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中老年婦女,下至學齡前兒童,我們總是能不經意間聽到不同的人對這個詞別樣的發音。
——"母后大人,上次讓我看的那件衣服我給您找到連結了。"
——"嗯,發我秋秋(QQ)吧!"
大學課堂上,某中年男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串神秘的數字,準過身整理了下額頭所剩不多的幾縷秀髮,
說道:"這是我的扣扣(QQ)號,大家記一下"。臺下的學生一臉懵嗶嗶嗶。。。
拋磚引玉好了。現在請大家打開腦洞想想,我這一生到底聽到過多少不同版本的QQ?秋秋?扣扣?球球?qiùqiù?kiūkiū?再加上點方言音,搭配數不勝數!
為什麼學了八百年英語,依舊發不好QQ?
理論上來說,QQ的正確發音應該是kiūkiū,可是為什麼大家普遍不這麼發音呢?
這是因為kiu這個音節突破了普通話聲韻配合中"舌根音(舌面後音)不能跟齊齒呼韻母拼合"的規律,這個音是普通話中本來沒有的。
普通話音節有完整的系統。構成普通話音節的21個輔音聲母和39個韻母,有機地拼合成400多個基本音節,加上4個聲調的配合,則可組成1200多個音節。
普通話聲韻調的配合,有一定的規律性,其中聲母和韻母的拼合規律最為明顯,主要表現在聲母的發音部位和韻母的四呼關係上,
依據這一關係,可將普通話聲母和韻母的配合規律列成《普通話聲韻配合關係表》。
要看懂這個表,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舌根音,什麼是四呼。
舌根音(舌面後音)是按發音部位分類的一類輔音,具體是利用舌根隆起抵住軟顎這樣的阻礙發出的音。漢語拼音中,g、k、h都是舌根音。
依據口、唇的形態將韻母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類,簡稱「四呼」。
其中,開口呼是主要元音為 a、o、e 而沒有韻頭的韻母;齊齒呼是主要元音為 i 和韻頭為 i 的韻母;
合口呼是主要元音為 u 和韻頭為 u 的韻母;撮口呼是主要元音為 ü 和韻頭為 ü 的韻母。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明白了普通話聲韻配合表中「舌根音不能跟齊齒音相拼和」的規則,說的就是:作為聲母的「k」不能和齊齒音「iu」相拼合。
所以,大家現在明白為什麼我們總發不好"Q"這個音了吧,與自己母語的發音方法相悖,是阻止我們發好這個音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我媽覺得發"秋秋"比較萌,我室友覺得"扣扣"很可愛……
扯得稍微遠一點,其實每個人在說英語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阻礙,比如說傳說中"99%的中國人都發不好的2個音"!
為什麼叫門面音?
我們和老外打招呼,一定是經典的教科書式的對白:
——Hello!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Thank you.
See? 一個Thank you就讓你的英語實力初露端倪。90%以上的中國人按照QQ裡面的經典縮寫"3Q"來發音,一上來就把自己的語音面貌定位在Chinglish的水平。
"th"和"s"的發音到底有什麼區別?
我們把"th"叫做咬舌音,顧名思義,發音的時候要咬著舌頭。
由於中文裡沒有對應的發音,很多人發TH的時候都會忽略這個細節。所以,"我思考"(I think)變成了"我沉下去"(I sink)。
怎麼來練習?
很簡單,首先要克服對咬舌音的恐懼心理,不要怕發音的時候咬痛舌頭,也不要怕把舌頭越咬越腫變成大舌頭影響說話,都不會的。
這麼多老外都發的好好的,還健在呢。大家練得時候慢慢來,先試著從最簡單的this, that, these,those,think, thank開始。
Step1:伸出舌頭,平放在上下兩排牙齒中間;
Step2:輕輕閉上嘴,咬住舌頭;
Step3:聲帶試著發出聲音,同時舌位不變;
Step4:完成th的發音過程,舌頭輕輕歸位。
這樣的練習是讓大家找到咬住舌頭的感覺,等待這種發音習慣成自然後,大家才開始通過句子來練習。以下3句從易到難,供大家練習:
1.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2.Father and mother went through thick and thin.
(老爸老媽共經風雨)
3.There are 33,333 feathers on that birds throat.
(這一條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舌頭很可能要抽筋!)
L這個音標大家都不陌生。中國人發L有2種腔調,一種是大江南北的普通L,一種是我們俗稱的港臺腔L,和老美發的L是一致的。
有什麼區別呢?
比如都說I love you,中國人比較含蓄內斂,說起來輕描淡寫的,而美國人熱烈濃重地宣洩自己的感情,I LLLLLLLLOVE YOU。
在發出"LUV"之前,舌尖會先在口腔上部停滯一會兒。一般的耳朵不太分辨的出來,推薦大家去看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的MTV《BABY ONE MORE TIME》,
裡面有一句歌詞"MY LONELINESS IS KILLING ME",有3個L,MTV裡面火辣的BRITNEY唱這句的時候舌尖都可以觸到鼻尖了,這個醞釀的過程非常長了。
L在音節開頭的醞釀過程其實無所謂,但最關鍵的,是L在音節結束後的停滯。而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從來不曾察覺的發音習慣。
為什麼要把L的停滯發到位呢?
這和英語當中一個語音現象--連讀有關。來看一個句子,This bottle is full of water.
如果你把L的停滯發到位了,讀這句話很自然的會把bottle的"le"和"is",以及full的"ll"和"of"連起來讀成"lis"和"lof"。
最後建議在學習發音的時候,要注意關注native speaker(or老師)的嘴的變化,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區分母語和外語的不同!
【每日粉絲福利】
【特價 僅此一天!】
本文素材來自人民網。如涉權屬,請後臺聯繫刪除或處理版權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