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長興新聞網9月22日(浙江在線記者 郭威)颱風影響封航加持續降雨,好不容易在周末兩天迎來了久違的陰天,這可把太湖街道新塘村的漁民們高興壞了。9月19日天剛蒙蒙亮,7號運銷船船老大蔣敏華便帶著些小菜,與船員們起航,向太湖駛去。與他一同出發的,還有附近的幾十艘運銷船,一時間太湖湖面上千帆競發,頗有一種欲把太湖當做賽場的緊張氛圍。
而在另一邊,同樣爭分奪秒的還有新塘村的上千畝曬場。曬場老闆娘王月琴一大早便掀開臨時堆場厚厚的棉被,把提前用冰「捂」起來的梅鱭魚一筐一筐倒在曬網上。接著,用自製的小耙子,均勻地將梅鱭魚鋪開,其間還要把夾雜在裡面的水草和其他魚種挑出來。「這批梅鱭魚是下雨前曬了一天的,今天好不容易不下雨了,趕緊拿出來『返返工』,魚乾的價格可比新鮮魚高,搶時間也意味著搶收入。」
據當地漁民介紹,太湖湖鮮中,產量最高的便是梅鱭魚,往年年產量在3萬噸左右,可以說,梅鱭魚的產量就是太湖湖鮮產量的風向標。而今年的梅鱭魚產量比往年要好。「今天收了2萬多斤,現在已經過半了,能有這個量是相當不錯的。」另一曬場的衛大姐告訴記者,但是由於天氣不夠給力,還有大量梅鱭魚積壓在冰庫中,她正期盼著多來幾個連續的大晴天。
梅鱭魚產量、品質、價格都相對比較穩定,因此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收購商前來。記者在碼頭碰到了收購商趙明全,他說,最近幾年,新鮮梅鱭魚的價格一直在漲,2018年開捕第一天賣0.8~0.9元/斤,2019年1元/斤,今年一開捕就是1.3元/斤起步,到今天已經漲到1.65元/斤。
而收購商裡,也有不少新的面孔。馬晨波,在徐州做了7年的魚乾生意,今年是第一次到長興,看到梅鱭魚乾感到非常滿意。「像我們那邊,這樣的乾貨大概在30~35元/斤,這裡的乾貨價廉物美,我打算先拿個20噸左右。」
梅鱭魚量多,也成了近段時間長興市民汪文權家中的「必備」菜品。「我們家都愛吃湖鮮,特別是梅鱭魚,不管是和鹹菜一起炒來吃,還是放油裡炸一下,亦或是和毛豆一起蒸,味道都非常鮮美!」由於今年的梅鱭魚供應量比較充足,因此汪文權一家也是梅鱭魚吃得最多。「我們家鄉的美食,怎麼吃都吃不膩!」
今年是太湖「退捕」前的最後一次大型捕撈。按照《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和《江蘇省政府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我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為保護太湖水生生物資源、促進水域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決定於今年10月1日,收回太湖漁業生產者捕撈權,撤回捕撈許可,相關證書予以註銷。
「雖然今年只有一個月的捕撈期,相比往年的7個月要短很多,但實際上太湖每年的產量也就靠開捕的頭一個月,其中前十天到半個月就佔到了全年產量的80%,因此今年總產量不會有太大影響。」太湖街道新塘村黨委副書記蔣益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