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解讀7~24個月齡的中國嬰幼兒餵養指南,讓寶寶吃好第一口飯

2020-12-26 性感的營養師

本指南適用對象:7-24月齡嬰幼兒(出生180天後-24月齡內)

該階段寶寶的生理特點:處於1000日機遇窗口期的第三階段,隨著寶寶的逐漸成長,單純的母乳餵養已經不能滿足其對營養及能量的需求了,消化器官和感知行為能力的發展,需要寶寶更多的對外部世界進行接觸和嘗試,是從被動餵養到主動進食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餵養行為,將對寶寶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營養專家針對我國7-24個月齡嬰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經過科學的論證,提出了以下6條核心的餵養指南:

繼續母乳餵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提倡順應餵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輔食不加調味品,儘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注重飲食衛生和安全。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繼續母乳餵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這一階段的母乳仍然能為寶寶提供部分能量,優質蛋白質、鈣等營養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作為母子間的親密連接,母乳餵養能促進嬰幼兒發育。因此7-24月齡嬰幼兒應繼續母乳餵養。特殊情況無法繼續母乳餵養時,優先選擇配方奶粉。

滿6月齡的嬰兒,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對發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樣化食物。寶寶也已經為接受新的食物做好了準備好,此時開始添加輔食,不僅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也能滿足其心理需求,並促進其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

核心推薦總結:

嬰兒滿6月齡後仍需繼續母乳餵養,並逐漸引入各種食物。輔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種的食物。有特殊需要時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輔食添加時間。不能母乳養或母乳不足的嬰幼兒,應選擇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

我國7-24月齡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仍處於較高的水平,並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由於母乳中鐵的含量較低,6月齡內嬰兒主要依靠胎兒期肝臟儲存鐵,維持體內鐵需要,而滿6月齡後,由於生長越快,血容量擴張也越快,對鐵的需要量也越高。需從輔食中獲得鐵。據估算,7-12月齡嬰兒鐵的需要量高達8-10mgd,極易因鐵攝入不足而造成缺鐵和缺鐵性貧血。

7-12月齡嬰兒所需能量約1/3-1/2來自輔食。13-24月齡幼兒約1/2-2/3的能量來自輔食,而嬰幼兒來自輔食的鐵更高達99%。

因而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

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素。

核心推薦總結:

隨母乳量減少,逐漸增加輔食量。首先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富鐵的泥糊狀食物。每次只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食物多樣化。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淅過渡到固體食物。輔食應適量添加植物油。提倡順應餵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通過順應餵養,增強嬰幼兒對餵養的注意與興趣,增進嬰幼兒對飢餓或飽足的內在感受的體會和關注,激發嬰幼兒以獨特和有意義的信號與父母溝通交流,並促進嬰幼兒逐步學會獨立進食。嬰幼兒有天然的感知饑飽,調節能量攝入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會受到父母不良餵養習慣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長期過量餵養或餵養不足可導致嬰幼兒對饑飽感知能力的下降,並進而造成超重肥胖或體重不足。

據研究,嬰幼兒需要多次才能接受新的食物。當嬰幼兒拒絕某種新的食物時,父母或餵養者要有充分的耐心,反覆嘗試。鼓勵嬰幼兒嘗試各種不同口味和質地的蔬菜和水果,並逐步的增加攝入量。

核心推薦總結:

耐心餵養,鼓勵進食,但決不強迫餵養。鼓勵並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進餐時不看電視、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進餐時餵養者與嬰幼兒應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父母應保持自身良好的進食習慣,成為嬰幼兒的榜樣。輔食不加調味品,儘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7~24月齡嬰幼兒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過量攝入鈉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有研究觀察到,配方奶餵養的出生早期嬰兒比母乳餵養嬰兒的腎臟稍大,推測與嬰兒從配方奶中攝入較多的鈉,造成腎負荷過高有關。國外研究提示,1歲以上幼兒過多的食用加工的肉製品、方便食品等。會導致鈉攝入過多的風險。

