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後疫情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機遇與展望|洞見

2020-12-17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針對後疫情時代下,中國資本市場所面臨的風險、機遇與展望。日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陳欣教授受邀撰文,分享觀點。展望未來,他認為,在不確定性風險加強的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結構升級必須從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轉向依賴資本市場對資源的再分配。

疫情期間,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出臺了重大的救市和刺激政策,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幫助市場從恐慌性情緒中得到恢復。儘管政府的積極救市能避免短期流動性擴散為系統性金融危機,但此次疫情導致金融市場的動蕩通過負財富效應、信貸收縮等渠道,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不亞於一次經濟危機。長期來看,疫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引發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衰退。後疫情時代,中國資本市場面臨消費萎縮和投資不足、進出口供應鏈受阻、中美博弈擴大化、高估值股票估值分化、大宗商品缺乏定價權導致價格波動、全球債務進一步失衡等重大風險的衝擊;同時也迎來了提升人民幣國際化地位、吸引跨國資本配置境內資產、優化對海外投資配置、推動價值投資、改善市場效率等發展機遇。我國已渡過本輪疫情流行高峰,相對於仍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其他國家。一方面,我國在控制好境外輸入疫情的同時,努力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保障國際供應鏈的正常運轉,滿足國際抗疫物資需求;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從某種意義上為改善中國的國際環境和對抗逆全球化提供了機會。

全球疫情蔓延不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風險,同樣也提供了發展機遇。隨著全球經濟金融進入動蕩期,系統性風險無法消除。此外,由於油價和全球股市的暴跌,金融機構一度面臨流動性枯竭和信用緊縮等困境,全球經濟處於金融危機的邊緣。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如何化解,取決於我們應對的手段。防範化解風險的治本之法在於切實提高我國實體經濟效率,提升經濟潛在增長率,而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就是提高實體經濟效率各項措施的「牛鼻子」。

第一,中國將面臨長期低息時代。2019年,較高的美元利率吸引著大量國際套利資金流入美國,而中美間的貿易戰加劇等因素使得我國面臨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進而導致央行降息空間不大。疫情發生後,油價的下降和美國利率歸零等因素意味著我國仍存在較大幅度的降息空間。未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步入中低速增長的長期軌道,國有部門的高槓桿具有較強剛性。在此情況下,為緩解國有部門巨額債務利息的兌付壓力,長期來看我國的利率會處於較低水平。這將為我國改善國有部門經營效率,化解巨額住房資產的估值風險爭取時間。

第二,低估值上市公司具有效率提升空間。當前,以國有控股企業為主的大量藍籌股處於估值較低的歷史底部區域,具有較大效率提升空間。不少企業現金流充裕,盈利情況良好,只是由於制度原因,其價值和效率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推動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混改,將為低估值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升效率,並釋放潛在價值。

第三,財政逐步從「土地財政」向「科技財政」轉變。2019年,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GDP為3.3萬億元,增速為18.7%,是我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門。國家對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的投入,有助於推動我國未來信息技術行業的迅速發展,在培育期過後能為國家財政貢獻力量。我國財政將逐步從「土地財政」向「科技財政」轉變。

展望未來,在不確定性風險加強的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結構升級必須從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轉向依賴資本市場對資源的再分配。學術研究表明,改善投資者保護將帶來資本市場風險的降低。後疫情時代,我國能否通過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化解重大風險,將取決於我國對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決心與力度。

