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媽媽,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校園運動會上拿到了拔河第一名!」
「寶寶你不是沒有參加嘛!」
「可是,我沒有參加也很高興啊,我覺得我的夥伴們真是太厲害了!」
都說童年是最美好的,不諳世事的童年卻有著世界上最真摯的感情,這或許是童年最迷人的地方。
最近,一則視頻,就讓成年人被孩子們之間真誠的友誼、真心為他人喝彩的真摯而打動。
01 全班為小朋友考一百分的同學歡呼,網友:太可愛了!
走紅的這則視頻內容很簡單,一位老師正站在講臺上發考卷,念到一位小朋友的名字時,全班的同學都屏住了呼吸。
當老師宣布這位小朋友的成績是100分時,全班鼓掌歡呼,孩子們激動地大喊:「哇塞!」有的孩子甚至激動地跳了起來;這位小朋友也喜笑顏開,飛奔上講臺,在全班同學的歡呼聲中笑著領回了自己滿分的考卷。
回到座位上的他,還收穫了鄰桌好朋友的一個擁抱。
被孩子們的友誼與天真所打動的老師,立刻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美好的一瞬間。
這則視頻一經放在網上,就很快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不少網友紛紛感嘆:「天哪,孩子們太可愛了!」「果然,孩子的幸福就是很容易滿足!」
央視主持人康輝也評論到:「這則視頻我看了好幾遍,為他人的精彩而由衷開心,這些可愛的孩子也值得我們送上掌聲!」
明明是一個人的成功,身邊所有人卻都能感同身受地為他歡呼鼓掌。這樣的高光時刻,作為成年人的你,有多久沒有感受過了?又或者,你有多久沒有為他人的成功而真心實意地送上祝福了?
孩子們的世界純白無瑕,友誼也不會摻半分假。天真的他們仍然具備為他人鼓掌的能力,能夠真心實意地為他人的成就喝彩,這是成年人對於孩子世界中最可望不可及的部分。
我們都知道,真正打動人的部分,是因為那張100分的考卷嗎?當然不是。而是孩子身上未經雕琢與汙染的美好品質: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為別人鼓掌的能力。
02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嫉妒的問題在孩子身上也很普遍
為視頻裡的孩子鼓掌,感嘆孩子心靈純淨的同時,也應該正視孩子心理存在的嫉妒心理。
孩子的心靈當然是純真無暇的,但不代表嫉妒這樣的負面情緒,就不會在孩子身上產生。
今年大熱的高口碑網劇《隱秘的角落》就講述了一群孩子的故事,同樣這部電視劇,也將孩子在成長階段的嫉妒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小主人公朱朝陽智商高,學習成績好,但這位優秀的小男孩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心理小陰暗:他討厭並且嫉妒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
朱朝陽的家長很早離婚,他很小就跟著媽媽顛沛流離,並看著原先疼愛自己的爸爸重新組建家庭又有了一個女兒。跟爸爸不常見面的朱朝陽每次只有在自己考了好成績時才能獲得爸爸的關注,而妹妹朱晶晶卻可以一放學就蹦到爸爸身上享受疼愛。
朱朝陽的嫉妒心在妹妹的欺負下變本加厲。以至於後來的他眼睜睜地看著妹妹從樓上掉下去摔死卻不施以援手。
同樣的嫉妒心,還來自於同班同學葉馳敏。這個因為朱朝陽的存在而成為「千年老二」的女同學,嫉妒朱朝陽成績比她更加優秀,還比她聰明。
於是,這個小姑娘跟著同學一起嘲笑朱朝陽,把他視為假想敵,朱朝陽報班她也著急跟著報,處處看他不順眼。儘管模樣可愛,這位小姑娘卻實在令人喜歡不起來。
這部劇除了懸疑密布,劇情引人入勝之外,還讓觀眾明白了,原來小孩子也會產生嫉妒心,嫉妒心理這樣的負面情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如此常見。
那麼,什麼是嫉妒心理呢?
其實,在生活中,嫉妒心理十分常見,從心理學上講,它是指在競爭的狀態下,對他人所抱有的一種敵對,排斥,冷漠的心理。
簡單來講,就是當自己所擁有的資源被他人分享,或是單純地看到別人擁有了自己無法獲得的東西時,產生的一種怨恨的情緒。
成年人常常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心理:同事靠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飛黃騰達,升職拿高薪;朋友開了一輛最新款的高貴跑車,或是看著鄰居搬進了更為明亮交通更發達的高樓......