糖的過量攝入不僅增加嬰幼兒齲齒的風險,而且額外的空能量攝入,增加兒童期、成年期肥胖的風險,並相應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核心推薦總結:

嬰幼兒輔食應單獨製作保持食物原味,不要額外添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1歲以後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注重飲食衛生和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食品安全五大要點:①保持清潔;②生熟分開;③做熟;④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⑤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研究表明:因輔食被微生物汙染而導致的嬰幼兒腹瀉,是添加輔食後,腹瀉風險大大增加的重要原因。一些簡單的防範措施如:將食物充分煮熟、冷藏保存、不能冷藏時在2小時內吃完等,可預防食物被汙染並減少嬰幼兒腹瀉。做好餐具的清潔,以及勤洗手也是減少食源性感染的重要方法。

此外對於進食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傷害,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核心推薦總結:

選擇安全、優質、新鮮的食材。製作過程始終保持清潔衛生,生熟分開。不吃剩飯,妥善保存和處理剩餘食物,飯前洗手,進食應有成人看護,並注意進食環境安全。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

2歲以下嬰幼兒的生長與遺傳、種族、地域等因素無關,正常出生的足月嬰幼兒生長主要受營養的影響。因此,通過追蹤嬰幼兒體格生長指標,如年齡、身長、體重等數據之間的關係,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嬰幼兒的營養狀況。

核心推薦總結:

體重、身長是反映嬰幼兒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每3個月一次,定期測量身長、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指標平穩生長是最佳的生長模式。中國營養學會的專家針對7~24月齡嬰幼兒,提出6條核心的科學餵養指南,希望能幫助寶媽們,在寶寶營養和餵養方面提供參考,正確對待和解決在添加輔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寶寶長期的健康打好堅實的基礎。

