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天皇風波:中年雜貨鋪老闆自稱正統,要求裕仁退位,結果如何

2020-12-13 騰訊網

引言

《紅樓夢》中有一副著名對聯,叫做「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真假和有無本就不是絕對的,有時更會受到人為的操控。因而有時糾結事件的真假意義並不大,更重要的是透過問題的爭論表面,看到背後的深層原因,和推動事情發展的力量。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真假天皇」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真假意義不大的政治事件。

在世界各國的君王中,日本天皇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一方面是因為天皇家族沒有姓氏,因為他們自認是日本神話創世神天照大神的後裔,雖然二戰後美國迫使日本昭和天皇裕仁發表「人間宣言」,但在大部分日本民眾的心中天皇仍舊是神,最起碼也是半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天皇制度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而且自天皇制度誕生以來,日本天皇家族從來沒有真正被推翻過,故有「萬世一系」之稱。

▲今上天皇德仁即位典禮近照

截止目前,在126代和129位日本天皇中,有一些是相當有名氣的,比如神武天皇(第一代天皇)、推古天皇(第三十三代天皇,日本首位女天皇)、後小松天皇(第一百代天皇,統一南北朝)、明治天皇(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實行「明治維新)和昭和天皇(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發動侵華戰爭)。對大多數人而言,後面兩位天皇最為熟悉。

▲昭和天皇裕仁葬禮舊照

明治天皇睦仁帶領日本步入工業化時代,也使得日本躋身資本主義強國行列,從根本上避免了日本淪為殖民地;昭和天皇裕仁,也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天皇。裕仁是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直到88歲才壽終正寢,在當時深受日本人民信任和愛戴,但是裕仁鼓動侵華戰爭的行為,以及他對日本軍部的支持,都令世界人民深惡痛絕。

01

在戰爭擴大期,裕仁天皇在日本的呼聲和威望相當高,很多士兵都抱著「為天皇而戰」的決心而踏上中國的土地。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雖然有不少人抱著「主辱臣死」的念頭而毅然自盡,但天皇的威信還是受到了無法彌補的巨大影響,甚至還出現了「真假天皇事件」。1946年1月18日,也就是日本投降後的第二年,美國軍方報紙在頭版刊登了題為「他是日本真正的天皇」的報導,照片中有一男子身穿印有天皇家族紋章——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的和服,站在有印有同樣紋章的幕布前,聲稱自己才應當是日本的「合法天皇」,並要求裕仁退位。

▲十六瓣八重表菊紋

這個男子叫做熊澤寬道,時年56歲,在事件發酵之前他只是名古屋一家普通雜貨鋪的老闆。不過據他自己說,他才是日本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昭和天皇應當「退位讓賢」。三天後,我國的《生活》雜誌也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報導了這件事,「真假天皇」一時成為世界各地人們熱議的事件。其實早在一年之前,熊澤寬道就向美國軍方提交了一份請願書,在其中他以堅定的口氣說自己是南朝直系,而裕仁是北朝血統,他並不合法。

▲熊澤寬道與家人合影舊照

麥克阿瑟收到這封信後派人去到了名古屋核實此事,此後才有了這篇報導。自然,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因為當時日本全境都在美軍的控制之下,日本當時話語權最高的人就是麥克阿瑟,因此日本民眾一邊猜測著誰才是真的天皇,一邊猜測著美國會不會用熊澤寬道代替裕仁天皇,畢竟後者其實是犯下了戰爭罪行的。

▲麥克阿瑟劇照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事件很快走向了戲劇化的方向——熊澤的三個親戚先後聲稱自己才是真正的直系,同時在日本其他地區,也有多個人聲稱自己是真正血統純正的天皇,一時間日本有了「三浦天皇」、「茶道天皇」等等十多個天皇,出現了混亂而有趣的「天皇混戰」局面。這其中固然有魚龍混雜之輩,但問題在於日本天皇曾經確實也有南朝和北朝之分,而且相比之下南朝天皇確實更為正統,這與日本歷史上的幕府時期有關。