孩子的嫉妒心理與成年人相比來說,不會這樣複雜,來源也更加單一,卻也有著獨特的成因:
第一個原因,嫉妒是一種本能
儘管嫉妒心理是一種被人所公認的負面情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有研究人員讓媽媽當著嬰兒的面抱起一個布娃娃並做出愛撫的動作,還不會說話的嬰兒竟然也會皺眉大哭。
由此可見,嫉妒這種心理是與生俱來的,它來自於孩子想要長久地獲得家長注意的本能。
第二個原因,相似性會激發孩子的嫉妒心理
有句諺語叫做:「我們不會嫉妒有人當了總統,卻會嫉妒鄰居買了新車。」
這句諺語解釋了嫉妒經常發生在具有相似性的人身上。同樣孩子的嫉妒心也會這樣。
強強的哥哥得到了年級第一名,這讓強強很驕傲;但是同桌佳佳得了100分,卻讓強強很鬱悶。
兒童的嫉妒心理是由於身邊年齡相仿,或是在某方面與自己具有一致性相似性的人獲得了自己不具備的資源或成就時而產生的。
也就是說,兒童察覺到在競爭環境中,與自己站在同一條跑道上的他人獲得了自己不具備的某種優勢,就會刺激嫉妒心理的產生。
第三個原因,父母錯誤的教養方式導致孩子產生嫉妒心理
孩子嫉妒心理的產生與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
有一段視頻曾在網上很火:民警夜晚在街頭遇到了兩位離家出走的姐妹花,大的10歲,小的只有7歲。說起離家出走的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原來,妹妹嫉妒媽媽總是批評姐姐,認為媽媽只愛姐姐不愛自己,一氣之下,才帶著同樣因為總是被批評的姐姐離家出走。
妹妹的理由大家聽著可愛,但卻反映出孩子對於家長的區別對待,其實是很敏感的。
家裡孩子多的家庭,家長會有明顯的偏心行為,或者採用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就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被疼愛,從而產生出嫉妒的心理。
說到底,孩子嫉妒的產生原因很簡單:父母疼愛,考試成績,書包文具攀比這些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會引起孩子們的嫉妒之心。
儘管嫉妒是本能,更是常見的情緒,但是不懂得欣賞他人,卻也代表著孩子心理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於他們的成長過程也有著不利的影響。
03 不懂得為他人喝彩的孩子,有多可悲?
2018年6月5日,山東淄博發生了一起悲劇性事件:一名14歲的少年用尖刀將自己的同班同學殘忍殺害:第一刀就直插心臟,接著追著被害同學瘋砍脖子,前胸等要害部位,共計13刀,造成被害同學當場死亡。
而讓這位14歲少年起了殺心的動機:僅僅是因為這位同學比自己成績好,這名被害同學常年穩居初三班級的第一名,而兇手則是被這名同學穩壓一頭的「千年老二」。
強烈的嫉妒心讓14歲的少年對同班同學產生強烈怨恨,在一次會考成績出來,得知自己又是班級第二時,這名少年終於壓抑不住嫉妒的烈火,在一個下午,將匕首深深地捅進了同學的身體:
「殺掉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了!」
14歲孩子的惡意讓人不寒而慄,嫉妒心失控的後果如此可怕。誰也不會想到,缺乏欣賞他人的能力,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心,會帶來這樣慘烈的後果。
上面的新聞或許極端,但是,缺乏欣賞他人的能力,對於孩子的負面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首先,不懂得為他人鼓掌的孩子很難體會到幸福
一棵樹嫉妒另一棵樹時,恨不得變成一把斧子。
尼採也說:「懷有嫉妒的人,不正直也不天真,不對他人誠實也不對自己坦誠,他的靈魂天生斜視,他的精神偏愛黑暗的角落。」
嫉妒這種情緒雖是天生的,但卻是負面的。嫉妒會讓恨意生長,以至於蒙蔽住自己本身所擁有的幸福。
愛嫉妒的孩子也是這樣,當他們身陷嫉妒情緒,缺乏為他人的成功共情的能力時,無異於給自己成長道路套上了沉重的陰影:他永遠都在與別人較勁,與自己較勁,卻錯過成長中那些更重要的風景。
其次,不懂的欣賞他人的孩子往往都比較自卑
不懂得欣賞他人的的孩子,將成長之路看作是充滿競爭的單行道,在不斷地與他人對比中忽略了自身本來就具備的優勢,更容易陷入一種自卑情節中。
不懂得欣賞他人,缺乏客觀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也自然就缺乏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不斷利用他人的長處對自己的短板進行心理碾壓,最終將這種深深的自卑感轉化為憤怒的嫉妒情緒。
第三,不懂得欣賞他人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媽媽是超人》節目中有一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人見人愛的小男孩嗯哼看到媽媽霍思燕不斷地跟另一個比自己年齡小的寶寶玩耍,卻忽略了自己,心裡十分委屈不開心。
他開始不斷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一會過去摸摸媽媽的腳丫引起媽媽注意,一會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小寶寶玩耍希望獲得媽媽的誇獎。但是媽媽還是對著小寶寶又親又逗,並且告訴嗯哼:「嗯哼,你已經很大啦,不要撒嬌啦!」
一計不成再使一計,嗯哼裝作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下來,並且大聲哭喊,這個時候媽媽才趕忙跑過來安慰嗯哼。嗯哼這才得意地笑起來。
嗯哼可愛的舉動令人喜歡,但是也反映出他作為一個小孩子對於失去媽媽疼愛的不安感。
不懂得欣賞他人的孩子,本質上是害怕擁有優勢的他人會搶走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折射出愛嫉妒的孩子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的特點。
04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真誠地欣賞他人呢?