(你有什麼關於寶寶餵養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感謝閱讀,期待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7-24月齡寶寶奶量和輔食比例,怎樣合理安排?居民膳食指南這樣說
    給寶寶添加輔食後,母乳或配方奶一天應該餵多少?輔食和奶量要怎樣安排才能滿足各階段寶寶的生長發育所需?輔食吃得不錯,為什麼寶寶這個月的體重沒怎麼長……讓我們一起參考下權威機構的建議,看看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是如何建議的吧!對於7-24月齡嬰幼兒,母乳仍然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但單一的母乳餵養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其對能量以及營養素的需求,必須引人其他營養豐富的食物。
  • 寶寶多大吃第一口蛋清?1歲的說法過時了,附7-24月輔食添加
    8個月後,不過敏就可以吃蛋白相對蛋黃來說,蛋清更容易讓寶寶過敏,所以寶寶的第一口蛋白,肯定是在吃完蛋黃後進行的。當寶寶吃過蛋黃沒有出現過敏後,就可以少量嘗試蛋清,再觀察到均沒有出現過敏後,就可以考慮給寶寶吃全蛋。
  • 6月齡寶寶大變化:生長發育金標準、護理餵養全指南,爸媽看過來
    如果寶寶滿6個月或6月齡以後添加輔食,寶寶所需能量1/3-1/2來自輔食每日奶量保持600~800毫升,每天餵奶3~4次。 2.滿6月齡繼續母乳餵養嗎? 益處多多?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 嬰兒滿6月齡後仍然可以從繼續母乳餵養中獲得能量以及各種重要營養素,還有抗體、母乳低聚糖等各種免疫保護因子。
  • 2020年嬰幼兒輔食添加白皮書
    寶寶滿六月齡後,輔食添加就成了家長的頭等大事!但是,如何添加輔食,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家長們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以為自己很用心,給寶寶提供了最好的營養,結果卻做錯了!  為此,太平洋親子網與亨氏聯合發布《嬰幼兒輔食添加白皮書》,為家長解鎖輔食添加技能,讓寶寶真正吃得好,成長更出色!
  • 寶寶首次添加米粉,怎麼選擇和餵養?媽媽們常踩的坑都在這裡了
    必須是6個月?對於大多數寶寶滿6個月是開始添加輔食的適宜年齡。但是注意,也沒必要一定準確到6月齡添加輔食,寶寶多為4-8月齡之間開始第一次嘗試添加輔食,輔食首選便是高鐵米粉。當嬰兒出現下列3種情況時,可以提前添加輔食,但不應早於 4 個月。
  • 寶寶輔食 | 蒸蛋糕 | 12M+
    哆咪寶寶適合月齡
  • 雜蔬鱈魚貓飯糰 | 挑食寶寶都拒絕不了的飯!
    今天先來炒個家常的蔬菜飯,再來個模具造型下,最終的樣子非常可愛,味道也很贊,別看它小小個,超有營養哦,如果家裡有不愛吃蔬菜的寶寶,一起來試試吧。【餐單】6個月寶寶30天餐單 | 照著餐單來,寶寶順利度過輔食初期【不愛吃飯】寶寶不愛吃飯不是他的錯,也許是你方法錯了
  • 一本《0~3 歲寶寶喝奶寶典》送給寶爸寶媽!
    作者: 陳彩霞(中國營養學會) 寶寶一出生,「喝奶」就成了繞不開的話題,母乳、配方奶、脫脂奶、全脂奶、酸奶? 寶寶什麼時候該斷奶?多大月齡可以喝牛奶?
  • 寶寶初期餵養不完全指南
    作為一個食品科學專業的新手媽媽,今天想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嬰幼兒早期餵養的事。俗話說得好,雖然一個孩子不能幹什麼,但他能讓一個大人什麼也幹不了。開始的幾個月感覺一天24小時都在「餵奶哄睡」的循環中,看著媽媽群裡別人家的孩子六個月啦,八個月啦,羨慕不已,就盼著懷裡這個懵懂的小東西也趕緊覺醒,起碼快快長到能吃東西的階段,好吃的那麼多,咱們都嘗嘗。為了寶寶在長大以後能更好地品嘗各種美食,不挑食、不過敏,不會有食物不耐受的情況,更為了現階段的生長發育,初期的輔食添加技術的掌握就十分關鍵。
  • 6個月的寶寶吃饅頭被噎!國家頒布的輔食指南家長們看了嗎?
    6個月的寶寶可以吃饅頭了?我們來看看國家標準《WS/T 678-2020 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如何說。此次標準是由首都兒科研究所、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共同起草。將從2020年11月1日期實施。
  • 15個月寶寶重14斤,醫生:餵養不當導致,不少家長還在這麼餵
