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教授研究稱新竹科學園面臨斷層與地震威脅

2021-01-14 中國臺灣網
臺大教授研究稱新竹科學園面臨斷層與地震威脅
2013年05月05日 15: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中國臺灣網5月5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研究表示,新竹科學園區面臨斷層與地震威脅,新竹斷層與新城斷層同為活斷層,且斷層恰好通過新竹市中心,沿線有十幾所學校。未來一旦發生錯動,對北臺灣經濟重心將造成極大威脅。

  新竹科學園區堪稱臺灣經濟命脈。不過,據陳文山研究,北臺灣附近有兩條活斷層,一條是通過新竹市中心的新竹斷層,另一條是通過竹科正下方的新城斷層。新竹教育大學教授遊能悌指出,因斷層位置敏感,因此沿線50米內,只能當作道路使用,而新竹斷層沿線,經過新竹教育大學、新竹高中、交通大學、臺灣清華大學、建功小學等校區,一旦發生錯動,後果恐不堪設想。

  陳文山大膽預測,一旦地震發生,因新竹斷層沿線都是民宅與學校,新竹市可能全毀。且因新城斷層就在新竹科學園區的正下方,屆時臺積電、聯電等,全球半導體重鎮可能損失慘重。(中國臺灣網 焦源源)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地震科普|活斷層探測
    01活斷層探測的意義地震災害是人類所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地震災害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及對社會安全的衝擊日益嚴重。在城市建設當中:活斷層探測的現實意義是將成果有效應用於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為抗禦地震災害、保障城市安全提供服務。由於大地震沿斷層造成的數米滑動,是一般工程措施難以防禦的,因此,避讓活斷層是第一選擇。
  • 活動斷層與地震
    我們都知道,地震是地質災害的一種,是地下巖層中能量釋放的表現形式,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活斷層是破壞性地震的主要危險源,它的存在意味著潛在的斷層災害風險。什麼是活斷層?斷層也稱斷裂,是地殼受力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相對位移的構造。而活斷層簡單說就是現在仍持續活動的斷層。活動斷層錯動與地震活斷層與地震的關係?
  • 嘉峪關市地震局宋政平局長介紹我市地震活斷層探測
    一、嘉峪關市地震活斷層探測活斷層探測是提升我國大中城市防禦地震災害能力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可以科學研判未來地震可能發生的地域、震級,確定地震破壞的最強區域,使新建的重要設施、重要工程項目避開活斷層。2018年1月以來,甘肅省地震局組織專家,歷時一年多對嘉峪關斷層進行了詳細探測,提出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資料詳實,內容全面,對於服務嘉峪關市規劃建設、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選址以及綜合減災等有重要作用。
  • 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他認為,必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城市規劃必須遠離地震斷層;需要提升應急設施和指揮機構建築抵抗極端地震事件的能力;對大震巨災孕育發生演化機理的研究亟待加強。房子必須提高抗震能力高孟潭在回憶中寫道:「步入老北川地震遺址,一片片廢墟映入眼帘,很多人長眠於此。一座矗立於廢墟裡的墓碑非常醒目。」
  • 河南省地震局:南陽新野「地震」是為了查明斷層活動性特徵
    1月6日2時00分,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河南南陽市新野縣(疑爆)(北緯32.45度,東經112.50度)發生2.1級地震。隨後河南地震局官方微博回應稱,這是中國地震局物理勘探中心為了開展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工程項目而進行的一次人工地震施工實驗。
  • 全臺1/3縣市地下水淪為髒水 新竹臺南高雄水汙染最嚴重
    (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1月2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環保團體昨天(1日)在臺灣「立法院」舉行公聽會,根據臺當局「環保署」監測資料,點名高屏、雲林、臺南、新竹等7縣市地下水汙染嚴重,監測值均超過飲用水源水質標準。
  • 滁州市地震活斷層探測項目子專題2——「隱伏斷層的控制性人工地震...
    近日,滁州市地震活斷層探測項目子專題2——「隱伏斷層的控制性人工地震探測」,正在實施野外勘探監測工作。探測現場投入了可控震源車、檢波器、地質雷達等多種新型地震科技設備,採用最新的淺層地震探測技術,主要查明我市滁河斷裂、水泥廠-南營房斷裂等5條主要斷裂的空間位置、斷層性質及斷層的第四紀活動性等情況,為跨斷層聯合鑽孔剖面的布設提供依據。 目前,該子專題與「大地電磁探測」等4個子專題野外探測作業正有序進行中,預計12月底之前完成野外數據採集工作。
  • 擒龍功:神乎其技的地震遠程觸發
    但是大地震釋放的能量巨大,一次9級大地震能引起整個地球震蕩很久,如同用力敲了一口大鐘,餘音繞梁不絕。所以大地震的影響觸及全球,無處不在,只是震蕩尺度很小(通常毫米/秒的量級),人類感受不到。但是某些「蠢蠢欲動」的斷層則會藉機發難,借大地震的餘威,再來一波小地震,這就是「動態觸發」。圖1. 地震動態觸發示意圖。
  • 臺媒稱基隆外海發生7.2級地震 相當於32顆原子彈
    參考消息網5月31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東北部海域31日下午1時23分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地震深度271.3公裡,各地最大震度宜蘭縣牛鬥等地4級,臺北市與新北市3級。據臺灣「中央社」網站5月31日報導,31日下午1時23分,基隆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全臺有感。