臺灣作家六級榮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講述的是自己的女兒帶給自己感動的故事。
自己的女兒學習成績一般,永遠是班裡的23名;
沒有特長,帶她出門旅遊,別的孩子唱歌跳舞表演才藝,她只能坐在觀眾席裡鼓掌給孩子們端茶送花;
家長會上,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夢想,有的成為明星,有的要成為畫家看,藝術家,女兒卻大大咧咧站上講臺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圍著圍裙在廚房裡做飯的媽媽;
就是這樣不夠優秀的女兒卻被投票選舉為所有同學最喜歡的人。媽媽誇獎她:「你要成為明星啦!」女兒卻搖搖頭,說:「媽媽,我只想成為一個在路邊鼓掌的人。」
孩子的天真善良打動了無數家長。每一個渴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成年人被孩子的大方真誠所吸引:懂得為他人鼓掌的孩子何嘗不是優秀的?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追求孩子優秀成功的同時,更應該保護好孩子心裡的純真,善良,鼓勵他成為一個能夠真誠地為他人鼓掌的人。
首先,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競爭
記得《小別離》中海清飾演的媽媽經常對女兒方朵朵這樣說:「學習成績不好能怎麼能考上大學呢?考不上好的大學,那你這輩子就要完蛋的呀!」
媽媽愛女心切可以理解,但這樣的教育觀念卻是反面教材。她反覆地祝福並不能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成績的重要性,反而加重了孩子對於人生,競爭的焦慮與恐慌。
還有老師常常掛在嘴邊的:「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這都是在給孩子灌輸錯誤的競爭觀念:資源十分有限,只有將對手放在競爭的地位,才有可能促成自己的成功。
這樣的想法就會催生出孩子的競爭意識從而在對競爭資源的恐慌中激發出嫉妒心理。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已經很明確地告訴成年人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建立競爭觀念:
互助才能雙贏,成績,競爭並不是敵對對方,而是真心實意地欣賞學習對方的長處,互相激勵,才能進步。
其次,父母不要輕易拿孩子與他人做比較
「看看隔壁班,英語成績100分的與多少?再看看你們?一點都不讓我驕傲!」
「你看鄰居家的琳琳,漂亮會唱歌跳舞,學習成績還好,你看看你的成績單,怎麼就一點不爭氣?」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童年噩夢: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嫉妒心的成因,有一個重要來源就是生活中老師與家長不斷地拿自己與別的孩子作比較。
作為成年人,我們想讓孩子擁有自信樂觀的性格,欣賞他人長處的能力,首先就是要避免自己總是拿孩子與他人作比較。而是真誠地鼓勵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起對自己,對他人一個完整理性的認知評價,才能自信地快樂成長。
最後,讚美要真誠:從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係開始
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也是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欣賞發掘他人長處的方式。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以身作則,先自己能夠真誠地讚美他,才能對孩子造成影響。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孩子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什麼是值得讚美的;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孩子就能從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吸收學習他人的長處,並通過友誼的力量來感知真正的真善美,更能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欣賞他人,克服嫉妒心。
嫉妒並不可怕,他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成年人能夠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建立對於世界與他人合理的認知,在成長中不斷地克服這種負面情緒。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不僅能夠坐在路邊為他人鼓掌,更能成為自己成長中的英雄。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