02

公元十二世紀末,從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開始,日本天皇的權力日漸式微,實權已經掌握在了幕府大將軍手中。十三世紀末期,在後嵯峨天皇之後,其子久仁和恆仁分別繼位為後深草天皇、龜山天皇。此後,二人的子孫圍繞皇位繼承權展開鬥爭,其家族分別稱之為持明院統與大覺寺統。鎌倉幕府作為非正統的最高統治者,自然是樂見兩派爭鬥消耗的,畢竟這樣才能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因此鎌倉幕府的態度是不偏不倚的,並提出皇權應該在兩派之間交替,並制定了「兩統迭立」方案。

▲建立鎌倉幕府的源賴朝

很顯然,對於任意一方而言,這個方案都並非是他們真心接受的,因此這種平衡是脆弱的,也是他們渴望推翻的。按照「兩統迭立」方案,在後宇多天皇(大覺寺統,龜山天皇第二子)、伏見天皇(持明院統,後深草天皇第二子)、後伏見天皇(持明院統,伏見天皇長子)、後二條天皇(大覺寺統,後宇多天皇長子)、花園天皇(持明院統,伏見天皇第四子)之後,新即位的後醍醐天皇(大覺寺統,後宇多天皇次子)冊立邦良親王(大覺寺統、後二條天皇嫡子)為皇太子,而量仁親王(持明院統,後伏見天皇第三子)則是邦良之後的繼承者。

▲天皇登基時的高御座與御帳臺

遺憾的是,大覺寺統的邦良在公元1326年3月被後醍醐天皇立為皇太子之後不到3個月,居然就去世了,那麼就應當冊封順位繼承人——持明院統的量仁為皇太子。然而在後醍醐天皇看來,因為邦良的早逝,自己家族吃虧了,因此他想要冊封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接替邦良完成其應有的任期。然而在鎌倉幕府的支持下,天皇沒能如願,量仁被擁立為皇太子。於是,對幕府十分不滿的後醍醐天皇開始秘密啟用和聯絡勤王派大臣,準備號召各地倒幕。

▲後醍醐天皇畫像

誰知動靜太大,後醍醐天皇的倒幕心思被幕府發現,於是倉皇之下逃往笠置山,這一時間是1331年8月。次月,鎌倉幕府擁立量仁親王(持明院統)即位,是為光嚴天皇,並冊立邦良親王嫡子康仁(大覺寺統)為太子。照理說,鎌倉幕府沒有把事做絕,大覺寺統依然有成為天皇的機會,後醍醐天皇應當見好就收,誰知他就是這麼倔強——次年,後醍醐天皇被捕,流放隱岐,但拒絕宣布退位,於是他就與光嚴天皇並立存在了。這也是廣義上的日本南北朝的開端。

03

1333年,投靠後醍醐天皇的足利尊氏消滅了鎌倉幕府,後醍醐天皇重新奪回政權,並宣布廢黜光嚴天皇。然而這一次,光嚴天皇又拒絕退位了,於是後醍醐天皇以其是自己的廢太子為由,按照平安時代的先例尊之為上皇。雖然後醍醐天皇是依靠武士的力量奪回政權的,但他復出後對武士階層採取防範態度,並拒絕冊立足利尊氏為徵夷大將軍,於是足利尊氏出走並拉攏叛軍反攻。1336年,足利尊氏在湊川打敗朝廷軍,攻佔京都,尊后醍醐天皇為上皇,擁立光嚴天皇胞弟豐仁為光明天皇(持明院統,後伏見天皇之子),建立北朝朝廷和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為供養後醍醐天皇所建天龍寺

說起來,後醍醐天皇雖然命途多舛,但確實是命大——在叛軍攻入京都之後,後醍醐天皇並未喪命,也沒有被囚禁,而是攜帶象徵天皇法統的三神器(八咫鏡、草薙劍和八尺瓊勾玉)出逃,在吉野建立南朝朝廷,南北兩朝的對峙正式開始。由於南朝掌握有三神器,北朝雖然在京都,卻缺少法統象徵,其正統性乃是受到質疑的,所以歷史上都是按照南朝天皇來記代的,南朝朝廷也是據此稱北朝為「偽朝」的。

