,以其廣泛深刻的內涵,濃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詩蘊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鑑誡錄》:李山甫有《詠貧女》,天下稱奇,秦韜玉之詩意轉殊妙。
只要能真情實感地引發人們的共鳴,哪怕只有幾首詩,也足夠流芳百世。那麼,你還知道什麼詩人,僅憑一句詩、一首詩,就留在了中國人的記憶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