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佔庭藝術風格:華麗、鑲貼
羅馬帝國的東遷,使得有機會出現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Byzantium藝術。在藝術的成就上,此時所強調的是鑲貼藝術,追求繽紛多變的裝飾性。在男女宮廷服的大鬥篷、帽飾以及鞋飾上都出現了鑲貼、光彩奪目的珠寶和充斥著華麗圖案的刺繡,營造出一種既融合東西方又充滿華麗感的服飾裝飾美。
2、巴洛克藝術風格:強調炫耀
Baroque原本是指17世紀強調炫耀財富、大量使用貴重材料的建築風格,也因此牽動影響到當時藝術全面性的變革。巴洛克由於受到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影響,在西洋服裝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風格"一詞,來代稱17世紀歐洲的服裝款式;這一時期的服飾雖然承襲矯飾主義,但也淘汰了矯飾主義那些曖昧的、鬆散的形式。
3、洛可可藝術風格:漩渦狀花紋及反曲線
"洛可可"一詞源自法國字彙「Rocaille」,由此演變而來,其意思是指巖狀的裝飾,基本是一種強調C型的漩渦狀花紋及反曲線的裝飾風格。這種風格源自1715年法國路易十四過世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藝術上的反叛。洛可可藝術更趨向一種精製而幽雅,具裝飾性的特色。這種特色當然影響到當時的服裝,甚至以"洛可可"一詞代表法國大革命之前18世紀的服裝款式。
4、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莊重與寧靜
Neoclassical興起於18世紀的中期,其精神是針對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風格所進行的一種強烈的反叛。它主要是力求恢復古希臘羅馬所強烈追求的"莊重與寧靜感"之題材與形式,並融入理性主義美學。
此時的女裝主要以素色連衣裙為主,其最大特點就是將腰節線提高至胸乳以下,下裙細長多折長到腳踝,袖子短小多為泡泡袖造型,胸腰臀曲線不再是強調的主體,女性服裝不再顯露體形是這一時期最主要特徵。
5、維多利亞藝術風格:華麗而又含蓄
Vitorian風格,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
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6、前拉斐爾派藝術風格:自然且浪漫
Pre-Raphaelite源於19世紀中期的英國,其藝術精神主要是追尋一種自然但是浪漫主義色彩的表現。這種服飾風格與當時"維多利亞風格"極端的相對,成為英國社會追尋服飾改革的代表款式。
7、極限主義藝術風格:理性、冷峻、簡約
Minimalists clothing,冷酷高雅,是許多時裝模特、影視明星的首選,出鏡率很高。
極限主義藝術風格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它強調的是一種"理性、冷峻、簡約"的藝術風格,成為20世紀末的一項具代表性的服飾風格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