▲足利義滿畫像

隨著南朝實力日漸衰微,最終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斡旋支持下,後龜山天皇(南朝第四代天皇,後醍醐天皇之孫)在京都大覺寺出家,是為後龜山法皇,後小松天皇(北朝第六代天皇)接收了前者交出的傳國神器,統一了南北朝。按照約定,雙方是應當繼續按照「兩統迭立」方案共享皇位的,後龜山天皇交出三神器的條件就是要求冊立自己的兒子——小倉宮實仁親王為太子,然而最終結果卻是後龜山天皇被足利義滿給欺騙了,他所代表的大覺寺統從此再與皇位無緣。

▲八咫鏡、草薙劍與八尺瓊勾玉(模型)

後龜山法皇對此耿耿於懷,臨終前要求兒子小倉宮恆敦繼承自己的遺志,從持明院統的手中奪回皇位。從此,小倉宮一系有數人先後自稱天皇,是為「後南朝運動」。二十世紀初,有人提出了明治天皇的正統性問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明治天皇宣布南朝天皇為日本正統,北朝天皇保留名號但不列入正統。這是通過三神器的歸屬而做出的決定,涉及的也是從前的人而不是以後的人,因此可以說,日本南北朝的問題早在14世紀就已經解決,二十世紀時更是很少有人再關注這個問題。

▲裕仁及麥克阿瑟合影舊照

因此,熊澤寬道的「正統」之爭,與其說是他自己真的要爭一口氣或者是爭一個地位,還不如說是美國為了推動《人間宣言》而做出的輿論努力。在軍方報紙報導後兩周,美國另一家報紙再次刊登了熊澤寬道的報導,以便向裕仁天皇施壓——若是他仍保持自己「神之子」的地位,很有可能會被美國方面用其他人取代。此次事件後,美國在日本的佔領政策基本都得到了裕仁天皇的配合,日本的天皇也自此開始「人格化」,而熊澤寬道自稱天皇一事,自然也就失去了繼續被美方支持的意義。1951年,熊澤寬道向東京地方裁判所提起訴訟,但裁判所以「對天皇沒有審判權」為由駁回上訴。1957年,熊澤寬道自稱法皇,將皇位傳給養子熊澤照元,後者號稱尊信天皇,此後漸漸沉寂。

