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物志丨蘇繡團扇,還世界一個大美中國

2021-02-09 入古

團扇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中國漢族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起源於中國。

團扇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豔,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團扇似乎總是給人「古典」而「東方」的感覺,誠然,團扇是中國由古便有的物具,千年傳承,團扇所特有的古典美感並沒有被時光洗刷掉。

就算是第一個登上「維密」舞臺的亞洲名模劉雯,儼然是時尚與性感代名詞的她,而當她穿上旗袍,輕搖一把團扇,誰還能把目光從她散發出來的東方韻味上挪開呢?

劉雯明明身處英國古堡、身穿西方時尚大牌,卻散發著獨特的東方古典氣質。

將時尚感和古韻雅致奇異地結合在一起,毫無任何違和感,一把看似簡單的扇子更是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那種東風女子的含蓄之美,欲說還休的雅意和餘韻,都藏在這古樸俊逸的團扇中。即使你對「團扇」的的歷史不太清楚,也一定見過這一把把團扇的風情萬種。

團扇背後

媚眼如絲的王祖賢

團扇與蘇繡

兩個柔美到底、精緻到底的物件的結合,一定是給雲錦添花的配置。

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以其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而譽滿全球。

蘇繡作品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

蘇繡的細緻精美與團扇的風情古韻結合

團扇的大小、形狀都有巨大的發揮空間,扇面的材質亦是多樣,真絲材料薄而通透,繡上花鳥鴛鴦,立體生動、活靈活現。

配以蘇繡中難度極大、技藝極高的繡法——雙面繡,正面反面圖案一模一樣,針腳細密,看不出任何線頭結繩,兩面都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歐根紗質地挺括,硬而有型,十分適合作為團扇的材料。


在歐根紗上貼上繡片,俗稱「貼繡」,雖不是直接繡在面料上,但貼繡的手法,讓圖案更立體飽滿,滿滿的呼之欲出之感。

繡好的繡品細心剪下,以獨特工藝將繡片貼在歐根紗表面。

當我們以為只能在影視戲曲中重溫團扇的搖曳生姿,劉雯手中一把把精緻驚豔的團扇卻浮出水面,將團扇再一次推到世人眼前,提醒著我們尚未失落的中國美。

蘇繡團扇,在傳統中發掘新的美,讓團扇不再是讓人把玩於手,而是作為一件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花鳥山水,將刺繡搬到一把把團扇上,古色古香的木質框架更加凸顯中國特色。

