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汙染防治攻堅戰既是環保戰略,也是民生戰略。在這場攻堅戰中,室內汙染防治是一場生態環保攻堅戰。
室內環境保護是汙染防治攻堅戰題中應有之義
室內生態環境質量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防範室內環境汙染風險,防治室內汙染是汙染防治攻堅戰不可缺少的部分,應當充分重視、堅決打贏這場生態環保攻堅戰。因為——
攻堅戰的生態文明建設內涵要求保護室內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目的是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生態環境,從而保障人民群眾有安全和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室內與室外生態構成整體,缺一不可。忽視室內生態就談不上宜居,談不上生態安全,必須重視室內環境汙染防治,然而,近些年室內空氣生態質量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室內空氣汙染風險在累積,需要防範化解。
攻堅戰的民生保障內涵要求保護室內環境。黨中央把良好生態環境列為一項民生福祉,充分考慮百姓擁有的衛生環境需求。室內環境好壞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衛生狀況。若室內環境存在有毒有害化學物,將會危害群眾身體,影響身體健康的物理、生物因素需要加以消除。室內環境衛生問題引起了高度重視,今年黨中央提出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生活、工作環境。據此,室內環境保護應當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攻堅戰的社會和諧穩定內涵要求保護室內環境。生態環境汙染事件可能引發社會矛盾糾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可有效防範汙染糾紛,因此,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當前,室內環境汙染溯源存在困難,受害者維權難。一旦室內環境汙染風險沒有控制好,造成較多健康損害問題時,必將會困擾受害家庭或者個人,不利於社會穩定。百姓住得安全放心,社會才能和諧穩定。
室內生態環境可能面臨的汙染風險
新材料在建築裝修裝飾領域廣泛開發利用,建築空間及裝修設計理念出現封閉化傾向,電器產品在室內有限空間大量使用,都可能引發室內環境汙染風險。這些風險包括:化工原料在建築領域的普遍化運用可能導致室內汙染、基於安全防盜需求的室內封閉化趨勢導致空氣換新存在的困難、室內用品電器化趨勢可能導致電磁輻射汙染等。提高民生福祉,必須對這些汙染進行徹底治理。
室內環境汙染防治必須標本兼治
室內環境汙染不斷產生的原因,既有觀念上的誤區,也有監管制度不完善的原因,還有技術層面的原因,防治必須標本兼治。
一是改變觀念。改變重室外大環境、輕室內小環境的觀念。改變重公共場所環境、輕私人住所環境的觀念。改變建築設計重人身財產安全、輕生態指標的觀念。改變裝修設計重美觀、輕實用的觀念。改變過度依賴汙染治理技術的觀念,力爭做到汙染防患於未然。
二是加強監管。從室內空間構築過程看,需要加強三個環節的監管。室內空間構筑前監管,重點是加強建築材料、裝修裝飾材料產品質量監管。室內空間裝修完畢交付使用時,室內環境質量監管要跟進,要對室內環境質量進行檢測,宜居則交付。加強室內汙染治理市場監管,推動治理市場標準化、規範化。
三是研發治理新技術。在治理室內環境汙染方面,已經研究開發的化學、物理、生物技術發揮了作用,然而卻不盡如人意。治理後出現的「二次汙染」,說明沒有徹底解決室內汙染問題,需要研究治理技術本身的缺陷,對技術加以改進。此外,新的汙染物出現呼喚新的治理技術問世,要加強新汙染物特性研究以開發新技術。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