結語

古語有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日本的經歷給世人留下了一個教訓——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無論怎樣的招數都可以使出來,多年後的廣場協議是美國給日本的另一次重擊,也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在經濟方面的能量。如今我國站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上,已經被美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我們只有更好地防範美國從輿論、政治、經濟各方面進行的滲透和打擊,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參考資料:《紅樓夢》《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日本史》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後,一雜貨店老闆要求裕仁退位,聲稱自己才是正統天皇
    眾所周知,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罪魁禍首就是裕仁天皇,當時大本營所有的決策都要經過裕仁天皇的同意,包括成立731細菌部隊和製造南京大屠殺事件,可以說,他的罪行比希特勒和墨索裡尼差不了多少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天皇讓木戶幸一的繼任者侍從長藤田尚德調查,時下最高司令部是否希望他退位。藤田對此表示反對。裕仁一直熱心於研究歷代天皇的先例,1月下旬他讓學者為他講授宇多天皇讓位之事。宇多天皇887—897年在位,於31歲時退位。裕仁還將英王室看作是現代皇室禮儀的參考典範,讓官員扼要匯報英王退位的慣例。天皇退位的話題很快洩露給了媒體。
  • 裕仁天皇親自為中國人道歉:對不起貴國人民,日方要求嚴格保密
    蔣作賓,民國日本大使,1935年5月中日兩國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後,奉命赴日履新,向日本天皇裕仁遞交國書。就在這次履新之旅中,他意外地聽到裕仁以一國之神的身份,親自向他就「侵華事變」進行道歉。只是,事後他應日方要求,對此事進行了嚴格保密。
  • 美媒:明仁天皇「暗戰」安倍 以退位拖延修憲進程
    文章稱,明仁天皇在講話中並沒有明確使用「退位」一詞,他試圖傳達出的意思是,自己提出的變化是普通人身上也會發生的。他表示,自己年紀太大,無法再參與公共事務;他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出行。與此同時,他似乎也暗示,作為國家象徵,天皇的官方職責太過重要,不能削弱。文章稱,訊息的模糊是故意為之。畢竟,日本憲法禁止天皇參與政治,而清楚地表達退位的意願將構成明確的政治行為。
  • 裕仁天皇為了生兒子有多努力?皇后不行他竟決定自己上
    在日本皇室,為了讓「優質」血脈得到延續,天皇被要求必須與眾多出身高貴且生育能力強的女性結合。但是,日本皇室卻似乎一直在生育這件事上非常不順。以明治天皇為例,其雖與眾多女性生育了多達15個孩子,卻僅僅只有5個長大成人。
  • 控制日本天皇的神秘機構,幾代天皇夫婦都被它折磨……
    這不僅是德仁夫婦的悲哀,這是幾代日本天皇共同的無奈。 德仁的爺爺裕仁天皇,被逼得差點離婚;剛剛退位的明仁天皇,在年輕時候也曾和妻子含垢忍辱。 這一切,都是因為受制於一個神秘的政府機構:日本宮內廳。
  • 中國皇帝後宮妃子成群,為何日本天皇只娶一妻,裕仁天皇揭秘
    其實這與日本裕仁天皇的堅持有很大關係,他在位62年零10天,是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沒有之一。裕仁天皇對日本在二戰後的重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戰後的日本一片蕭條,裕仁天皇親自到日本各地視察,鼓勵日本民眾投身建設,讓日本僅用10年時間就從一片廢墟中走了出來。
  • 日本戰敗後,裕仁為何沒被懲處,還保住了天皇地位?全靠此人力保
    裕仁天皇意識到,為了保住眼前的錦衣玉食,就必須討好麥克阿瑟。雖然美國強調可以保留天皇制度,但作為盟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隨時可以臨時變卦罷免天皇,所以如何討好麥克阿瑟,成了天皇裕仁每天最重要的事。裕仁天皇還曾當著記者們的面,拍了一張天皇與麥克阿瑟的照片,照片中麥克阿瑟神氣十足,天皇裕仁就像隨從一樣走在旁邊低頭哈腰。隨著各大媒體報社的宣傳,一夜之間整個日本都知道了這件丟人至極的事情,天皇是日本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裕仁卻為了個人的私利致使整個日本蒙羞,愛國日本民眾為了維護國家榮耀,奔走相告走上街頭抗議,但天皇裕仁無動於衷。
  • 平成年代結束,明仁天皇終於可以退位當個魚類學者了
    從很多角度來看,在日本125代天皇中,明仁都是最特別的那一個:迎娶平民女子和宣告提前退休就是他個性的彰顯。而從親近日本國民到反省戰爭和歷史,明仁對日本皇室理應扮演的「禮儀性角色」也作出了全新的定義。經歷過二戰的明仁和之前的天皇有一個明顯的差異:他並沒有軍隊履歷——而這是父親昭和天皇(裕仁)的意思。
  • 方生聊日本天皇:愛情事業兩開花,為何他在歷代天皇中最叛逆?
    退位儀式就在今天,皇太子德仁接過象徵天皇的三大神器。靖國神社昭和天皇裕仁在戰後頭三十年一共去了8次,最後一次去是1975年,畢竟裡面的大部分人是為他而死,不能不去。被供奉在靖國神社的日本甲級戰犯結果裕仁天皇沒上這個當,就再沒去過,其實就是對這個事兒的不滿。父親都不去,兒子明仁天皇當然也不去。
