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將在阿富汗兵力減少至8600人之後,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又有意減少在伊拉克兵力部署,而將更多兵力派往印太地區,應對中俄的安全挑戰。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美國在南海不斷採取軍事行動,而蓬佩奧最新的南海政策聲明,更像是「在南海與中國全面對抗」的一份宣言,南海衝突的危險和機率大幅增加。
美國媒體16日報導稱,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錫上將表示,「我們減少在伊拉克駐軍也能完成使命。」此前一天,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霍夫曼證實美軍在阿富汗的軍力減少至8600人,並撤出五個基地。報導進一步表示,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對美軍各個戰區軍力部署的一項評估,以便將更多的資源派往印太地區,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安全挑戰。
美軍的戰略意圖和戰略部署將在未來逐漸顯現。7月5日,時隔三個月後,美軍將攜帶巡航飛彈和核炸彈的B-52H戰略轟炸機重新部署在西太平洋的關島,以展示美軍印太司令部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承諾」。
美國在印太地區所謂的「安全承諾」針對性很明顯。美國太平洋艦隊7月14日在官網上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拉爾夫·詹森」號當天在南沙群島海域開展航行活動,「通過此次無害通行行動,維護了合法使用海洋的權利和自由」。美國《星條旗報》15日在報導中表示,美軍此次航行活動進入了南沙群島的12海裡內。《外交學者》雜誌進一步指出,「拉爾夫·詹森」號當天進入了南沙群島華陽礁和永暑礁12海裏海域。報導表示,在川普政府時期,美軍「增加了利用海洋行動來抗議沿海國家過度海洋主張的行動頻率」。
進入7月份以來,美國在南海軍事行動頻率明顯增加。7月初兩艘航空母艦「尼米茲」號和「裡根」號及多艘軍艦前往南海進行軍演,這是美國自2014年以來首次派出兩艘航母在南海舉行軍演。不僅如此,美軍還連續派出偵察機在中國南海附近空域進行抵近偵察,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推特顯示,美軍偵察機於6、7、8日靠近廣東偵察。
1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布南海政策聲明,宣稱中國在南海許多主張「非法」,「不會允許中國在南海建立海洋帝國」。
隨著美國對南海新政出臺,南海海域成為中美可能擦槍走火、爆發軍事衝突的高危區域。
國觀智庫副總裁兼國際軍事行動法研究中心主任田士臣1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在南海問題政策上的轉變實際上是率先從軍事行動展示出來的,比如美國派出雙航母在南海海域進行演習,艦機比過去更為頻繁地進行抵近偵察。
田士臣認為,美國的南海聲明意味著美國為自己的軍事行動找到更多所謂法律支撐,將按照與自己理解的仲裁裁決內容一致的方式挑戰中國主張。考慮到美方主張已經幾乎涵蓋所有在南海的海洋地形地物,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份「美國將在南海問題上全面對抗中國的宣言」,中美在南海衝突的危險和機率大幅增加。「美國新政打破原先的不持立場的中立原則,這表示在其今後的軍事行動將完全按照美國自己定義行動。比如對有爭議的某個島礁臨近海域,美國會將此視為沒有法律地位的島礁,將中國的主權權益視若無物,軍艦貼邊走,這將會非常危險,在海上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比空中更大。」 田士臣說。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際防務問題高級研究員何天睦15日對美國媒體表示,美國的表態將加大自由航行巡邏的風險,也將增加中國海軍的風險。現在的風險要高得多,因為美國會覺得它有權採取行動保護自己,而中國人也會覺得他們完全有權根據其本國法律——即這是中國的水域來採取行動,這將加劇潛在的危機。
軍事專家李傑也同意上文中的觀點,他1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中美在南海地區潛在危機的增加是毫無疑問的,「流氓逼到家門口,雙方打架的可能性增加是必然的」。但李傑認為美國目前深陷新冠肺炎疫情泥潭,沒有太多兵力可用,在南海軍事行動的增加是一種虛弱表現,製造出咄咄逼人的高壓態勢。此外,李傑認為,相比其它軍種,海軍是最熟悉國際法準則,對國際海上避碰規則都很清楚,中美雙方海軍都有很強的職業素養,有很高的政策水平,雙方會盡力避免衝突發生的。但李傑也提醒,「飛機在空中因為速度過快容易發生意外,艦船在海上因為要採取有效制約方式,比如要驅離對方艦船時需要做一些動作,這種時候就容易發生意外」。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