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彌爾頓:一個真正的詩人本身,就是一首好詩

2021-03-04 呦呦鹿鳴

Photo by Anna Shvets from Pexels

偶然翻到彌爾頓的一首詩,頓時心生敬慕,又感覺到一種無言的力量,在遠方澎湃激昂。特此分享:這首詩,有些許我們中國詩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但是,在精神力和境界上,更勝一層。
彌爾頓是一位歷史中的傳奇評論家、詩人。在17世紀的時候,英國處於王權專制與共和新舊交替的階段,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推翻,克倫威爾一派上臺。當時,主張簡樸修己的清教徒彌爾頓在新政府中擔任拉丁文秘書工作。王權哪裡那麼容易退讓呢。於是,王室一派請了,或者說養了一批太監、水軍,寫宣傳冊,什麼《為查理一世聲辯》《聖王肖像》,如此等等,大力推廣。彌爾頓呢,深感職責在肩,立即出手,針鋒相對地寫了《為英國人民聲辯》《偶像破壞者》等等,義正辭嚴地予以駁斥,工作日以繼夜。但是,這一年,才43歲的彌爾頓,左眼已經開始失明了,醫生警告他必須立即停止用眼,放棄閱讀與寫作,否則將會徹底失明,連右眼視力也要失去。但是,我推想,彌爾頓應該是明確地感覺到恰好站在了英國歷史上關鍵的節點,因為,當時的英國,很少有人有他這樣犀利的文筆、清晰的思維,尤其是不竭的熱情,所以,他被驅使著,不能停。即便如此,他仍然沒有停止工作。他念,讓別人幫他寫下來。《贈西裡克·斯金納》這首詩應該寫於1655年,也就是失明3年之後。我相信,如果司馬遷泉下有知,他一定會感慨,這首詩與《報任安書》之間,地隔千裡,時隔千年,在精神上卻是如此遙相呼應,此唱彼和。司馬遷,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太史公,寧願忍受宮刑的恥辱和痛苦,仍然要堅持把《史記》寫下來。為什麼呢?因為他深深地知道,這件事非他不可、絕無可能假手於人。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司馬遷往前2000年,中國沒有可與《史記》媲美的史書,往後2000年,仍然沒有。他和彌爾頓都知道,自己恰好掌握了某種超群拔類的能力,而且是歷史級別的,他們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都不僅僅屬於自己,而是屬於歷史,屬於文化,與整個族群的命運深深勾連在一起。

所以,再苦再難,絕不能放鬆絲毫。

彌爾頓的著作也被我國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收錄「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即便被殺戮一萬遍,也絕不悔恨。《報任安書》的這段,悲憤激昂的英雄豪氣,與《贈西裡克·斯金納》中彌爾頓何其相似乃爾!不過,正如對待司馬遷一樣,命運對於彌爾頓的不公並未就此結束。就在彌爾頓在《贈西裡克·斯金納》中宣布「為保衛自由,為完成這全歐聞名的崇高任務」之後,他的妻子去世了,留下只出生三天的小女兒,然後,唯一的兒子夭折了。彌爾頓帶著三個女兒,家庭經濟在泥潭中掙扎。再然後,查理二世重登王位,新教徒們紛紛被整肅,許多被判死刑。彌爾頓的書被焚毀了,財產被沒收了,自己也被關進了監獄。