  • 日本天皇第一次來華,要求國宴換掉這道名菜,我方回復讓日本沉默
    說起來,第一位訪華的日本天皇還是在近代,不過他來的時候,日本人還要求把國宴上的一道菜給撤掉,理由還是挺可笑的,我方的回覆也是讓他們就此作罷了。前面說到中國跟日本的淵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那個時候他們稱呼東渡的中國人叫渡來人。這些渡來人可給還處在石器時代的日本帶去了高度的文化,使得他們開始了稻作的生活。到了唐朝,更是有鑑真和尚六渡日本,給日本帶去了許多的中國傳統文化。
  • 裕仁天皇逝世後,日本希望中國出席葬禮,中國僅回復日本四個字
    據了解,日本的裕仁天皇出生於1901年,與所有日本天皇相似的是,受到近親結合的影響,裕仁天皇的身體狀況也是非常不好的,但是,日本皇室仍然將其當做是重點的培養對象。在裕仁天皇剛剛出生七十天的時候,他就被寄養到了海軍中將的家中,而在後來的日子裡,他也被灌輸了許多軍國主義的思想。 在這種情況之下,裕仁天皇成為了一個軍國主義的踐行者,而這也註定了他後來的暴政。在裕仁天皇二十歲的時候,他便開始出訪歐洲,而在歐洲生活期間,他也學到了許多西方的政治與軍事體制。
  • 《菊紋大和繪——日本近現代天皇簡史》後記 | 青年維也納
    緒論 創造傳統:天皇如何成為日本的精神領袖?>五 「攝政裕仁」的誕生與宮內改革六 裕仁斥責田中義一七 小結第六章 能動君主:裕仁如何一步步參與日本侵略戰爭(1931—1945)一 倫敦海軍會議與裕仁團隊的運作二 「九一八」事變中的宮內省與裕仁三 裕仁團隊的分崩離析四 裕仁通過戰爭重拾權柄五 下令對美開戰六 天皇主動要求結束戰爭
  • 日軍侵華真正幕後黑手,策劃了九一八事變,裕仁天皇真正的心腹
    此人是裕仁上臺的核心人物,連東條英機都是他的跟班,策劃九一八的真正元兇永田鐵山。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進入了現代國家的快車道,一路猛開成了東亞最強大的國家。但是也是由於開的太快,在日本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比如長州藩和薩摩藩的矛盾,軍方和日本天皇間的矛盾。日本變得極度的不穩定。
  • 裕仁天皇死前囑咐,千萬不能惹這個國家,究竟是哪個國家呢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魏源的《海國圖志》傳到日本,明治天皇第一次發現,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先進而有趣的東西。因此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願望。加之黑船事件等事件的刺激,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從此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地獄之路。為什麼要說走下地獄之路?
  • 看看裕仁天皇5個孩子的下場,你就明白了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早就知道了近親結婚的危害,對其也是避而遠之,然而日本皇室卻依然在這條路上行走,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為了保證「皇室血統」,所以近親結婚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我們便以裕仁天皇一家為例,看看近親結婚帶來的可怕後果。
  • 明仁天皇今日退位:天皇的工作有哪些?累不累?
    今天,明仁天皇退位。明天,皇太子德仁親王將正式繼任為新一代日本天皇。2019年3月12日,日本天皇明仁在東京皇居內的三大殿(即「賢所」「皇靈殿」「神殿」)舉行儀式,將向祖先祭告自身退位之事(圖源:視覺中國)從2016年8月明仁天皇發表關於退位的視頻演講算起,日本天皇退位之事已歷經
  • 為何1945年日本裕仁天皇的《終戰詔書》一個字不提投降
    他們都在安靜地等待著中午12點播放的「天皇玉音」。由於天皇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因此,他們畢恭畢敬地等著。在皇宮附近的日本人,甚至直接跪在地面上,以示虔誠之意。中午12點整,電臺裡出現了日本裕仁天皇的聲音。裕仁天皇緩慢地宣讀著早已準備好的《終戰詔書》。這次「玉音放送」,是日本絕大部分民眾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日期確定 皇太子德仁將「接班」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日期確定 皇太子德仁將「接班」 2017-12-01 10:55: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日本天皇退位日期延遲公布 或因與政府意見不一
    資料圖:日本明仁天皇與皇后美智子【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每日新聞》8月29日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將推遲原計劃9月份進行的天皇退位和更改年號事宜。由於政府內部並未能做出相應調整,暫時設想於明年夏天前公布退位決定。首相官邸原本計劃9月4日召開皇室會議,屆時決定具體的退位時間。政府方面大多贊成2018年年底天皇退位,2019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年號。但宮內廳認為年頭年尾是皇室活動集中的時期,有提議稱,「2019年3月底退位,4月1日改年號」。由於具體方案調整還需要花時間,因此決定延期召開皇室會議。