  • 專家稱東京正下方地震恐引發多重危機
    ▲圖源:NHK近日,日本的災害研究專家製作了首都直下型地震(震源在城市正下方)的「災難樹形圖」。圖中可見,地震後將發生3個對倖存者造成威脅的大危機。專家稱「這幾乎是日本的』地獄圖』」。隨著時間推移,地震發生後的1星期、1個月、1年,災害會更加嚴重。對專家製作的「災害樹形圖」進行分析可知,地震發生後將會有3大危機威脅倖存者。它們分別是「生命危機」、「生活危機」和「社會危機」。
  •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汕頭市活斷層淺層地震勘探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汕頭市活斷層淺層地震勘探項目 > 品目 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地震服務 採購單位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 行政區域 北京市 公告時間 2020年11
  • 【玉樹地震十周年】地震,在玉樹劃了一道傷口
    地球表層發育了許多斷層,有的斷層形成於較老的地質時期,現在已不再活動,這種斷層一般不會發生大地震。發生大地震的斷層都是活斷層,是距今10萬年以來活動過,未來也可能活動的斷層,地震主要發生在這種活斷層上。
  • 滁州市活斷層探測項目子專題—「隱伏斷層的控制性淺層地震探測...
    11月16日,安徽省地震局震害防禦處處長凌學書主持召開了滁州市活斷層探測項目子專題— 「隱伏斷層的控制性淺層地震探測」實施方案評審會。來自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監測中心以及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等單位的5位專家,項目建設單位、實施單位及監理單位的負責人和業務骨幹參加會議。
  • 褶皺、節理、斷層
    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十千米,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第二類稱節理,是巖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第三類為斷層,斷裂兩盤的巖石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斷層是最重要的一類斷裂。
  • 黃石國家公園28天內發生213次地震,科學家:屬正常現象!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在過去28天裡,黃石國家公園發生超過200次地震。不過科學家表示無大礙,屬正常現象!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的數據,在過去的28天裡,黃石國家公園共發生213次地震。不過來自波特蘭州立大學地質學教授斯科特·伯恩斯(Scott Burns)表示:「如果地震群聚集在一座正在運轉的火山下,那麼巖漿正在向其下方移動。而且地震在黃石國家公園裡非常普遍,是其正常的地質運動。」
  • 日本被惡臭籠罩數月,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是核洩漏還是地震前兆?
    根據古書中的記載,當時,日本「海軍水路部」調查了大地震後相模灘水深的變化並繪圖,上面寫有「噴出氣體」等字樣,位置分別在橫須賀市的浦賀衝、三浦半島的南端、城之島的海岸邊等。研究該調查圖的日本海洋學者石戶谷博範認為,「大概是有特殊氣體的味道,我想(調查)就是視覺可見的發現了那個。」當時,地殼的變動引起了地表劇烈的隆起和下沉,有些地區在地震後地面整整隆起了約1.5米。
  • 陶學功調研指導滁州市地震活斷層探測野外監測工作
    近日,市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陶學功帶領局分管負責人和相關科室業務人員,赴滁州市地震活斷層探測項目野外工作現場開展調研指導。陶學功局長一行先後來到位於來安縣三城鎮境內子專題2「隱伏斷層的控制性人工地震探測」現場和來安縣半塔鎮境內的子專題4「大地電磁測深」野外監測現場,向現場作業負責人詳細了解兩個子專題基本情況和近期工作進展,實地查看了數據採集過程、儀器設備布設、人工地震激發探測等工作,並提出工作要求。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12月16日是寧夏海原發生8.5級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組織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科普解讀稱,中國具有科學意義的地震工作即肇始於此次地震,並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持續發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災情情況。
  • 四川省地震局援藏工作小組協調推進「昌都市地震活斷層探測」項目
    7月19日至21日,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副院長魯長江帶隊赴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地震局,協調推進「昌都市地震活斷層探測」項目。魯長江一行向西藏自治區地震局書記哈輝匯報工作(左二為哈輝書記)在協調會上,工作小組與西藏自治區地震局、昌都市地震局相關工作人員交流了已完成的「昌都市地震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可研報告、「昌都市1:25萬探測區地震構造圖編制」成果應用情況,以及即將開展的「昌都市規劃區俄洛橋斷裂帶、額哎普斷裂帶活動性初步鑑定」項目野外調查、施工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