- END -

〈圖片源自網絡,如侵刪〉

投稿、合作郵箱:LZHplus@LZHplus.com   

投稿、合作微信號:laozihao0571

相關焦點

  • 【作品賞析】榮幸手繪團扇,演繹輕盈詩意之美
    榮幸丨手繪團扇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班婕妤2015年,超模劉雯曾經手持團扇為時尚芭莎拍攝雜誌內封,一娉一笑,韻味十足,其婉約娉婷之美,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而名模的美,離不開團扇的有力助攻。畫家以扇面為載體作畫,在中國由來已久。
  • 「一針一線」讓非遺文化在指尖流傳,蘇州胥虹社區舉辦「蘇繡制扇...
    「刺繡傳說起源於3000年前,早在春秋時期,吳人就開始把刺繡工藝應用於美化生活,是人們對裝飾自身、追求美的需要……」8月6日下午,蘇州姑蘇區滄浪街道胥虹社區聯合社區團支部、關工委組織的「蘇繡制扇」活動現場,老少居民齊坐一堂,在老師陳章婷的講述和指導下,了解刺繡以及團扇的前世和今生,
  • 蘇繡|絕美的中國符號
    蘇繡《富貴平安》 在「中國四大名繡」中,蘇繡豔壓湘繡、粵繡、蜀繡,獨佔鰲頭,成為中國刺繡的門戶 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特色主義文化。
  • 龍潭街道丨「趣味恐龍」、團扇手工體驗~華泰社區暑期精彩不斷
    龍潭街道丨「趣味恐龍」、團扇手工體驗~華泰社區暑期精彩不斷 2020-08-24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繡hard模式——「雙面繡」,手把手教你解鎖
    上周六,「Restoration拾遺」體驗工作坊迎來國家級非遺——蘇繡,近20位中外友人齊聚「非一般的甄選鋪」一起製作蘇繡團扇,在體驗傳統技藝的同時,也為炎炎夏日送上一份清涼。早在2500多年前,蘇州就已出現刺繡服飾。發展至今,蘇繡已擁有9大類40多種針法,並被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靠墊、香包等。
  • 蘇繡|是如何成為四大刺繡之首的?
    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鬱。蘇繡以鎮湖刺繡最為有名。鎮湖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蘇繡中的八成產品來自鎮湖。鎮湖建造了中國刺繡藝術館。2000年,鎮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刺繡)藝術之鄉」。
  • 美到窒息!80後姑娘一雙巧手徵服刺繡界奧斯卡:奔馳,Prada爭相和她合作!
    可能十年後,鳥的羽毛都脫落了,收藏它的人會發現,羽毛下還覆蓋著這麼美的身體。」越是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越是要做的精緻而完美。「刺繡有時候就像煙花,但繁華背後不該是蒼涼。而應該是一種雅致的餘味。」很快,她就能熟練地運用法繡為設計服務,其中就有最具中國代表的團扇。
  • 千年蘇繡:繡娘姚惠芬落針成畫的指尖人生|行走的匠魂
    ——姚惠芬有人說,中國的繡娘有很多,但姚惠芬卻只有一個。生在蘇繡世家,姚惠芬自出生便與針線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藝近二十五年來,她用心苦學,獲獎無數。2018年, 更是當選「中國非遺年度人物」,與馮驥才等十位非遺工作者,成為業界年度致敬的對象。「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的頒獎詞也稱其為「中華巧女」。
  • 巧手扮靚慢生活 82歲老人繡團扇有模有樣
    昨天下午,在姑蘇區虎丘街道清塘社區婦聯組織的「巧手銀針繡出斑斕世界」團扇刺繡活動中,蘇繡非遺傳承人王輝來到現場,逐個指導居民繡團扇。「刺繡講究運針變化,常用的針法包括齊針、滾針、套針等,結合棉線、蠶絲線、尼龍線等不同材質不同色彩的繡線,使得作品豐富且逼真。」她還以絹為紙、以線當墨、以針代筆,邊繡邊指導,一會兒工夫,幾朵墨綠的葉子出現在團扇上。
  • 「蘇繡皇后」姚建萍之女姚蘭的傳承之路
    「小時候,我以為世界上只有刺繡一種職業。」出生在蘇繡世家的姚蘭,是著名蘇繡大師姚建萍的女兒。由於母親的刺繡事業繁忙,在拜師學藝的4年時間裡,很少陪伴只有8個月大的姚蘭。自小學習書法和繪畫,打下了紮實的美術基礎,姚蘭如願考上了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後繼續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讀研。這期間,她遇見了對她人生起著重要意義的老師洪興宇。作為姚蘭的導師,洪興宇不僅在專業方面給予了她很多幫助,還為她點明了人生的思路。在姚蘭猶豫未作出選擇的時候,洪興宇老師十分贊成和支持她選擇做一位蘇繡傳承人。
  • 姚建萍刺繡藝術展在石舉辦 全球首家姚建萍蘇繡推廣基地落地華韻
    ,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三級調研員翟相偉先生,石家莊市博物館館長劉茂利先生,中國拍賣協會拍賣師委員會委員扈新昭先生,第八屆全國文聯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女士,華韻珍藏董事長李偉先生,蘇州市蘇繡工藝美術師姚悅華女士,蘇州市蘇繡非遺傳承人杭燕茹女士、華韻珍藏總經理蘇衛齊女士等領導和嘉賓受邀出席,開幕式現場還吸引了上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藝術愛好者的到來
  • 蘇繡的文化與傳承
    據說喜歡蘇繡的小仙女們都關注了我 我國工藝美術的發達史上,刺繡是一大類。幾千年,刺繡而為藝術,論其精緻別異,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無匹的。
  • 在紙巾上也能創作蘇繡?一針一線之下,蘇繡煥發新生
    短片是使用vivo X50 系列拍攝的,短片中蘇州城充滿了水的元素,城內密布的河網賦予了蘇州如水一般靈動溫潤、有容乃大的氣質。生長於蘇州,如今是蘇繡傳承人的張雪用蘇繡技藝「雙面三異繡」來形容這座城市,認為它不但有著千年中華文明浸潤的古老東方氣質,也有著積極擁抱時代變化的包容性。
  • 絲綢蘇州2020 | 盧福英:蘇繡之美,代代傳承
    核心提示:這幾年,蘇州市盧福英刺繡培訓學校還圍繞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大力開展蘇繡技藝傳輸,先後向新疆克州及貴州銅仁萬山區、寧夏銀川等地群眾傳授蘇繡技藝和針法,幫助她們提高刺繡技能、創作新的作品,早日增收致富。
  •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蘇繡》開課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蘇繡》開課
  • 80後蘇繡傳人 放棄高薪工作成「蘇繡男神」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楊靜)蘇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覺得和年輕人無關?更和男性無關?答案超出你的預計。32歲的張雪出生於蘇州的一個刺繡世家,為改變蘇繡的窘境,他放棄英國留學的機會和高薪工作,創造了「極簡蘇繡」風格,成了「蘇繡男神」。
  • 四大名繡之首—蘇繡
    這是詩仙李白筆下的蘇繡。在這個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蘇繡賦予了這片土地更深的靈魂涵養。蘇繡,簡單來說就是蘇州地區的刺繡,最初起源於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及整個太湖流域。它與湘繡、粵繡、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與江南,是柔美溫婉的相互見證。
  • 從T臺走秀,看中國風的古典美,千年的韻味盡在服裝一針一線間
    近年來中國風越來越流行,中國風的穿搭,妥妥的吸睛。中國風穿搭給人的感覺就是散發著濃鬱的古典美,精緻的盤扣、絕美的刺繡、飄逸的絲綢,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也是美的不像話。「中國風」這一設計 概念最早源於西方國家,在近幾年的設計行業越來越頻繁地運用。當前國內外設計師都在應用這一元素, 以自己的設立風格體現著「中國風」的魅力。
  • 刺繡皇后蘇繡大師姚建萍:國粹藝術之美,魅力無限
    以針線表達時代,讓蘇繡重歸生活 | 蘇繡大師姚建萍氣勢磅礴的瀑布、栩栩如生的動物、生動傳神的花卉、惟妙惟肖的人物……,幾乎你能想到的優美形容詞,都可以用在蘇繡大師姚建萍的作品上。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代表性傳承人,人稱「刺繡皇后」的刺繡藝術家姚建萍,在自己的創作中,博採眾長的融合平針繡,仿真繡、亂針繡等多種技法,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融針繡」,繡出了眾多的刺繡大作,並四度勇奪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項:山花獎·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