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前,歐洲人的日常飲品還是啤酒和葡萄酒。
隨著咖啡與茶的傳入,給歐洲人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
其中來自中國的茶飲,就在歐洲封建貴族階層一度風靡。
當然,提到茶在歐洲的流行,最有發言權國家無疑是「英國」。
18世紀初,英國還是一個沒什麼人喝茶的國家,而到了18世紀末,全國上下幾乎人人都在飲茶。
酒精容易使人精神萎靡,茶和咖啡則能使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工作效率也顯著提高。
這是因為這二者中都含有一種叫「生物鹼」的東西,譬如常見的咖啡鹼、茶葉鹼、可可鹼等。
這三者是不同的物質,但都有提神作用,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茶葉中含量豐富的咖啡鹼!
- 01 -
許多人會疑惑,為什麼明明是茶裡的東西,卻要叫「咖啡鹼」呢?
其實,那是因為這種物質最先在咖啡豆中被發現,因此按例被冠名為「咖啡鹼」!
許多人將茶葉中的「咖啡鹼」與「茶鹼」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不同的物質。
根據性質來看,咖啡鹼主要有興奮作用,而茶鹼的功能主要是利尿。
咖啡鹼主要存在於茶葉、咖啡、可可豆等植物中,而茶葉中的生物鹼主要有咖啡鹼、茶鹼和可可鹼,咖啡鹼是茶葉生物鹼中的最主要成分,佔據茶葉生物鹼總量的98%!
- 02 -
茶葉咖啡鹼是從茶葉中分離提取而得的天然食品添加劑,同時也是飲料等食品的功能性營養添加劑。其具有提高人體機能和運動機能、強心、利尿等功能,茶葉咖啡鹼在人體代謝中分解速度較快,因而對人體副作用甚微。
目前,已知世界上已有160多個國家允許在飲料中加入咖啡因,美國和日本等均提倡使用天然咖啡因,我國於1991年已把茶葉咖啡因列入飲料添加劑範圍。
- 03 -
咖啡鹼在茶葉品質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咖啡鹼是形成茶湯風味爽口的重要成分。
咖啡鹼與兒茶素、茶黃素等形成絡合物,從而提供具有一定刺激性而又較為協調的爽口感。
咖啡鹼本身的滋味是比較難以接受的苦味,咖啡中也含有較多的咖啡鹼,所以不常喝咖啡的人會比較難接受。
但是,茶葉中的滋味不僅來源於咖啡鹼,而是多酚類化合物、茶皂素等共同作用形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咖啡鹼本身的苦是不回甘的,但往往茶湯的苦都伴隨著回甘,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的其他多酚類化合物的作用。
- 04 -
咖啡鹼合成後又怎麼降解呢?
這是個好問題,因為在茶樹體內降解和人體攝入後降解是不同的。
在茶樹中,咖啡鹼降解先脫去甲基,甲基可以被重新利用生成新的咖啡鹼;然後剩下的部分有些是繼續分解,有些是轉化為其他嘌呤核苷酸再被利用。而繼續分解的會變成黃嘌呤,然後變成尿酸,在尿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再分解成尿囊素、尿囊酸,最後徹底分解為尿素和乙醛酸,尿素分解成氨氣和二氧化碳。但是在人體內由於我們缺乏分解尿酸的能力,所以通常分解成尿酸後,通過腎臟的調節,會以尿酸或甲基尿酸的形式通過尿液排除體外,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有人說喝茶會不會得痛風?痛風主要是因為嘌呤過高,而咖啡鹼也屬於嘌呤類物質。但我想說,痛風的主因是因為身體的問題導致嘌呤累積在體內造成的,如果你不去解決這個排出的問題,那你喝不喝茶跟你得不得痛風其實沒什麼關係,因為你吃肉、喝湯一樣會導致它富集起來。所以,只要是生理代謝正常的人,腎臟功能沒問題,喝茶是不會導致嘌呤過高的,也就不會出現痛風。
- 05 -
茶葉中含有較多的咖啡鹼, 因此喝茶有興奮神經、利尿、助消化、抗癌等功效。但攝入過量的咖啡鹼會對人體產生短期的負面作用。
為什麼有些人喝茶會越喝越濃?主要就是因為長期攝入會使人體產生依賴性。
有些人中斷後往往會產生如失眠、煩躁、頭痛等一系列綜合症狀。一些特殊人群也不適宜多飲茶,如胃潰瘍病人,咖啡鹼促進胃酸分泌使潰瘍難以癒合, 藥物效果降低;如老年人,咖啡鹼會降低鈣物質的吸收效率,造成骨質疏鬆;兒童易產生多動症。(請不要再問什么喝茶容易導致無機鹽流失?會不會造成骨質疏鬆?兒童能不能喝?等問題了,因為這個也要看本人的體質情況和每天喝茶的攝入量,拋開劑量談效應的問題都是耍流氓)
目前,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都對茶製品中咖啡鹼含量做出了限量規定。因此,研究開發低咖啡鹼或無咖啡鹼茶產品意義重大, 既可以滿足一些特殊人群對茶葉的需求,又可充分發揮茶葉的保健功效。目前國內外對脫除茶葉中咖啡鹼的方法研究較多, 大致可分為理化方法、育種方法、基因工程方法。目前也發現了一種咖啡鹼含量極低的茶樹品種:可可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資料看看,這個茶在茶學科研這塊還是比較熱門的。
茶油們,現在清楚咖啡鹼是怎麼一回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