    媽媽3個月左右母乳量下降,但是一直堅持母乳餵養,沒有給寶寶添奶粉,添加輔食後也吃的很精細、單調,每天吃個蛋白,不吃蛋黃,不愛吃肉,魚蝦也是一周吃一兩次。結果導致孩子越養越瘦。孩子的生長發育具有階段性,在嬰幼兒階段和青春期階段發育最為迅速,特別是嬰幼兒階段,還是大腦發育的飛速階段,如果餵養不當,還可能使智能發育受損。所以嬰幼兒階段的餵養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而這些常見的餵養誤區家長要注意避開。
  • 2017新版孕產期、嬰幼兒膳食指南和量化配餐
    推薦量增加450大卡(比孕中期再多150大卡,相當於小半碗飯,兩塊帶魚,仨草莓的量),達到2250大卡。孕晚期增加450大卡,哺乳期增加500大卡,差不多,50大卡也就是多半個雞蛋的量。從直觀上看,全天是四個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的量,保證500克,也就是兩杯奶。2孕期每天這麼吃,對你和寶寶都好!按圖備餐即可:『
  • 「嬰幼兒」麵條真的好嗎?最坑娃的幾種麵條,你還在給寶寶吃?!
    所以今天呀,哆媽打算來帶大家重新認識下「寶寶麵條」~一般嬰幼兒麵條中都會因添加了多種食材,而含有蛋白質、維生素和鈣鐵鋅等,能補充奶粉或母乳餵養所不足的那部分營養。當然也要因寶寶年齡來選擇不同形狀和大小的麵條~成人麵條99%的都會添加食用鹽,但是嬰幼兒不能夠攝入過多的鹽分,因此成人麵條是不適合他們吃的。不要以為所謂的有機麵條就是好的啦,畢竟有機麵條也分成分和嬰兒!有機麵條也會添加食鹽等...sooo,給寶寶買麵條一定要首選嬰兒麵條!
  • 衛健委發布最新《2020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快來看看說了啥
    寶寶輔食添加之路,猶如升級打怪,稍不留神,問題百出,新手媽媽也是十分頭痛。為了更好的指導家長安排寶寶輔食,減少輔食添加不當引起的腹瀉、便秘等問題,近期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最新的《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WS/T678—2020),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說了什麼?寶寶輔食之路如何避坑更安全?
  • 寶寶奶量表備受關注!小月齡寶寶如何按需餵養?
    特別是三個月以前的寶寶,由於身體發育特點只能進行按需餵養,但是如何按需餵養,不少家長仍舊兩眼一抹黑。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3個月內的寶寶該如何按需餵養。不同月齡的寶寶的奶量需求並不相同,根據奶粉奶粉智庫發布的3歲以下寶寶的奶量需求表(如下):
  • 寶寶第一口輔食是4-6個月加嗎?不,還要看這七大「軟指標」
    01現代醫學建議:寶寶第一口輔食,4-6個月開始添加一般綜合性醫院,會建議家長:在寶寶4-6個月,可以嘗試添加第一口輔食了。混合餵養、全奶粉寶寶,建議4-6個月依據情況添加。全母乳寶寶建議6個月以後添加。
  • 10款嬰幼兒米粉測評:挑選時擦亮眼,多數米粉成分不單純!
    除了母乳或者配方奶粉,4-6月齡寶寶不需要額外添加糖分,6個月齡寶寶雖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但也要讓寶寶少吃含糖食物。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0-6個月的寶寶鈉攝入量為170mg/天。常規母乳正好滿足這個月齡段寶寶的需求。
  • 不想以後追著孩子餵飯累死,1歲以前這種食物就要多吃
    手指食物,有利於幫助寶寶自主進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特別建議為嬰兒準備一些便於用手抓捏的手抓食物,鼓勵嬰兒嘗試自己餵食,比如香蕉塊,煮熟的土豆塊和胡蘿蔔塊,饅頭,麵包片,切片的水果蔬菜和撕碎的雞肉等。
  • 學會這6點,幫你科學添加寶寶輔食!附:寶寶月齡膳食營養對照表
    一、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六個月之前建議純母乳餵養,6個月以後單純的母乳已經不能為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了,尤其是鐵,此時應該為寶寶添加輔食。同時寶寶滿6月齡時,寶寶口腔運動功能、味覺、嗅覺、觸覺等,以及心理、認知和行為能力也準備好接受新食物。
  • 餵飯就是禍害了寶寶,這5個危害,家長一定要避免!
    有規律的給寶寶「餵飯」很重要,下面的資料來自《2016中國膳食指南》,可作參考,建議截圖保存。7-9月齡嬰兒一天膳食安排早上7點母乳和或配方奶早上9點母乳和或配方奶中午12點各種泥糊狀的輔食,如嬰兒米粉、稠厚的肉末粥、菜泥、果泥、蛋黃等下午3點母乳和或配方奶下午6點各種泥糊狀的輔食晚上9點母乳和或配方奶10-12月齡嬰兒一天膳食安排早上7點母乳和或配方奶,加嬰兒米粉或其他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