內容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網

相關焦點

  • 講座預告丨後疫情時期的中國風險投資市場:風險、機遇與展望
    講座主題後疫情時期的中國風險投資市場:風險、機遇與展望主講嘉賓張鵬東 博士講座時間2020年12月26日(周六) 晚18:30-20:30講座地點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M203嘉賓簡介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後疫情時代,珠寶直播的新機遇與挑戰
    2020年,傳統零售渠道在疫情下受阻,而網絡直播、社群營銷等線上業務活動卻空前活躍。面對新生代消費者的快速更迭與線上營銷的飛速發展,後疫情時期的黃金珠寶零售市場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洞見·後疫情時代的風險與趨勢——中國黃金珠寶零售、消費高峰論壇暨2020(第七屆)中國黃金珠寶盛典」在深圳羅湖水貝壹號成功舉行。
  • 中信銀行濟南分行舉辦對公金融品牌發布暨後疫情時代經濟形勢展望...
    12月18日,中信銀行濟南分行在曲阜舉辦對公金融品牌發布暨後疫情時代經濟形勢展望和資本市場論壇。
  • 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在滬召開
    陳昌盛闡述了當前中國所處的時代背景、展望了2021年宏觀形勢及經濟運行特點,並提出了鋼鐵行業需要關注的幾個重點。展望整個2021年宏觀經濟形勢,陳昌盛共提出六點看法:一是國際經濟將實現恢復性增長;二是疫情不會因疫苗短期消失;三是中美關係可能小緩和;四是國內經濟逐步回歸常態;五是後延風險將有所暴露;六是需要把握政策調整的節奏力度。
  • 恆天財富劉可:後疫情時代,「B-S-W」全新資產配置策略應運而生
    近日,GAAS 2020年全球資產配置峰會線上成功舉辦,本次峰會以「共築2021:聚信·聚新·聚力」為主題,匯聚全球財經領袖洞見,解析全球經濟機遇挑戰,在不確定的格局中,尋求投資機會。在分論壇「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中,恆天財富助理總裁、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與貨幣商務副總裁Ciara Sun,和豐家族辦公室合伙人劉洋作為圓桌特邀嘉賓,就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全球宏觀:歐洲股市佔優,聚焦兩類資產後疫情時代對大類的資產配置有哪些影響,可以給投資者帶來哪些建議?
  • 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後疫情時代,「B-S-W」全新資產配置策略應運而生
    近日,GAAS 2020年全球資產配置峰會線上成功舉辦,本次峰會以「共築2021:聚信·聚新·聚力」為主題,匯聚全球財經領袖洞見,解析全球經濟機遇挑戰,在不確定的格局中,尋求投資機會。分論壇——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在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集團大中華區CEO汪弘彬的主持下拉開了序幕。恆天財富助理總裁、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與海銀財富首席投資策略官惠曉川、貨幣商務副總裁Ciara Sun和豐家族辦公室合伙人劉洋作為圓桌特邀嘉賓,就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
  • 慧策先機Club線上直播開課:後疫情時代,零售行業的革新與機遇
    慧策先機Club線上直播開課:後疫情時代,零售行業的革新與機遇   一場「疫情」的爆發,促進了線上業務的繁榮。
  • 重塑新格局 助力「雙循環」 ——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證券業論壇...
    中國證監會北京證監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北京證券業協會原理事長姚萬義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圍繞資本市場30年發展中的兩個關鍵節點,一是,打開資本市場開啟之路的核准制;二是,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實施註冊制後,使資本市場助推科技發展、科技強國發揮重要的支撐與推動作用。」首先,姚萬義將我國資本市場建設的起步稱為「1.0版」,即核准制加「三性」,實驗性、漸進性、針對性。
  • 開卷發布:疫情後中國童書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開卷發布:疫情後中國童書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2020-10-13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疫情後修複式增長: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都有哪些新動態和新展望?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都有哪些新動態和新展望?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  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由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任發政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國內專家團隊,與來自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80餘位國際權威專家及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的系列活動並進行報告。大會圍繞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需求和新挑戰進行深入交流。
  • 2020金融界「領航中國」圓滿落幕 400家金融機構探索後疫情時代...
    中國作為最早經受疫情衝擊並率先有效控制的國家,在後疫情時代正加快推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今年中國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三分之一。 成立21年、上市16年的金融界,深度連接著3億財經受眾、近萬家金融機構和6000多家海內外上市公司。
  • 「後疫情時代」的政策退出——2021年宏觀政策展望
    貨幣政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年初至5月初):政策全面寬鬆應對疫情衝擊。疫情暴發之後,貨幣政策即作出反應,通過向市場大規模提供流動性,並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以保證銀行間資金面穩定。量的方面,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向市場提供3.2萬億流動性;通過三次降準,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1月、2月和4月分別推出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和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
  • 改革先鋒禹國剛:見證中國資本市場建立 感恩改革開放時代
    籌建發展深交所退休後支持中國股市文化傳播學成歸國的禹國剛,回到了深圳。幾年後,深圳提出創建資本市場,並於1988年11月成立了市政府資本市場領導小組,禹國剛出任專家小組組長。他帶領專家小組翻譯200多萬字外文資料,並結合深圳實際情況,借鑑寫成對應的漢語資料33萬餘字。
  • 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 |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
    隨著2015年通州正式確立為北京副中心,今年又一利好接踵而至,9月24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區正式掛牌,運河商務區被納入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為洞鑑自貿區建立對於北京及副中心城市發展重要意義, 12月2日,「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成功舉辦。
  • 後疫情時代變局與新局 廣發證券舉辦「前瞻2021」在線總量論壇
    近日,由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後疫情時代變局與新局——前瞻2021總量論壇」,別開生面地以直播方式在雲端召開。此次論壇邀請到宏觀經濟、國際政治領域的重磅專家,與廣發證券總量團隊的首席分析師,一起分析後疫情時代變局的特點,展望中長期可以把握的確定性機會。
  • 資本市場三十年系列報導?人物│尚福林:註冊制改革是提升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尚福林作為證監會主席履職九年。  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建議已經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些頂層的設計安排將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新動能和新機遇?  帶著這些問題,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採訪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
  • 後疫情時代美業復甦,美容展採購幫您布局全球市場
    一場疫情,讓快速發展的美容業受到了重創,但也暗藏機遇。「後疫情時代」下主動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尋找新的線上發力點成為了中國美容供應鏈夾縫中求生存的必由之路。  通過網際網路的營銷打開出海困局成為企業目前首選。2020年7月28日,美容展採購BeautySourcing正式上線。
  • ...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 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特別...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下一個三十年,有更多新政策值得期待,商業銀行將攜手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奇蹟」。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盛年。從1990年到2020年,我國資本市場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三十年 ,從無資本概念到資本意識深入人心,從無資本市場到多層次資本市場初步建立,這背後離不開銀行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