但是,全然看不見一切的彌爾頓,仍然沒有停止自己的創作,仍然要為捍衛自由而奮爭。後來,他寫出了名著《失樂園》。

現在,我們回頭再看彌爾頓《贈西裡克·斯金納》,在同一年,他還寫了一首《哀失明》,開頭第一句就是「在這茫茫黑暗的世界裡」。
他所描述的,一方面是自己眼睛已經看不到了,但更是描述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腐敗,而自己決心在這個茫茫黑暗的世界裡,不停歇地前行。「即使我沒有更好的指引, 就這種思想已足以支持我了此塵緣,雖失明而無疚。」彌爾頓的人格之偉大,在這首詩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我相信,從來沒有理所當然的、恩賜的、天上掉下來的「進步」,任何一種文明的美好,必然是通過彌爾頓這樣的一代代人,用自己的犧牲所換來。再看英國後來社會進步對人類的貢獻,彌爾頓這樣在歷史關頭清晰自己的使命並用實際行動踐行的人以及作品,是人類無可爭議的瑰寶。「雖失明而無疚」,彌爾頓雖然失明了,但他以身衛法,心中無疚,充滿了光明和溫暖,而且,給身邊的朋友傳遞了力量,在歷史的進程中維繫了火種。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一個真正的詩人本身,就是一首好詩。如果我有機會編輯一本教材,那麼,我一定會將這首詩編進去。朋友們,如果你們身邊有年輕人,請向他們介紹這首詩,如果能講述背後的故事,那就更好了。

呦呦鹿鳴:《理想再溫和,也是理想》

關注呦呦鹿鳴就對了:

日拱一卒,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焦點

  •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的優秀人物和優秀的作品,而詩歌詞彙應該是當時最有名的娛樂文化項目,這些詩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寶藏。
  • 嶽雲鵬:水平有限,寫句順口溜;網友:分明是一首好詩,我看哭了
    結果卻看哭了不少網友,有網友表示:「分明是一首好詩,我看哭了。」而筆者讀完此詩的感受則是:苦難是一筆財富,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嶽雲鵬是謙虛的,他認為自己寫的是幾句順口溜,但從這段文字的內容、意境和樂律來看,這確實是一首詩。詩和順口溜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是很多人在讀現代詩時弄不明白的,其實關於這一點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定。
  • 每日好詩|詩人葉小松:我無計可施
    每日好詩|詩人葉小松:我無計可施 2020-12-1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詩人伊沙、唐欣亮相書博會 讓更多人閱讀好詩
    通過記者現場採訪,兩位詩人都表示,他們創作詩歌、翻譯詩歌,是為了提高文化產品質量,讓更多人能閱讀好詩。  當天上午,在國際會展中心C館青海展區特別熱鬧,不少青市民前來現場購書,與兩名詩人零距離交流。伊沙和唐欣都很熱情地與每一位讀者朋友籤名。他們還時不時與讀者合影或握手,倍感親切。  伊沙說,他是讀完80位外國大師的作品後,編譯了《當你老了——世界名詩100首新譯》。
  •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樓蘭峽谷》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樓蘭峽谷》 2020-06-28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日好詩|詩人水箬野客:雨中的紫丁香
    每日好詩|詩人水箬野客:雨中的紫丁香 2020-12-05 1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葉嘉瑩:隱去姓名,如何分辨好詩和壞詩?
    怎樣判斷一首詩的好壞呢?這是一個很重要而又經常遇到的問題。要想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就該首先認清什麼才是一首詩歌的重要質素。我們就先說中國詩歌,我以為中國詩歌中最重要的質素,就是那份興發感動的力量。《毛詩·大序》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就是說首先內心之中要有一種感發,情動於中,然後再用話言把它表達出來,這是詩歌孕育的開始。
  • 每日好詩|詩人葉小松《我曾被轉動的經筒拋棄》
    每日好詩|詩人葉小松《我曾被轉動的經筒拋棄》 2020-07-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日好詩|詩人格命草:冬季密語
    我開始在空地上徘徊一隻螞蟻走到跟前說冬的腳步好快春天快來讀睡會員詩人格命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大學修讀新聞傳媒專業,文學學士學位。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
  • 每日好詩|詩人浪少《解禁後,賞千垛菜花》
    每日好詩|詩人浪少《解禁後,賞千垛菜花》 2020-05-17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渺茫的本體丨每日好詩:陳先發作品
    渺茫的本體作者丨陳先發每一個緘默物體等著我們剝離出幽閉其中的呼救聲湖水說不遂有漣漪這遠非一個假設:曾獲獎項有「十月詩歌獎」、「十月文學獎」、「1986年――2006年中國十大新銳詩人」、「2008年中國年度詩人」、「1998年至2008年中國十大影響力詩人」、「首屆中國海南詩歌雙年獎」、首屆袁可嘉詩歌獎、天問詩歌獎、中國桂冠詩歌獎、2015年桃花潭國際詩會中國傑出詩人獎、陳子昂詩歌獎、安徽文學獎等數十種。2015年與北島等十詩人一起獲得中華書局等單位聯合評選的「新詩貢獻獎」。
  • 「00後詩歌教父」周瑟瑟編詩集 用好詩給孩子說「晚安」
    近些年,不斷有小詩人冒出,他們的詩作,表現出的靈氣,令成年詩人驚訝。比如一個出生於2005年的小詩人會寫出這樣的句子:「我把腳埋入土中/看,我是世上最富有的人/這,萬物生長的地球/只是,我的一雙鞋子。」詩人周瑟瑟多年來用心發現、評鑑很多00後詩人的作品,關心他們的成長,在詩歌界有「00後詩歌教父」之稱。
  • 撒馬爾罕 | 每日好詩
    撒馬爾罕,藏在風沙的後面撒馬爾罕,月光曬亮高原我持有孤獨的護照也持有一柄同樣孤獨的劍撒馬爾罕,我的肩膀鋪上寒霜
  • 每日好詩|詩人我心依然《詩是一座靜謐的湖》
    每日好詩|詩人我心依然《詩是一座靜謐的湖》 2020-06-11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腦癱女詩人餘秀華談自己走紅:反正就是一陣風(圖)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隨著一首名為《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在網絡「病毒般蔓延」後,餘秀華火了。這個湖北鍾祥市石排鎮橫店村的農婦,被學者沈睿譽為「中國的艾米麗·迪金森(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我不認識艾米麗·迪金森」,餘秀華對此呵呵一笑。她在博客中回應突然的走紅稱,自己的身份順序應是女人,農民,詩人。
  • 李白的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入選了美國教材
    但在大多數人眼裡,這個喜酒好色的唐朝詩人,過於豪放不羈似乎很少能跟"肉麻"二字聯繫到一起。龐德翻譯《長幹行》埃茲拉·龐德是出生於1885年的一位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他是美國意象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對古典文學和語言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 你真的認識漢字嗎,一個漢字就等於一幅畫,漢字本身就是一首詩
    ,漢字本身就是一首詩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是一種方塊形式的表意文字,造字的本身就融進了「寫」的因素,漢字包含形、音、義,有音樂感,形象感,因行又會對義產生影響,人們在讀漢字時,他的音、形、義、都會產生聽覺效果和視覺效果,所以漢字本身就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常常使讀者望文生義。
  • 每日好詩|詩人佔東海《深夜,我坐在前廊》
    每日好詩|詩人佔東海《深夜,我坐在前廊》 2020-05-20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客觀VS真實:什麼算是一首好詩?|一詩一會
    「詩人的眼睛在神奇的狂放的一轉中,便能從天上看到地下,從地下看到天上。想像會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種形式呈現出來,詩人的筆再使它們具有如實的形象,空虛的無物也會有了居處和名字。」威廉·莎士比亞曾如此讚許詩人的創造力,在這句話中,他也無意道出了他判斷一首好詩的標準——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將抽象轉化為具象的語言藝術。
  • 「不停地寫,平庸地寫……」名家熱議成渝80後、90後青年詩人仍需...
    既然是多年難遇的成渝雙城詩人大聚會,除了追憶傳統,詩歌的傳承自然也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8月30日下午,在四川古藺舉行的成渝雙城詩酒文化論壇上,就專門為年輕詩人開設了一個議題《成渝兩地青年詩人寫作探討》。楊獻平、馬嘶、金鈴子等年輕詩人坐到一起,聊起了詩歌創作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